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理学
  • 4篇电子电信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发光
  • 6篇电致发光
  • 6篇亚胺
  • 6篇萘酰亚胺
  • 6篇酰亚胺
  • 5篇分子
  • 4篇发光性
  • 4篇发光性能
  • 4篇芳胺
  • 3篇荧光
  • 3篇有机电致发光
  • 3篇湿法
  • 3篇小分子
  • 2篇电荷
  • 2篇电荷转移
  • 2篇研究性
  • 2篇研究性教学
  • 2篇研究性教学模...
  • 2篇荧光性
  • 2篇有机化学

机构

  • 14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4篇蒋伟
  • 9篇孙岳明
  • 4篇黄斌
  • 3篇徐文连
  • 3篇班鑫鑫
  • 3篇王华林
  • 2篇郭玲香
  • 2篇房雷
  • 2篇王小亮
  • 2篇宋坤忠
  • 2篇唐霁楠
  • 2篇杨洪
  • 2篇王启
  • 1篇周建成
  • 1篇孙莹
  • 1篇杨文
  • 1篇赵红
  • 1篇张雪勤
  • 1篇李大雁
  • 1篇崔一平

传媒

  • 2篇化工时刊
  • 2篇有机化学
  • 2篇Journa...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08
  • 4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含噁二唑基团MEHPV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钯催化的Heck耦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噁二唑基团与MEHPV单元的交替共聚物(oxa-MEHPV),并利用UV-vis,FT-IR,1H-NMR对其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目标聚合物的荧光性能.由于在MEH-PPV的主链骨架上引入噁二唑基团,oxa-MEHPV分子链的刚性得到增强,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能,在常规有机溶液如氯仿、二氯甲烷、甲苯等中也有更好的溶解性.同时,由于噁二唑具有很好的电子亲和能力,聚合物紫外吸收波长发生了较大的蓝移,较MEH-PPV拥有了更好的电子迁移率和更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因而在聚合物电致发光(PLED)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王华林孙岳明祁争健蒋伟宋坤忠李大雁
关键词:MEH-PPV噁二唑电子注入聚合物电致发光
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的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合成及发光性能(英文)
2008年
以二芳胺和4-溴-1,8-萘酰亚胺体系为原料,经CuⅠ/18-crown-6/K2CO3催化制备了2个新的萘酰亚胺衍生物,利用FT-IR,NMR,EA等表征了其结构.并用UV-vis和PL测定了此类化合物在正己烷、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发光性能.在450nm附近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由于分子内的电荷转移造成的,并且其发射波长在非极性溶剂正己烷中分别位于492和501nm,而在极性溶剂二氯甲烷中分别位于600和620nm.采用Lippert-Mataga方程计算出分子4-二苯胺基-N-(2-甲氧基苯基)-1,8-萘酰亚胺(DMN-1)和4-(2-萘基苯基胺基)-N-(2-甲氧基苯基)-1,8-萘酰亚胺(DMN-2)基态与激发态偶极矩差值分别为9.2和9.8D,如此大的偶极矩变化说明了该分子具有典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
蒋伟唐霁楠孙岳明徐文连王华林
关键词:萘酰亚胺紫外光谱分子内电荷转移
1,8-萘酰亚胺类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综述了近年来1,8-萘酰亚胺类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了结构特点和相关理论的说明。
王启蒋伟王小亮徐文连
关键词:萘酰亚胺电致发光
电致发光类湿法小分子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经过20年的发展,真空蒸镀和溶液法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方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相对于依赖真空蒸镀成膜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可溶液法加工的小分子材料能够降低器件制作成本,适合于制作大面积光电器件。同时,小分子材料可以较为明确的给出分子结构与光电性能的构效关系,因此湿法成膜制备的小分子OLEDs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综述了近期可湿法成膜的小分子材料设计理念、合成方法以及具体应用,讨论了实现全湿法小分子OLEDs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法。
班鑫鑫许欢鸽张兆杭叶沐阳黄斌蒋伟孙岳明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湿法小分子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
有机小分子电致磷光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7年
在过去20年对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中,由于没有充分利用三线态激子能量,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存在25%的理论极限。由于有机磷光染料可以同时利用其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理论上可以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突破了25%的理论极限,因而近几年在小分子主体材料中掺杂磷光染料制成器件的研究备受关注。综述了近几年金属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金属铱配合物在分子设计上的研究进展,同时论述了其发光机理和掺杂剂材料以及器件制作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金属有机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今后磷光材料的发展方向。
王小亮孙岳明蒋伟王启宋坤忠
关键词:金属铱配合物电致发光磷光材料发光机理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介绍了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分子结构特点与荧光的关系,综述了其在电子传输、空穴传输、发光材料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徐文连蒋伟
关键词:萘酰亚胺电致发光荧光性质发光材料
一种基于三嗪的可用于湿法制备高效绿色磷光器件的新型双极主体材料
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三嗪的可用于湿法制备高效绿色磷光器件的新型双极主体材料TPCPZ——2,4,6-三(3-((9-苯基)咔唑-3-基)-苯基)-1,3,5-三嗪.该材料分子通过Suzuki交叉偶联反应合成.测定了TPCP...
黄斌蒋伟李成胜唐霁楠班鑫鑫许欢鸽孙岳明
关键词:OLEDS湿法磷光三嗪双极
实施有机化学实验研究性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引量:13
2014年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作者构建了螺旋式上升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助式课前预习和"启发、质疑、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将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中,全面实施了研究性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是一条良好的素质教育途径。
郭玲香杨洪蒋伟房雷周建成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研究性教学模式
小分子蓝色磷光主体材料被引量:6
2013年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有机光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平板显示和固体照明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由于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问题,蓝色磷光器件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瓶颈,而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选择是影响蓝色磷光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综述了小分子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各类小分子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设计思想、器件性能.包括空穴传输性主体材料、含硅主体材料、电子传输性主体材料、双极主体材料和可湿法加工的蓝色磷光小分子主体材料的结构、特点及相应器件性能.最后对小分子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黄斌唐霁楠蒋伟杨文班鑫鑫孙岳明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有机小分子空穴双极湿法
新型萘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以二芳胺和4-溴-1,8-萘酰亚胺体系为原料, 经 CuI/18-crown-6/KCO反应催化制备了一系列萘酰亚胺衍生物,经 NMR,MS 等表征了其结构,并用 UV/Vis 和 PL 测定了此类化合物的发光性能.
蒋伟孙岳明
关键词:萘酰亚胺发光性能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