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颖

作品数:1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霍克海默
  • 3篇正义
  • 2篇道德
  • 2篇德国左翼党
  • 2篇哲学
  • 2篇社会批判
  • 2篇社会批判理论
  • 2篇社会正义
  • 2篇社会主义
  • 2篇主义
  • 2篇左翼
  • 2篇左翼党
  • 2篇文化理论
  • 2篇伦理
  • 2篇民主
  • 2篇民主社会
  • 2篇民主社会主义
  • 1篇大众文化批判
  • 1篇新闻
  • 1篇新闻评论

机构

  • 16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6篇蒋颖
  • 1篇皮野
  • 1篇冯伟

传媒

  • 3篇学习与探索
  • 2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求是学刊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德语学习
  • 1篇戏曲艺术
  • 1篇当代国外马克...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自由资本主义语境下的霍克海默文化理论被引量:1
2016年
自由资本主义向后自由资本主义的过渡,对社会批判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霍克海默来说,早期社会批判理论已不适应改变了的社会状况。在此语境下,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也发生了转向——"跨学科唯物主义"行动纲领被一种充满悲观主义色彩的文化理论研究所替代,这是一种批判极权主义的新文化理论,即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而这一转向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论根源,即对理性的批判——正是理性的自我持存与走向毁灭导致了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
蒋颖
关键词:大众文化批判
《德意志之歌》的沉浮
2007年
<正>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高于世间的一切,只要它众志成城,永如兄弟般团结,从马斯到默默尔,从埃施到贝尔特~*——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蒋颖
关键词:世间
德国左翼党的问题与出路
尽管德国左翼党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她坚持民主社会主义方向、坚守社会正义理念、团结左派团体和左翼人士,从而逐渐成为在德国地方选举和联邦议院选举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政党,在德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那么,近年来,德国...
蒋颖
关键词:德国左翼党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正义
文献传递
伦理抑或道德——霍耐特与弗斯特承认构想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承认"不仅是通往正义之路的重要议题,也是后哈贝马斯时代批判理论不同发展方向的争论焦点。霍耐特与弗斯特分别阐发了基于伦理与基于道德的承认构想。霍耐特以"美好生活"的形式伦理概念为出发点,建构爱、法律与团结三种承认形式,强调基于社会敬重的承认。共同价值域是其承认理论的核心概念,它由个体的伦理价值观构成,是衡量个体成就的标准。在文化斗争中,共同体的"身份认同"由这种价值域所主导,从而建立起社会文化秩序,个体的承认也通过贡献原则得以实现。弗斯特则划分出伦理、法律、政治和道德四种不同的承认语境。道德语境通过互惠性与普遍性原则介入其他承认语境,并在各语境中建构道德承认。作为"承认"的最终维度,道德承认超越所有特定的伦理价值观,将基本的道德原则付诸实践。尽管两种承认构想都是在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和话语伦理框架下建构的,但存在着较大差异。两者的分歧代表了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黑格尔"伦理"立场与康德"道德"立场的对立,其根本在于对"承认"与"身份认同"关系以及"自我"概念的不同理解。
蒋颖
关键词:霍耐特伦理道德
霍克海默与社会批判理论的起源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德国最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霍克海默创立的社会批判理论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标签。尽管近年来对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热情不减,但对于霍克海默思想,尤其...
蒋颖
关键词:观念论霍克海默社会批判
一部批判知识分子的小说:布莱希特的《图伊小说》
2023年
在布莱希特一生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中,有一部批判知识分子的作品:《图伊小说》。“图伊”是布莱希特自创的概念,以此指代将自己的智力当作商品出售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服务于权力,成为资产阶级统治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布莱希特用极具夸张的讽刺手法描绘了支玛国各类“图伊”的群体形象,揭示了“图伊”背后的意识形态——脱离社会实践与革命的唯心主义哲学,以及“图伊主义”终将发展为象征法西斯主义的“登克主义”的必然趋势。小说呈现出布莱希特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即: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批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揭露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以及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历史结局。
蒋颖
关键词:布莱希特知识分子
建立类器官以推动膀胱癌个体化与免疫治疗的研究
蒋颖
霍克海默对科内利乌斯的继承、批判与超越
2015年
马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者汉斯(科内利乌斯作为导师对霍克海默在学院派哲学时期(1920—1925)和批判理论准备时期(1926—1930)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在科内利乌斯的指导下霍克海默完成了带有浓厚经验主义色彩的关于康德认知理论批判的博士论文与大学授课资格论文;另一方面,从霍克海默当时的其他文献(书信、演讲稿等)来看,霍克海默并不满足于导师的学院派哲学,而是更关注与生活世界密切联系的实践哲学。本文立足于霍克海默的早期文本,探寻霍克海默对科内利乌斯哲学的继承、批判与超越,揭示霍克海默如何渐渐离开科内利乌斯的学术立场,在对其内在哲学与实践哲学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社会批判理论的萌芽。
蒋颖
关键词: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
内尔与沙吉尼扬就梅兰芳1935年苏联演出的新闻评论被引量:2
2021年
1935年春,中国男旦演员梅兰芳与其剧团赴苏联演出,引起当地报社热议。一众男性评论家的声音之外,两位女性的评论引人关注:一位是俄罗斯知名作家玛丽埃塔·沙吉尼扬,她的评论刊登在最有影响力的共产党机关报《真理报》上;另外一位是被放逐的德国女演员卡萝拉·内尔,她的评论发表在莫斯科当地专为德语居民而设的一家小型报社的刊物《德意志中央新闻报》上。二人都只对梅兰芳表演发表过一次评论。比较两位不同政治立场的女性艺术家对同一演出的评论,无疑有其它重要意义。沙吉尼扬代表的是当时苏联的政党视角,而内尔更多的是从世界主义角度出发。本文中,我们会先看到内尔的评论,以突显沙吉尼扬的看法,探究为何内尔专业的评析被过分且可悲地忽略。为进一步对比分析二人对梅兰芳及中国戏剧的评论,本文将二人观点与更为知名的谢尔盖·特列季亚科夫及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观点进行了比较。
李湛常赛(译)冯伟皮野蒋颖
关键词:京剧中国戏剧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论霍克海默对德国观念论的扬弃
2016年
1925年以后,霍克海默逐渐摆脱导师科内利乌斯学院派哲学的影响,对德国观念论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与批判。最初,霍克海默站在黑格尔辩证哲学的立场上对康德知识论的二元论与形式主义进行批判;但同时他也发现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着一个永恒的本质,它把现实的总体性当作一种精神内在发展的产物并最终导致了绝对性,这造成了黑格尔体系的封闭性并成为一种形而上学。鉴于此,霍克海默又接受了康德"实践理性优先性"观点,但将具体的个体需要、利益、困境作为理论认识的动机和标准,并系统地联结历史与社会现实,用社会历史的反思来追求幸福。由此,霍克海默又超越了康德,否定了康德唯心主义的道德哲学,产生了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构想,也就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前身。
蒋颖
关键词:霍克海默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