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秀丽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护理
  • 2篇动脉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术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卒中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膜下
  • 2篇脑卒中
  • 2篇康复
  • 2篇出血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动脉系统

机构

  • 7篇承德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蔡秀丽
  • 5篇张雁
  • 4篇孙艳军
  • 4篇林静
  • 3篇来锦
  • 3篇冯亚茹
  • 3篇谢延香
  • 1篇张平平
  • 1篇王铁峰
  • 1篇胡亚军
  • 1篇万立野
  • 1篇冯佩明
  • 1篇孙艳君
  • 1篇张燕
  • 1篇赵亮
  • 1篇岳振琴
  • 1篇康玲玲
  • 1篇高燕军
  • 1篇李俊梅
  • 1篇杨桂梅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2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
2008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之一,占脑卒中的10%-15%。此症系大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综合症候群。由于此症起病急,病情重,极易引发出血,且绝对卧床时间长,病死率较高,患者极易出现种种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因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理护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笔者分析了2005—2007年本科室收治的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关资料,并对如何更好的进行此症的心理护理进行探讨。
蔡秀丽张平平岳振琴王铁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康复心理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前术后患者的心理干预临床研究
林静谢延香张雁冯亚茹孙艳君蔡秀丽来锦杨桂梅康玲玲高燕军李俊梅
通过对行全脑血管造影术30例患者术前做好充分的心理辅导,术中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状态,主动询问,耐心解释,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术后指导患者配合治疗,消除烦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血管的应急状态,从而可避...
关键词: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高压注射器造影剂临床心理学
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林静张雁孙艳军冯亚茹来锦蔡秀丽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地塞米松鞘内给药静脉给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护理被引量:5
2009年
林静张雁谢延香孙艳军冯亚茹来锦蔡秀丽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被引量:3
2006年
林静谢延香张雁蔡秀丽孙艳军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护理
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评价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51例患者均进行SCTA和CVUS检查,并对其中3例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SCTA和CVUS两种检查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的优缺点。结果 51例脑梗死患者中41例(80.39%)被检测出患有颈动脉狭窄,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ECT)计算SCTA和CVUS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6.54%±15.64%和33.42%±14.7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TA斑块检出率为58.82%,明显优于CVUS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TA和CVUS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主要集中在轻、中度狭窄,两种方法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率为69.9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TA诊断出3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完全闭塞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但在CVUS检查中却被诊断为中度狭窄。结论 SCTA与CVUS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颈动脉闭塞的评价中,SCTA的准确性更优。
赵亮冯佩明胡亚军万立野张燕蔡秀丽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颈部血管超声脑梗死急性病动脉系统
手法治疗与评价相结合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偏瘫是急性脑卒中的一个常见症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但致残率在存活患者中仍高达80%以上[1],因此,如何提高康复的质量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在康复治疗中,主要是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运动训练而使患侧出现相应的反应,进而改善肌肉张力,建立神经系统的组合关系。在训练中,患者出现的种种反应均提示我们,应调整训练方法和运动量,要手法和评价相结合。但目前我国的康复治疗学起步较晚,康复医师还存在着重训练轻评价的倾向,致使康复治疗陷入盲目而走向岐途[2]。所以,我们应正确理解评价的概念,严格按照康复工作流程去实施治疗方案,使评价贯穿于治疗全过程。我科近年来运用手法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肢体功能康复,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孙艳军张雁蔡秀丽任晓兰
关键词:脑卒中手法治疗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