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杨

作品数:23 被引量:159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污染
  • 5篇沉积物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胶体
  • 4篇
  • 3篇双酚
  • 3篇四溴双酚
  • 3篇四溴双酚A
  • 3篇粒级
  • 3篇环境学
  • 3篇不同粒级
  • 3篇
  • 2篇电石
  • 2篇电石渣
  • 2篇樟子松
  • 2篇樟子松人工固...
  • 2篇酸性污水
  • 2篇热力学
  • 2篇人工固沙林

机构

  • 23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23篇薛杨
  • 17篇邱素芬
  • 11篇许端平
  • 3篇赵晓亮
  • 3篇李佳慧
  • 3篇刘嘉欣
  • 2篇姜凤岐
  • 2篇王而力
  • 2篇吴祥云
  • 2篇肖利萍
  • 2篇苗诗雨
  • 2篇李晓丹
  • 2篇蔡觅
  • 2篇吴志军
  • 1篇布仁仓
  • 1篇郭春华
  • 1篇刘淼
  • 1篇李俊华
  • 1篇张薇
  • 1篇杨绍斌

传媒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煤炭学报
  • 2篇微计算机信息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辽宁省环境科...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集合方法对铅镉在磁性生物炭上竞争吸附点位的研究
为定量研究竞争吸附点位,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磁性生物炭,通过集合的方法分别对铅镉在磁性生物炭上的竞争吸附点位和独立吸附点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铅和镉对磁性生物炭表面的吸附点位既存在竞争作用,同时,磁性生物炭上也...
邱素芬王立振李晓杰许端平薛杨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文献传递
温度对沉积物中磷吸附的影响研究
2011年
在10℃、25℃和35℃条件下,通过辽河干流两个采样点(马虎山、盘锦兴安)的表层沉积物中磷吸附的实验,研究温度对沉积物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是一个吸热反应,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马虎山、盘锦兴安沉积物吸附磷的标准熵变分别为9.64和10.24,标准吸附热分别为7.56和7.90。温度对马虎山沉积物吸附磷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表示沉积物对磷吸附结合能大小的K值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磷的吸附强度越大,磷被吸附得越牢固。
薛杨邱素芬
关键词:温度沉积物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主要特征被引量:50
2004年
针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出现的衰退枯死现象 ,系统地研究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主要特征 .结果表明 ,衰退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外貌景观呈灰绿色 ,针叶纤细 ,开花结实率低 ,平均单株球果数量为 10 4~ 16 5个 ,成熟种子千粒重为 6 96~ 7 39g ,种子空粒、涩粒较多 .生长季内 2年生针叶营养元素季节变化规律相似 ,但N、P含量下降 ,K含量明显增高 ,表明养分循环失调 ;衰退林分 2年生针叶叶绿素含量较高 ,健康林分 1年生较高且增幅较大 .松枯梢病的侵害是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最明显标志 .林分衰退后 ,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下降明显 ,林分胸径分布结构“左移”(径级小的株数增多 ) ,衰弱 (亡 )木数量增加了 15 9%~ 2 7 2 % ;根量分别减少了 2 2 9%~ 2 8 9% 。
吴祥云姜凤岐李晓丹薛杨邱素芬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松枯梢病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规律和原因被引量:68
2004年
系统地研究了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规律和起因 .结果表明 ,天然分布区以外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是一种生命周期缩短、成熟期提前的早衰现象 .松枯梢病侵害是樟子松枯死的直接原因 .樟子松衰退是由多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综合引起的 ,属于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外的第三类病害 ,即“森林衰退病” .气候差异过大、经营管理不当、土壤水分利用失衡、大气氮沉降超标准是诱导因素 ,其中气候差异、土壤水分利用失衡起主导作用 ,松沫蝉、松毛虫危害是促进因素 。
吴祥云姜凤岐李晓丹薛杨邱素芬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
不同环境条件下黑土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动力学特征被引量:2
2016年
采集吉林省松源农田的黑土样品,研究四溴双酚A在黑土中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pH值、离子强度(CaCl_2)、温度等不同环境条件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在黑土中的吸附过程可以分为快速吸附阶段(0~4 h)和慢速吸附阶段(4~48h),并于48 h达到吸附平衡。黑土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符合拉格朗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内扩散模型,表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而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为颗粒间扩散。pH值等环境条件对吸附有明显影响,当pH值在6~9时,随pH值降低,黑土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速率加快且平衡吸附量增加;离子强度(CaCl_2)为0.001 mol/L、0.01 mol/L、0.1 mol/L时,离子强度增大,黑土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速率加快但平衡吸附量减小;温度为15℃、25℃、35℃时,随着温度升高,黑土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速率加快且平衡吸附量增加。
薛杨邱素芬苗诗雨许端平
关键词:环境学四溴双酚A黑土
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和释放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研究内源磷的形态变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对国内外的内源磷形态与吸附释放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概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和释放的研究多停留在单一因子的影响,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综合作用的研究不多。而自然环境条件下,都是多因子的共同作用。因此,应对多因子对沉积物中磷吸附释放的影响进行线性和非线性的拟合,以便提出更有效的抑制沉积物磷释放的措施。
薛杨王而力邱素芬于洋张正夫
关键词:沉积物磷形态
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为估算随泥沙颗粒迁移的重金属镉(Cd)的质量分数,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Cd的富集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黏粒(6.65)、粉粒(4.13)、细砂(0.92)、粗砂(0.90)。黏粒级沉积物对Cd属于重度富集,粉粒级沉积物对Cd属于中度富集。其原因有二:细粒级沉积物中腐殖质含量明显高于粗粒级;细粒级沉积物中稳结态腐殖质比例较高,稳结态腐殖质的腐殖酸组成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在复合体表面形成了S-HA-Cd三元配合物,增加了黏土矿物表面吸附位。西辽河沉积物在汛期黏粒级和粉粒级冲泻质泥沙所携载的吸附态镉质量分数可分别按沉积物原样的6.65和4.13倍估算。
薛杨许端平蔡觅邱素芬王而力
关键词:环境学西辽河沉积物粒级
不同粒级煤胶体对汞的吸附热力学被引量:2
2017年
采集煤样并提取煤胶体,通过分批实验研究其对汞的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和粒径都能显著影响煤胶体对汞的吸附作用,随温度的升高、粒径的减小,煤胶体对汞的吸附量均增大。煤胶体对汞的吸附过程可用吸附-分配复合模型较好的描述,这说明汞在煤胶体上的吸附并不是单一的表面吸附或分配作用,而是这两种吸附作用的叠加。其中,0~2,2~5μm的煤胶体对汞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而汞在5~10μm的煤胶体上的吸附则主要是分配作用。另外,温度越高、煤胶体的粒径越小,分配作用在煤胶体对汞的吸附中的贡献越小,表面吸附的贡献越大。吸附反应的ΔG^0为负值,ΔH在24.5~86.1 k J/mol,ΔS为正值,说明煤胶体对汞的吸附可自发进行,为吸热反应,吸附过程中系统的混乱度增加。汞在0~2μm煤胶体上以化学吸附为主,而在2~5和5~10μm的煤胶体上则主要为物理吸附。
薛杨邱素芬许端平赵晓亮李佳慧刘嘉欣
关键词:吸附热力学等温吸附
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特征
2017年
以采自内蒙古霍林河煤矿的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吸附行为,重点探讨了温度、p H值和离子强度对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煤胶体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过程可由Freundlich表面吸附-分配复合模型很好地描述.随着温度的升高,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吸附的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同样都有所下降,但温度的升高对分配作用的影响程度较大.p H值主要影响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分配作用,在p H值为9时,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其对总吸附量的贡献率为97.5%;而在p H值为6~8时,则以分配作用为主,其对总吸附量的贡献率为64.0%~78.9%.Ca^(2+)浓度为0.001~0.1 mol·L^(-1)时,离子强度对于四溴双酚A在煤胶体上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均影响较小.
薛杨许端平李佳慧邱素芬王宇
关键词:四溴双酚A
污染场地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物理方法将某农药厂土壤分成4种粒径的有机-矿质复合体组分,粘粒、粉粒、细砂和粗砂,研究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不同有机-矿质复合体组分中的分布特征及有机质含量对污染物质赋存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粒组分中污染物质六六六含量较高,粘粒组分中滴滴涕含量较高。粘粒和粉粒组分中污染物质的含量与相应的有机质含量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而在细砂和粗砂中这种相关性不显著。lgKoc值与污染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相似。有机质可能是影响场地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污染场地的风险控制和环境修复提供基础依据。
丛鑫燕云仲薛杨谷庆宝
关键词:污染场地有机-矿质复合体有机氯农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