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湛

作品数:26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外科
  • 12篇颅底
  • 8篇手术
  • 7篇神经外科
  • 7篇肿瘤
  • 5篇入路
  • 5篇外科手术
  • 5篇颅底外科
  • 4篇医师
  • 4篇神经外科手
  • 4篇神经外科手术
  • 4篇颅底肿瘤
  • 3篇虚拟现实
  • 3篇预后
  • 3篇术后
  • 3篇脑胶质瘤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2篇虚拟现实技术
  • 2篇虚拟现实系统

机构

  • 2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26篇薛湛
  • 9篇张力伟
  • 9篇吴震
  • 8篇郝淑煜
  • 8篇贾旺
  • 7篇王亮
  • 6篇张俊廷
  • 5篇李德岭
  • 5篇李达
  • 5篇肖新如
  • 4篇张力伟
  • 3篇汤劼
  • 3篇季楠
  • 2篇王贵怀
  • 2篇鲍圣德
  • 2篇高之宪
  • 2篇李欢
  • 2篇莫大鹏
  • 2篇王宇
  • 2篇伊志强

传媒

  • 14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1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硬膜下入路切除颅底肿瘤术后发热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颅底肿瘤经硬膜下入路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经硬膜下入路治疗的103例颅底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Ⅰ类切口17例,Ⅱ类切口86例,手术时间平均(5.5±2.0)h,出血量平均(923.8±819.8)ml。住院时间平均(12.4±4.0)d。体温正常组22例,发热组81例。发热病人在术后第1天和第7天人数最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热与手术出血量有关(P=0.003),而与性别、年龄、既往手术史、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管床医师级别无关(P>0.05)。结论对于术中出血多的颅底肿瘤术后发热的可能性大,应该早期行腰椎穿刺治疗,这样会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郝淑煜李达薛湛王亮肖新如汤劼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颅底肿瘤发热术中出血腰椎穿刺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手术原因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的手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从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37例经病理证实的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活检术,其余均近全或全切肿瘤。手术死亡2例,术后行系统放化疗控制肿瘤良好。结论只有进一步加强对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认识,才能使患者避免接受手术治疗。
郝淑煜薛湛张锦季楠谢坚高之宪
关键词:生殖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手术预后
颅底肿瘤术后再手术原因的分析(附14例报告)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颅底肿瘤手术后急诊再次开颅手术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2 500例颅底手术病例中术后再次急诊开颅手术的14例患者,其中颅底脑膜瘤6例,神经鞘瘤3例,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骨软骨瘤、血管平滑肌瘤、颈静脉球瘤各1例.第一次手术平均用时9.2h,术中平均出血2 750 ml.再手术的原因由术者和专家组分析得出,并由全科讨论确认.结果 再手术的14例患者中,9例表现为意识减弱,2例术后未能正常苏醒,2例术后常规CT检查发现异常,1例为突发性伤口出血.CT检查发现异常的平均时间为术后17 h,其中瘤腔内出血4例,脑内血肿伴脑挫裂伤4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脑内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l例,硬膜外血肿2例,椎动脉出血1例.再手术后恢复良好6例,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 对于行颅底肿瘤手术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
郝淑煜薛湛李达肖新如汤劼王亮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颅底肿瘤再手术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技术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9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均行后正中椎板切开入路,暴露病灶后,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观察肿瘤边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依次阻断供血动脉、切除肿瘤、阻断引流静脉。结果9例患者中,6例位于颈段,3例位于胸段。其中3例为yonHippel—Lindau’s综合征。9例均可通过荧光造影明确供血动脉数量,其中2例可见多根供血动脉,并可见肿瘤边界和引流静脉。8例行肿瘤完整切除,1例术后复查提示肿瘤少量残留。以McCormick评级进行术前、后对比,术后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技术具有实时动态性特点,可以更加准确定位供血动脉、肿瘤边界和引流静脉,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薛湛郝淑煜杨俊王贵怀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脊髓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术
我国颅底外科多学科合作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被引量:4
2016年
颅底外科涉及到多个学科,如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眼科、整形外科等。过去传统学科的划分是按照人体解剖结构而不是疾病划分。由于颅底疾病,如创伤、肿瘤、血管病及先天发育异常等,常常累及多个解剖结构,如颅脑、眼、耳、鼻、颌面、口腔及颈部等交界区域,给传统的单一学科诊疗带来明显的局限性,各学科间希望融合交叉,使病人能有更好的诊治结果,因而促进了以手术治疗为主的颅底外科多学科合作的迅速发展。
张力伟薛湛
关键词:颅底外科口腔颌面外科人体解剖结构耳鼻喉科先天发育异常头颈外科
虚拟现实系统在颅底外科术前计划和青年医师培养方面的意义和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采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分析其在颅底外科术前计划和青年医师培养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3~6月北京天坛医院颅底外科典型病例,选取12名神经外科医生,按年资分为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分别进行术前计划讨论和解剖学习,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使用体验。结果共收集病例15个,包括垂体瘤、颅底脑膜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等。通过调查问卷,表明虚拟现实系统有助于提高手术计划的准确性、有助于观察病变毗邻关系和降低手术风险,并有助于临床技能和思维的提高。结论虚拟现实系统有助于颅底外科术前计划的制定和青年医师培养。
薛湛季楠李德岭吴震张力伟
关键词:颅底外科虚拟现实系统术前计划
手术治疗脑干病变的入路选择经验及要点
孟国路张俊廷张力伟吴震肖新如王亮薛湛李欢曹晓昱
颅底肿瘤术后二次手术原因分析(附14例报告)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颅底肿瘤术后急诊二次开颅手术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脑干病房从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颅底手术病例中14例术后行二次急诊开颅手术,其中7例为颅底脑膜瘤,第一次手...
郝淑煜薛湛李达肖新如汤劼王亮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一种用于体外检测Neurofibromastosis2疾病致病基因NF2的c.1598delA突变的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体外检测Neurofibromastosis 2疾病致病基因NF2的c.1598delA突变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如下引物对:SEQ ID NO:1和SEQ ID NO:2。本发明首次发现了Neuro...
张俊廷郝淑煜冯洁薛湛李达吴震王亮张力伟
文献传递
耳后弧形远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病变的颅底重建技术
2023年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和乳突皮质骨双骨瓣成形结合肌肉分层复位缝合重建技术在耳后弧形远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采用耳后弧形远外侧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6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肌肉分层法、乙状窦后及乳突皮质骨双骨瓣成形、肌肉分层复位缝合重建技术.观察颅底重建的效果以及是否出现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均获得全切除;病理学结果显示,神经鞘瘤12例,副神经节瘤3例,软骨肉瘤1例.术后新出现神经功能障碍2例,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6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下积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头颅CT均显示双骨瓣固定良好,未见任何程度的扭转或者松动,乳突的形态学特征恢复,颅骨缺损较少.1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1.4±3.5)个月(27~37个月).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伤口均愈合良好,未发现颅骨骨瓣变形或移位的情况,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 乙状窦后和乳突皮质骨双骨瓣成形以及肌肉分层复位缝合技术操作简单,可在保证显露范围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性,减少骨性缺损,并且有利于软组织重建;在耳后弧形远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马顺昌马顺昌管修东李江薛湛薛湛倪明贾桂军李德岭
关键词:颅底肿瘤颈静脉孔远外侧入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