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作品数:12 被引量:29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人工诱导栉孔扇贝雄核发育早期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9 2003年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正常卵子与雄核发育卵子在减数分裂、受精过程和卵裂早期中的核相变化。雄核发育单倍体是将强度为2.8mW/(cm2·s)的紫外线照射20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得到的。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并没有影响卵子的成熟分裂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它们的发生过程滞后。在第1卵裂中期,雄核发育卵子中雌性原核并不像雄性原核一样形成染色体,而是形成1个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第1卵裂后期,DCB不参与核分裂。第1卵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分裂球其中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两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栉孔扇贝雄核发育的细胞学证据。 袁媛 李琪 于瑞海关键词:栉孔扇贝 雄核发育 卵子 受精过程 卵裂 显微观察 栉孔扇贝雄核发育二倍体的人工诱导 被引量:4 2006年 研究了利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0μg/mL;6-DMAP)抑制第1卵裂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雄核发育二倍体的条件。雄核发育单倍体是将强度为2.8mW/(cm^2·s)的紫外线照射20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得到的。6-DMAP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减数分裂,还可以有效地抑制有丝分裂;抑制第1卵裂的适宜起始时间为受精后80min,诱导率为21.0%~22.6%。细胞学观察显示,6-DMAP抑制第1卵裂产生的雄核发育二倍体主要来源于第1卵裂中期的受精卵,由于阻止了染色体分离和原核移动,导致一个融合的二倍性雌性原核的形成;经紫外线照射的卵核在第1卵裂中期没能形成染色体,而是形成1个浓缩的染色质小体,没有参与第1卵裂后期的核分裂。尽管倍化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较低,但本研究证实了栉孔扇贝雄核发育二倍体人工诱导的可行性。[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85—590] 袁媛 李琪 于瑞海关键词:栉孔扇贝 6-DMAP 基于顾客价值的会员营销模式研究 随着当前“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逐步深入,会员制的营销模式被广泛的实践和应用于各个领域,同时日益普及的会员营销模式也带来了会员制企业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从顾客角度出发,根据企业所处领域与自身发展的需要,探寻企业... 袁媛关键词:顾客价值 营销模式 紫外线诱导栉孔扇贝雄核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9 2004年 研究了利用紫外线诱导栉孔扇贝雄核发育的条件。表明紫外线(254nm)对卵子染色质失活是有效的。在强度为2.8mW·cm-2·s 1的紫外线下照射20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混合后能保持一定的受精率(60.2%),且D形幼虫发生率为0。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此时单倍体率最高(49.2%)。说明在强度为2.8mW·cm-2·s-1的紫外线下照射20s是获得雄核发育单倍体的适宜条件。研究发现受精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随照射时间的增加而下降,遗传失活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形幼虫前期停止。实验中各处理组均出现非整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由于紫外线照射剂量对卵子染色体遗传失活的作用程度不同以及DNA的光修复。 袁媛 李琪 于瑞海 潘英关键词:栉孔扇贝 雄核发育 紫外线诱导 单倍体 虾夷扇贝雄核发育单倍体的人工诱导研究 被引量:8 2006年 杨青 李琪 于瑞海 袁媛关键词:虾夷扇贝 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诱导太平洋牡蛎雄核发育的研究 <正>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种类,也是目前贝类育种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雄核发育是指卵子只依靠雄核进行发育的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在多种鱼类品种中,已成功诱导出雄核发育个体,并... 袁媛 李琪 于瑞海 于红关键词:太平洋牡蛎 紫外线照射 雄核发育 文献传递 贝类精子紫外线照射装置 一种贝类精子紫外线照射装置,包括一紫外灯,其特征是将该紫外灯悬挂在一个箱体内,该箱体的前部装有玻璃门,紫外灯上方有灯罩,该箱体内的底部放一水平振荡器,后者位于紫外灯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目前由人工操作带来的缺点,变手... 李琪 于瑞海 潘英 袁媛文献传递 青岛电厂取排水对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青岛电厂始建于1935年,是一个有着80年历史的大型发电企业,是山东电网末端的重要电源支撑点,是青岛电网内主要电厂之一,担负着青岛市近50%的电力供应任务。电厂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拥有4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电... 袁媛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 群落结构 太平洋牡蛎雄核发育卵中核行为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太平洋牡蛎正常卵子与雄核发育卵子在受精过程、减数分裂和卵裂早期中的核相变化。雄核发育单倍体是将强度为2.8mW.cm-2.s-1的紫外线照射30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得到的。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并没有影响卵子的成熟分裂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使它们的发生过程滞后。在第1卵裂中期,雄核发育卵子中雌性原核并不像雄性原核一样形成染色体,而是形成1个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第1卵裂后期,DCB不参与核分裂。第1卵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分裂球其中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2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太平洋牡蛎雄核发育的细胞学证据。 袁媛 李琪 于瑞海关键词:太平洋牡蛎 雄核发育 海洋贝类性成熟、单性发育及微卫星的研究 李琪 潘英 于瑞海 袁媛 该研究历时11年,在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课题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对我国重要海水养殖贝类的繁殖生理学、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微卫星DNA标记分离及应用等内容的探讨。书面...关键词:关键词:微卫星 海洋贝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