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媛

作品数:43 被引量:38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3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篇中毒
  • 17篇疫情
  • 17篇突发公共
  • 17篇突发公共卫生
  • 17篇突发公共卫生...
  • 17篇卫生事件
  • 17篇公共卫生
  • 17篇公共卫生事件
  • 15篇风险评估
  • 15篇传染
  • 15篇传染病
  • 15篇传染病疫情
  • 11篇中毒事件
  • 9篇应急
  • 9篇突发中毒事件
  • 9篇卫生应急
  • 8篇染病
  • 5篇中毒救治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机构

  • 4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青海省疾病预...

作者

  • 43篇袁媛
  • 24篇周静
  • 24篇孙承业
  • 18篇郎楠
  • 14篇涂文校
  • 14篇孟玲
  • 13篇向妮娟
  • 11篇尹萸
  • 10篇洪志恒
  • 7篇蒋绍锋
  • 6篇牟笛
  • 5篇倪大新
  • 5篇金连梅
  • 4篇张宏顺
  • 4篇刘凤凤
  • 4篇常昭瑞
  • 4篇王亚丽
  • 4篇任婧寰
  • 3篇李海蛟
  • 3篇李昱

传媒

  • 17篇疾病监测
  • 7篇职业卫生与应...
  • 3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卫生信息...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灾害医学与救...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用个体防护装备国内外标准的比较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指导正确选用国内外的医用个体防护装备。方法对国内外医用个体防护装备标准进行检索、收集和整理,形成比较完整的标准数据集。采用关键性能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医用个体防护装备的标准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我国的口罩标准相对完善,但缺乏医用护目镜技术标准,建议明确其标准。而医用防护服的标准中缺少对微生物渗透的测试,建议进一步完善。在选取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医用个体防护装备时,应详细阅读其防护参数说明。结论优先选用符合标准的医用个体防护装备。在物资供应紧缺的情况下,使用功能等效的其他替代品能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
郎楠袁媛周静
关键词:个体防护装备护目镜口罩医用防护服
完善中的我国卫生应急法规体系
随社会环境及公众健康需求变化,经过卫生应急法规60多年建设,现已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并能够根据对突发事件认识的深化及技术发展及时充实和调整该体系。文章首先描述了我国法规体系建设的历程,及我国卫...
孙承业袁媛
文献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呼吸防护及对策建议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呼吸防护的选择使用,推进呼吸防护相关研究。方法根据2019新型冠状病毒致病特点及传播途径,分析本次疫情人群暴露风险、呼吸防护要点与原理。结果比较国内外防护口罩技术标准及关键技术指标,提出本次疫情防控呼吸防护指引,指出目前呼吸防护存用不当、佩戴错误、佩戴挤压伤和儿童标准缺失等主要问题。结论建议关注呼吸防护适用性问题,优化传染病防护流程,加强使用者培训,加快呼吸防护新产品研发。
周静郎楠袁媛孙承业
关键词:口罩疫情技术标准
2023年6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估2023年6月在我国(不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2023年6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较5月增多,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水痘、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类事件为主。自上次风险评估(2023年5月8日)以来至2023年6月6日,我国本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呈现先波动上升后下降趋势;XBB系列变异株为境内疫情主要优势流行株;疫情对医疗秩序和社会正常运行影响较小;预计6月蘑菇中毒事件继续增多;预计6月高温中暑病例继续增多;根据既往报告情况,预计6月手足口病疫情将呈上升趋势;预计6月全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仍将处于高水平阶段。结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予以特别关注,对蘑菇中毒、高温中暑、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予以一般关注。
孔庆福马晓洁刘凤凤黄晓霞袁媛王霄晔向妮娟涂文校孟玲笃梦雪施国庆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蘑菇中毒高温中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风险评估
2016年7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估2016年7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7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6月将有所减少。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随着盛夏季节来临,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及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部分省份可能出现本地暴发疫情。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仍可能呈散发态势。同时,需继续关注中东地区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疫情动态和输入风险。各地应密切关注灾害可能导致的次生、衍生公共卫生风险。此外,高温中暑、食物中毒事件也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6年7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较6月将有所减少;需关注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媒介伊蚊传染病、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以及气象及自然灾害、高温中暑、食物中毒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孟玲王亚丽王锐向妮娟李永红任婧寰牟笛袁媛涂文校洪志恒倪大新金连梅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2004-2013年全国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分析全国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收集整理全国2004 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2004 2013年全国共收到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675起,12 576人中毒,253人死亡;有毒动物中毒事件78起,其中一般(Ⅳ级)以上中毒事件62起,789人中毒,65人死亡;有毒植物中毒事件597起,一般(Ⅳ级)以上事件308起;11、12月是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发生在家庭的有毒动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为最多,分别占69.35%、60.96%和90.77%,发生在家庭的有毒植物中毒事件的死亡占60.11%;有毒动物中毒事件毒物主要集中在毒鱼类(37起,59.68%)、毒蜂类(9起,14.52%)、毒贝类(6起,9.68%),合计占83.87%;有毒植物中毒事件毒物的前3位依次为四季豆(124起,59.68%)、乌头(49起,15.91%)、油桐(16起,5.19%)。结论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问题突出,调查处置和检测鉴定能力有待提高,需加强全民预防有毒动植物中毒的科普宣教工作。
周静袁媛孙承业何仟尹萸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2004—2014年突发中毒事件毒物谱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分析我国突发中毒事件的毒物种类及危害,为预防和应对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相关政策制定及技术方法研究等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共报告突发中毒事件49 939起,致208 672人中毒,病死率为2.39%。经口中毒事件4 614起,中毒134 221人,病死率为1.58%,居前5位的毒物类型为细菌(52.33%)、植物(12.27%)、化学品(4.53%)、农药(3.55%)和真菌(2.95%),毒蘑菇中毒病死率最高(19.78%)。经呼吸道或/和皮中毒事件45 325起,74 451人中毒,病死率为3.86%,居前5位的毒物类型为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有机溶剂、农药和混合气体;真菌、植物、农药、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刺激性气体中毒事件有季节性。结论我国突发中毒事件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各地应根据不同类别毒物特征开展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高有毒生物检测鉴定能力,加强科普宣传,预防突发中毒事件发生并降低毒物危害。
袁媛周静郎楠蒋绍锋李海蛟孙承业尹萸
关键词:突发中毒事件经口中毒
海上邮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的风险探讨被引量:13
2020年
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对2020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漂浮海上的几艘邮轮上的疫情情况做了描述,从时空和人群方面对发病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索了邮轮人群感染风险及影响因素;并对疫情趋势进行了讨论,以期对认识此次疫情流行规律、处置措施影响及发展趋势有所启发。
袁媛吴智君孙承业
关键词:疫情
2016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2016年
目的评估2016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和浙江等重点省(自治区)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增强,重症和死亡病例将逐渐增多。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仍可能呈散发态势。食物中毒事件将进一步增多。结论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全国6月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5月基本持平。需重点关注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媒介伊蚊传染病,人感染禽流感、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的公共卫生风险。
洪志恒向妮娟王亚丽牟笛常昭瑞袁媛马岩孟玲涂文校金连梅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山西河津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山西河津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置过程,为做好蘑菇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流行病学、临床救治资料和可疑毒蘑菇样本,并对蘑菇样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毒事件患者均食用炒蘑菇,食量不等,潜伏期0.5~1.5h。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汗、流涎、乏力,其中4例出现瞳孔缩小、视物模糊,2例肝功能指标异常。给予洗胃、保肝、利尿和对症支持治疗,8d后全部治愈出院。通过鉴定蘑菇样本为墨汁鬼伞、毛头鬼伞和丝盖伞属。结论墨汁鬼伞、毛头鬼伞和丝盖伞属均属毒蘑菇,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判定此事件是一起因食用多个种属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
郎楠吴黎明李海蛟周静袁媛孙健何仟孙承业
关键词:毒蘑菇中毒分子鉴定救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