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明哲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中华鲟
  • 2篇三角帆
  • 2篇三角帆蚌
  • 2篇扫描电镜
  • 2篇扫描电镜观察
  • 2篇胁迫
  • 2篇保育
  • 1篇动物
  • 1篇鱼类
  • 1篇缺氧
  • 1篇温度变化
  • 1篇消化器官
  • 1篇教育
  • 1篇公众
  • 1篇公众意识
  • 1篇保护教育
  • 1篇保育教育
  • 1篇濒危

机构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袁明哲
  • 4篇胡梦红
  • 2篇陈姗
  • 2篇王有基
  • 1篇吕为群
  • 1篇周作强
  • 1篇吴芳丽
  • 1篇刘其根
  • 1篇陈雪英
  • 1篇顾叶丹
  • 1篇陈嘉伟

传媒

  • 2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加强物种保护教育 培养公众保育意识——以长江口中华鲟保育研究为例
2014年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保育意识的缺失,越来越多的物种已经走向了灭绝的边缘,增强公众对濒危动物的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濒危动物保护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以长江口中华鲟保育研究为例,介绍了长江口自然保护区保育工作现状,公众参与保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对比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发展历程,尤其是涉及水生濒危动物的保育项目及进展,提出了增强公众对濒危动物保育意识的若干对策。
袁明哲陈姗胡梦红王有基
关键词:保育教育公众意识濒危动物中华鲟
缺氧和有毒微囊藻胁迫下三角帆蚌鳃和主要消化器官以及晶杆体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阐明缺氧和有毒铜绿做囊藻对三角帆蚌鳃和主要消化器官的毒理效应和组织病理,实验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暴露于缺氧和有毒铜绿做囊藻下三角帆蚌的鳃、胃、肠以及晶杆体等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从第7天开始缺氧和有毒藻类复合胁迫组三角帆蚌的鳃丝及柱状细胞出现大量坏死和脱落,胃肠腔面纤毛脱落、上史细胞破裂坏死,晶杆体在第5天已经完全消失;第7天单独缺氧组和单独有毒藻类组的鳃和消化道出现少量的病变,单独缺氧组晶杆体在第7天完全消失,单独有毒藻类组晶杆体则一直存在。胁迫消失后,3个实验暴露组的晶杆体都未恢复正常对照组水平,因此缺氧和有毒铜绿做囊藻对三角帆蚌鳃和消化系统产生不可恢复性损伤,双重胁迫组影响最为严重,缺氧胁迫组相对有毒铜绿做囊藻胁迫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为三角帆蚌在缺氧和有毒藻类胁迫下的生理适应机制提供了组织病理学上的参考,并为其作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工具种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顾叶丹尚跃勇袁明哲陈雪英周作强胡梦红
关键词:三角帆蚌缺氧扫描电镜
长江流域中华鲟保育进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中华鲟具有重要的保育及学术研究价值,长江流域环境恶化及一些建设阻断了其洄游路线,破坏了其繁殖生境。同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被大肆捕捞,导致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系统阐述了当前中华鲟保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回顾了中华鲟保育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当前中华鲟保护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策略。对保护和拯救这一濒危的"活化石",恢复其资源及维护长江和近海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王有基袁明哲吴芳丽胡梦红
关键词:中华鲟长江
有毒铜绿微囊藻胁迫下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观察暴露于不同浓度有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下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胃、前肠、中肠以及晶杆体等消化系统的扫描电镜切片,了解有毒铜绿微囊藻对三角帆蚌消化系统超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三角帆蚌在浓度为1×107cell/L的有毒铜绿微囊藻环境下,其晶杆体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溶解。在低浓度的铜绿微囊藻环境下,尽管其会继续滤食,但有毒铜绿微囊藻会对其消化系统造成破坏,随着接触时间的增长,造成其肠道内绒毛、纤毛数量减少,长度降低,从而降低其消化效率,对其生长造成影响。
袁明哲陈姗陈嘉伟刘其根胡梦红
关键词:三角帆蚌扫描电镜
温度变化对鱼类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7年
大多数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因此温度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在温度发生变化时,鱼类不会进行适应性基因变异,而是会通过忍受、抵制或偏好等热调控行为来降低环境压力。通过总结近年来鱼类热调控行为的研究成果,比较不同种类、同种异龄、同种同龄鱼在温度变化中生境选择、游泳、摄食、生殖洄游等行为差异,分析造成该差异可能的内在机制,以及温度突变中热调控蛋白和表观遗传学对鱼类生存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鱼类的热调控行为是其根据外界条件和自身需求做出的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行为,其目的是获得最大化的热调控优势。为了更深入解读全球气候突变对鱼类生存的影响,需要对鱼类热调控行为及调控机理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吕为群袁明哲
关键词:温度变化鱼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