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卫江

作品数:83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会议论文
  • 2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3篇术后
  • 62篇心脏
  • 40篇心脏术
  • 40篇心脏术后
  • 23篇手术
  • 23篇外循环
  • 20篇体外循环
  • 19篇外科
  • 14篇动脉
  • 13篇心脏外科
  • 10篇心脏外科手
  • 10篇心脏外科手术
  • 10篇外科手术
  • 8篇心脏手术
  • 8篇球囊
  • 7篇血症
  • 7篇预后
  • 7篇球囊反搏
  • 7篇主动脉
  • 7篇肝功

机构

  • 83篇武汉亚洲心脏...

作者

  • 83篇许卫江
  • 70篇刘彬
  • 34篇任海波
  • 29篇李颖
  • 24篇肖红艳
  • 23篇危宇
  • 11篇陈祖君
  • 10篇胡述立
  • 7篇梁艳娥
  • 4篇陈春峰
  • 3篇黄园琴
  • 1篇陶凉
  • 1篇周宏
  • 1篇陈绪发
  • 1篇罗勇
  • 1篇曹晶
  • 1篇陈昌
  • 1篇陈春风

传媒

  • 12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心血管康复医...
  • 4篇内科急危重症...
  • 4篇第二届中国心...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第七届全国“...
  • 2篇第三届中国心...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心脏大会...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2篇2016
  • 7篇2015
  • 23篇2014
  • 16篇2013
  • 12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从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我院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后成人患者100例,排除术前有胰腺病变、胆石症病史患者.于入ICU即刻、术...
李颖许卫江刘彬
心脏术后危重病患者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危重病患者早期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监测价值.方法 记录119例患者入院后APACHEⅡ评分,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20分组(A组),21-30分组(B组),>30分组(C组);记录并比较不...
刘彬许卫江
早期肠内营养在成人心脏外科术后ECMO期间耐受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在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下是否可以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仍存在争议,为此,我们观察了接受ECMO(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的患者在循环衰...
危宇肖红艳刘彬许卫江
关键词:肠内营养ECMO心脏外科手术
声门下吸引预防的临床研究
陈春风许卫江
左房压和肺动脉楔压监测在心脏术后的应用
目的 回顾性研究比较心脏直视术后经颈内静脉安置左房测压管和肺动脉漂浮导管对于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监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0-2012年间18岁以上的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合并淤血性重...
危宇刘彬许卫江
亚低温血液净化技术对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控制不同的温度,对比观察常温和亚低温血液净化对心脏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5 例患者随机分为分为常温(normothermic,NT)血液净化(conti...
肖红艳刘彬许卫江李颖危宇任海波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心源性休克1例
2012年
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对心脏瓣膜病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及心脏手术不断进步,手术的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卫生和经济条件的差异,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
肖红艳许卫江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关闭不全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83例,对86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低氧血症组与非低氧血症组高龄(≥65岁)、长期吸烟、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45%、过度肥胖、血制品输入≥1000ml等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632、15.517、6.833、16.723、9.383、9.668、18.427,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肺功能异常、体外循环时间过长(≥2h)、血制品输入≥1000ml、低蛋白血症以及肺部感染是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9.912、15.658、9.716、7.673、3.835,95%Cl分别为1.217-87.522、1.946-109.256、1.338-36.837、1.925—105.516、1.219—6.593)。结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是围术期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对围术期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的认识,正确指导临床预防与治疗,可以避免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许卫江陈祖君肖红艳梁艳娥刘彬
关键词: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低氧血症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混合感染1例
2008年
李颖刘彬许卫江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脓毒症休克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休克发生机制认识的深入,脓毒症休克治疗研究进展迅速,早期复苏、抗生素治疗、皮质激素、激活蛋白C、血液净化、免疫调节等治疗,使脓毒症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新的治疗手
任海波许卫江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