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洪华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地震
  • 2篇地震预警
  • 2篇预警
  • 2篇减灾
  • 1篇地震安全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监测
  • 1篇地震监测预报
  • 1篇地震烈度
  • 1篇地震应急
  • 1篇断层
  • 1篇断层参数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服务
  • 1篇信息化服务体...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学堂
  • 1篇应急演练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台网...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作者

  • 7篇许洪华
  • 4篇张晁军
  • 3篇陈会忠
  • 3篇李卫东
  • 2篇赵萍
  • 2篇龙海云
  • 2篇侯燕燕
  • 2篇郑通彦
  • 1篇陈华静
  • 1篇林捷
  • 1篇彭远黔
  • 1篇蔡晋安
  • 1篇顾林生
  • 1篇张格仙
  • 1篇姚奕婷
  • 1篇姜捷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机关后勤
  • 1篇工程研究(跨...
  • 1篇中国应急救援
  • 1篇第十九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四川彭州小鱼洞中学举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2010年
国际减灾日前夕,2010年10月11日下午,在震后重建的四川彭州市小鱼洞镇九年制学校举行了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全校师生共1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演练活动。本次演练以《小鱼洞镇九年制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依据,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
赵萍龙海云张格仙郑通彦许洪华
关键词:应急演练李嘉诚基金会地震学堂
关于学龄前儿童地震安全科普教育的一些初步研究--以北京与四川两地部分幼儿园的实践探索为例
汶川大地震之后,社会公众普遍达成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首先需要从娃娃抓起"的共识,我国的幼儿园师生对地震自救互救常识普及教育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加,已有大部分幼儿园主动开始对孩子们进行灾难教育。本课题对北...
龙海云赵萍许洪华姚奕婷郑通彦顾林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地震科普教育
文献传递
新西兰2010年M7.1地震与2011年M6.3地震活动和灾害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本文对新西兰2010年9月4日M7.1地震(国际标准时间)与2011年2月22日(国际标准时间)M6.3地震活动和灾害情况进行了分析,用同震位移方法计算了两次地震的地震烈度,结果表明尽管两次地震震级相差较大,但由于M6.3地震震源深度较浅,两次地震在地表的烈度相同。本文用主余震序列方法计算了两次地震的断层滑动参数,结果显示两次地震断层倾向有很大差异,这意味着M6.3级地震可能是M7.1级地震后向东扩展遇到障碍体的新破裂。
张晁军侯燕燕胡彬许洪华王东彬
关键词:断层参数地震烈度
关于地震预警的几个问题被引量:8
2013年
地震预警是建立在高密度地震台网基础上的新技术,本文就地震预警的一些基本概念、关键技术、预警效果、预警部署及其在防震减灾方面的作用等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地震预警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研究的方向,并首次提出了预警能力、预警无效区、预警受益区、预警反应时间的概念。地震预警能力受预警系统的制约,实际地震预警能力除与台网密度、预警模式、自动处理系统、数据传输模式、发布系统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地震破裂性质有关。同时强调地震预警部署是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张晁军李卫东林捷许洪华陈会忠
关键词: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工程的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8
2014年
地震预警是国内外地学研究的热点,是复杂的社会工程。地震预警工程是跨学科的工程,特别是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本文就地震预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由地震预警原理带来的工程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介绍了地震预警的概念和种类、地震预警的模式、地震预警的能力,强调了地震预警盲区、受益区、无效区的不同能力,提出了地震预警第一报的重要性。指出了地震预警技术不仅带来减灾效果,还催生了密集地震观测网,突破了传统地震观测网的观测方式和处理方法,将为传统的地震观测学和实时地震学带来创新和变革。论述了当前地震预警技术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地震预警的现状,提出了地震预警工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需要研究的方向,指出地震预警是复杂的社会工程,首次提出了地震预警的社会容忍度及社会对地震预警容忍度的差异,同时探讨了地震预警效益和风险。
张晁军陈会忠蔡晋安侯燕燕许洪华李卫东
大数据时代对地震监测预报问题的思考被引量:35
2015年
大数据是当今的热点,是各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到现今阶段的一种表象或特征,正逐步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丰富的时空动态数据分析,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事物间相互作用的巨大可能性.因此,大数据蕴含着巨大生产力,将对全球人类生活、科技、经济、文化及政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对大数据应用研究做出了重大部署.大数据的核心是积累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大数据案例表明,通过提高人们自己的特殊技能和洞察力,大数据分析具有预测事物发展趋势、改变传统观念和发现新事物的功能,并有助于我们从错误信息中挖掘有价值信息.大数据改变着人类探索世界的传统观念和方法,尤其是通过了解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大数据可以使数据产生知识.地震观测数据是大数据.地震是地球的诸多现象之一,地球又是一个多圈层的系统.随着人类获取数据、使用数据能力的重大突破和进展,数据当中隐藏的规律和趋势将不断被挖掘利用,给探索地球各种现象和减轻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机理,带来新的途径.1)大数据让地震预测不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大数据时代预测将以密集观测和多样本分析为基础,极有可能发现哪些地震前兆与地震有真正的关系,因此,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相关关系会促进地震预测水平,提高地震预测的可靠性;2)大数据促进部门间、地区间、国际间地震数据融合,加速数据实时分析,提升短临预测价值;3)大数据时代更需要高密度综合观测,让我们看到更多以前无法被关注到的细节,提高我们的洞察力;4)大数据改变地震监测预报方式方法,以往的有些数据模型、地震参数计算方法、前兆异常认识需重新修正,从而获得更精准的答案.然而,大�
张晁军陈会忠李卫东许洪华彭远黔
关键词:大数据地震监测预报数据挖掘
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高效后勤管理平台
2015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以及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后勤管理由传统模式转向信息化的改革迫在眉睫。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后勤管理信息化一是体现在管理理念的转变;二是体现在组织机构、制度安排、管理方式上的创新。所以后勤管理信息化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原有模式,打破常规,适应新时代发展规律。
姜捷陈华静许洪华
关键词:信息化服务体系后勤管理管理平台管理信息化防震减灾事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