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韶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心理
  • 5篇教育
  • 5篇高校
  • 4篇审美
  • 3篇大学生
  • 3篇政治
  • 3篇政治教育
  • 3篇治教
  • 3篇审美教育
  • 3篇思想政治
  • 3篇思想政治教育
  • 2篇贫困大学生
  • 2篇情感
  • 2篇高职
  • 2篇高校审美教育
  • 1篇大学生资助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情感
  • 1篇邓小平
  • 1篇新媒体

机构

  • 9篇山西工程技术...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阳泉职业技术...

作者

  • 11篇许韶平
  • 1篇常朝阳

传媒

  • 5篇山西高等学校...
  • 2篇吉林广播电视...
  • 2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高校辅导员学...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探研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涉及心理素质中的情感、人格、情趣、意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诸多方面,是针对高职学生的直观形象和情感体验,采取相对自由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情感愉悦之时完成的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
许韶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心理素质情感体验人文素质素质教育
文献传递
试论《概论》课程的诉求
2007年
高等学校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方案。这就要求《概论》课程的教学必须把握科学内涵以及整体性、实践性与创新性。
许韶平
关键词:《概论》课程体系诉求
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体系的构建被引量:7
2014年
我国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但这一体系中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方面出现缺失,成立专门的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机构、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建立全方位的贫困生心理教育与咨询体系、开展贫困生的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和提高贫困生的心理自助能力都应包含在心理资助体系中。
许韶平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资助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被引量:1
2012年
高校教育结构的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都证实了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关联运动,借助协同理论,催发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有助于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许韶平
关键词: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新媒体对高校审美教育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审美教育是当前高校素质审美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新媒体对高校审美教育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一方面为新时期的高校审美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让高校审美素质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许韶平
关键词:新媒体审美教育
探析邓小平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思想
2003年
党所处的地位与所面临的形势使党的建设工作显得必要和迫切 ,而如何从根本上来加强党的建设则是这一工作的核心问题。邓小平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探索及在此基础上 ,如何从制度方面即更具根本性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 ,是对以往党的建设方式的重大突破 。
常朝阳许韶平
关键词:邓小平
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心理维度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已成为高校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在对贫困大学生提供物质资助的同时,提供有效的心理资助也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因此,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需要及心理冲突的分析,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韶平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维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解析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关系的呈现、实施过程中的审美显现、教育环境的审美创设、教育者的审美诉求,以及受教育者审美生成等问题。有助于转变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探索新的途径。
许韶平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域
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被引量:3
2012年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在教育力量、工作队伍、实施途径和辅导形式等方面实现协同,使两者的内涵和功效得到进一步拓展。
许韶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的培养被引量:2
2014年
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中,出现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道德情感冷漠、道德信念缺失等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应培养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要挖掘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道德品质,加强大学生的积极道德体验,以使他们形成稳定的积极道德行为。
许韶平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学道德情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