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敏

作品数:35 被引量:360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篇污染
  • 10篇空气质量
  • 8篇珠三角
  • 8篇颗粒物
  • 8篇臭氧
  • 7篇污染特征
  • 7篇PM2.5
  • 5篇细颗粒
  • 5篇细颗粒物
  • 5篇O3
  • 4篇气象
  • 4篇污染特性
  • 4篇大气污染
  • 3篇秋季
  • 3篇珠三角区域
  • 3篇污染物
  • 3篇空气质量模型
  • 3篇源排放
  • 2篇酸雨
  • 2篇台风

机构

  • 35篇广东省环境监...
  • 4篇暨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科三清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广东旭诚科技...
  • 1篇广州禾信分析...

作者

  • 35篇谢敏
  • 27篇陈多宏
  • 21篇沈劲
  • 17篇叶斯琪
  • 14篇汪宇
  • 13篇钟流举
  • 11篇潘月云
  • 7篇岳玎利
  • 7篇区宇波
  • 7篇江明
  • 7篇许凡
  • 7篇嵇萍
  • 5篇谢智
  • 4篇袁鸾
  • 4篇周炎
  • 3篇许凡
  • 3篇晏平仲
  • 3篇张涛
  • 3篇温丽蓉
  • 2篇张莹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与技...
  • 6篇环境监控与预...
  • 3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安全与环境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环境工程
  • 1篇中国环保产业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中国高新技术...
  • 1篇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2016中国...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臭氧污染典型案例分析及减排策略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近地面的臭氧污染已成为当今大气环境污染的热门话题,也是环保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臭氧污染的现状,对污染减排策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介绍了臭氧的生成机理,阐述了城区臭氧污染和郊区臭氧污染的性质有所不同,可根据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的比值进行判断。并结合广东省的河源、珠海、汕尾三个城市2015~2016年的典型污染案例,运用后向轨迹等方法分析了期间的区域污染变化过程,进一步印证了城区和郊区臭氧污染的性质不同。针对惯用的行政减排策略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许凡区宇波谢敏汪宇沈劲陈多宏
关键词:臭氧污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空气质量减排
珠三角夏秋季节大气颗粒物与碳黑气溶胶污染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珠三角地区4个区域监测站2012年夏秋季节监测结果为例,分析该地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PM10/PM2.5/PM1)和碳黑气溶胶(BC)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区域内不同站点之间或站点不同粒径颗粒物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该地区PM1和BC质量浓度约占PM2.5的70%和8.2%,PM2.5约占PM10的68%。秋季污染天气中,PM1质量浓度的增长量大于其他粒径颗粒物的增长量。颗粒物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分析显示,碳黑气溶胶质量浓度增大与能见度降低关系密切。
谢敏岳玎利区宇波陈多宏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碳黑气溶胶PM1
珠三角产业重镇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30
2021年
2019年在珠三角典型产业重镇佛山市狮山镇在线监测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并开展大气VOCs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及来源贡献分析.观测期间共测得56种VOCs物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浓度为(39.64±30.46)×10^(-9),主要组成为烷烃(56.5%)和芳香烃(30.1%).大气VOCs在冬季和春季浓度较高.VOCs各组分呈“U”型日变化特征,污染时段的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非污染时段.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O_(3)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2019年VOCs的OFP为107.40×10^(-9),其中芳香烃对总OFP贡献最大(54.6%).OFP浓度最高的10种VOCs占总OFP的80.3%,占TVOCs体积浓度的59.9%,高反应活性的VOCs物种在研究区域具有较高的大气浓度,应重点控制.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溶剂使用源(42.4%)和机动车排放源(25.8%)是研究区域2019年大气VOCs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工业过程源(14.6%)、汽油挥发(7.9%)和天然源(1.7%),控制上述源的VOCs排放是缓解该地区臭氧污染的有效策略.
邓思欣刘永林司徒淑娉焦灵常鸣谢敏李婷苑安丽娜郑炼明周雪玲邝敏儿
关键词:污染特征
不同天气类型广东大气超级站细粒子污染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2012年5月至7月期间,以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为观测平台,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和其他多种环境监测仪器对大气污染现象进行高时间分辨的长期连续观测。以能见度和相对湿度为参考,将天气类型划分为2次灰霾、1次暴雨和多次晴朗天气过程。观测结果表明, SPAMS捕获的颗粒物数浓度与PM2.5和PM1的相关性(R2)分别达到0.538和0.448,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大气颗粒物浓度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浓度变化较大,其中,灰霾天气下, PM2.5和PM1浓度最大小时均值分别达到0.132 ng/m3和0.094 ng/m3。观测结果表明,粒径处于600~800 nm的细颗粒物对该区域的灰霾形成过程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类型主要可分为7种:元素碳(EC)、有机碳(OC)、元素-有机碳混合(ECOC)、大分子有机碳(HMOC)、海盐(Na-K)、富钾颗粒(K-rich)和富铅颗粒(Pb-rich)。灰霾天气,各类型颗粒物数量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以EC和K-rich的增加最为明显。分析表明,第一次灰霾主要是由于大气光化学反应起到主导作用,而生物质燃烧又增大了灰霾程度;第二次灰霾过程,生物质燃烧产生的影响更大。
陈多宏何俊杰张国华钟流举谢敏王伯光毕新慧张干周振
关键词:灰霾污染特征
台风登陆前珠三角地区近地面O3浓度升高的原因初探被引量:8
2018年
利用粤港澳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近地面大气污染物浓度观测数据,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观测数据及水平分辨率为1°×1°的由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FNL全球分析资料中的再分析气象场数据,从前体物和光化学生成、水平传输、垂直传输的角度,对台风"妮妲"登陆前,珠三角地区近地面出现的O_3浓度高峰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前,珠三角地区云量较低,气温升高,相对湿度较大,同时前体物浓度升高,有利于本地O_3光化学生成,造成O_3浓度升高;但珠三角地区近地面风速很小,且以辐散为主,故水平传输不是造成O_3浓度大幅升高的原因;在台风靠近珠三角地区的过程中,珠三角地区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控制,造成高层大气向近地面输送O_3,同时本地生成的O_3等各类大气污染物无法向上扩散而逐渐累积。以上因素最终导致台风"妮妲"登陆前珠三角地区近地面O_3浓度升高。
嵇萍汪宇陈多宏谢敏沈劲叶斯琪潘月云
关键词:O3前体物光化学反应台风
区域大气细粒子污染特征及快速来源解析被引量:43
2016年
在广东大气超级站使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等仪器开展综合观测,2013年12月共监测到两个污染过程,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元素碳(EC),占总颗粒数的56.8%,其次为有机碳(OC)和重金属(HM),分别占总颗粒数的12.7%和10.1%.两个污染过程中,不同颗粒类别的变化趋势有差异,说明两个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有所不同.污染来源分析发现,监测期间主要受到机动车尾气源和燃煤源的影响,二者分别占24.8%和22%;其次为工业工艺源和生物质燃烧,分别占16.4%和10.3%.第一个污染过程中,工业工艺源是首要污染源,而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高,燃煤和二次无机气溶胶的比例明显增加,说明此污染过程中受一次污染源(燃煤源和工业工艺源)和二次光化学反应的复合影响.而第二个污染过程中,机动车尾气为首要污染源,其次是燃煤和工业工艺源,整个过程中各源的比例较为稳定,说明该次污染过程主要由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的污染物累积形成.
陈多宏李梅黄渤蒋斌张涛江明谢敏钟流举毕新慧吕小明张干周振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
珠三角地区冬季大气细颗粒物理化特性与成因被引量:16
2015年
基于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3年11月29日-12月17日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主要水溶性离子组分及其重要气态前体物等参数的在线监测结果,揭示了当地冬季大气细颗粒物的理化特性,及细颗粒物二次组分与其气态前体物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结合同期南岭背景站PM2.5监测结果,评估长距离输送对珠三角PM2.5污染的影响。观测期间,SO42-、NO3-和NH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7、17.3和16.0μg/m3,占PM2.5中的平均比例之和为64.3%,说明二次转化是珠三角冬季细颗粒物的重要来源。珠三角冬季大气气态NH3平均浓度为13.1μg/m3,具有足量气态NH3以中和硫酸盐和硝酸盐;大气环境有利于NH4NO3的生成与存在,甚至可以导致NO3-迅速生成,使其浓度高于SO42-。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累积与转化是冬季PM2.5污染的主要成因,个别时段长距离输送的影响显著。
岳玎利钟流举曾立民陈多宏张涛周炎谢敏
关键词: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气态污染物
定量气象与源排放对PM2.5浓度影响
为了更好地区分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中气象与源排放因素的影响,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型WRF与三维空气质量模型CAMx,通过固定源清单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结合实测的浓度变化,算出源排放因素...
沈劲汪宇潘月云陈多宏许凡谢敏谢智叶斯琪钟流举
关键词: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气象条件源排放
文献传递
广东省气象与源排放因素对PM_(2.5)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为更好地区分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中气象与源排放因素的影响,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型WRF和三维空气质量模型CAMx,通过固定源清单的方法模拟研究了广东省各地区不同时期气象因素对PM_(2.5)浓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实测的PM_(2.5)浓度变化,计算出源排放因素对PM_(2.5)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相对于2014年,2015年广东省夏季的气象条件不利于PM_(2.5)浓度的下降,春季和秋季的气象条件有利于PM_(2.5)浓度的下降,就全年各季度平均而言,珠江口附近地区气象条件较有利于PM_(2.5)浓度的下降;源排放变化对肇庆市、韶关市和揭阳市等城市PM_(2.5)浓度变化有较强的削减作用,可使其浓度下降30%以上,显示这些城市的减排工作较为有效,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与顺德区等市(区)PM_(2.5)污染改善主要是由于有利的气象条件的影响,源排放变化对珠海市和湛江市等城市污染起加剧的作用,表明不利的源排放变化抵消了部分有利气象条件对PM_(2.5)污染的改善作用,应加强对这些地区源排放的控制。
沈劲汪宇潘月云嵇萍陈多宏谢敏叶斯琪钟流举
关键词:气象源排放PM2.5浓度
2015年9月珠江三角洲一次区域大气污染过程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2015年9月7-16日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的空气污染过程。利用地面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监测数据,结合后向轨迹模式综合分析了此次过程的污染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此次事件主要是臭氧浓度上升导致的区域性污染,重污染区域呈现由珠三角中北部广佛肇地区向南部沿海城市转移的趋势;高压均压场控制、大范围盛行下沉气流以及地面风速小的静稳天气条件是此次污染过程持续和加重的重要气象因素;污染气团的远距离输送影响了该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
潘月云陈多宏叶斯琪谢智汪宇沈劲谢敏许凡
关键词:污染事件气象因素后向轨迹珠江三角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