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贤良

作品数:38 被引量:168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虫病
  • 11篇感染率
  • 10篇源性
  • 10篇土源性
  • 10篇土源性线虫
  • 10篇吸虫
  • 8篇寄生虫
  • 7篇土源性线虫病
  • 7篇寄生
  • 6篇东方次睾吸虫
  • 5篇华支睾吸虫
  • 4篇人兽
  • 4篇人兽共患
  • 4篇人兽共患病
  • 4篇患病
  • 4篇共患
  • 4篇共患病
  • 4篇管圆线虫
  • 4篇广州管圆线虫
  • 3篇原虫

机构

  • 38篇福建省疾病预...
  • 2篇漳州市芗城区...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漳州市疾病预...
  • 1篇三明市疾病预...

作者

  • 38篇谢贤良
  • 30篇谢汉国
  • 21篇江典伟
  • 14篇陈宝建
  • 6篇林陈鑫
  • 6篇李燕榕
  • 3篇李莉莎
  • 3篇张山鹰
  • 3篇陈朱云
  • 2篇郑丹
  • 2篇杨发柱
  • 2篇张志魁
  • 2篇方彦炎
  • 2篇欧阳榕
  • 1篇邱建东
  • 1篇张榕燕
  • 1篇李友松
  • 1篇林耀莹
  • 1篇郑国斌

传媒

  • 12篇海峡预防医学...
  • 9篇中国寄生虫学...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3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2020年福建省浦城县华支睾吸虫病国家监测点人群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2016-2020年根据《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将浦城县按地理方位划分东、南、西、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村作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的国家监测点。每个村随机调查200人以上,采集人群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虫卵(一粪二检);根据村庄鱼塘溪渠分布情况,每年度采集各类淡水鱼类100尾,采用压片镜检法检测鱼鳃、鱼鳍及尾鳍部肌肉的华支睾吸虫囊蚴;各年度收集野外犬、猫粪样共25份,以水洗沉淀法检测华支睾吸虫虫卵;在监测点受检人群中随机抽查150人以上进行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等内容的问卷调查。2016-2020年共调查5 553人,吸虫总感染率为0.79%(44/5 553)。各年度感染率分别为0.60%、 1.02%、 1.16%、 0.97%和0.24%。其中,水洗沉淀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26人,感染率为0.47%(26/5 553);检出东方次睾吸虫感染者18人,感染率为0.32%(18/5 553)。检测3种淡水鱼类共639尾,感染囊蚴鱼类472尾,感染率为73.86%。其中,麦穗鱼的感染率2016年最高,达97.33%(73/75)。检测野外动物粪样共129份,检出华支睾吸虫卵5份,东方次睾吸虫卵2份,检出率分别为3.88%和1.55%。居民有效问卷共752份,总知晓率为37.10%(279/752)。男性与女性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 P> 0.05)。浦城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低,居民对华支睾吸虫病知识的知晓率低。当地淡水鱼类特别是麦穗鱼的囊蚴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宣传教育与防治工作。
陈宝建谢汉国谢贤良江典伟陈云虹高澜琳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
福建省首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报道被引量:13
2013年
福建省发现首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例,采用口服吡喹酮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
谢汉国林陈鑫江典伟谢贤良李莉莎杨发柱张山鹰
关键词:埃及血吸虫病输入性病例吡喹酮
漳州市芗城区2016—2017年人体土源性线虫病调查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漳州市芗城区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状况与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17年芗城区用随机整群法,抽取5个片区各1个村为监测点,每年抽取1 000余人,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粪便,3~9岁儿童检测蛲虫;取钩虫卵阳性粪样50份,另随机采集大寨村10户居民的蔬菜和果园地土壤样品各1份进行钩蚴培养鉴定。结果芗城区2016—2017年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5.3%(119/2 233),其中钩虫感染率2.3%、鞭虫0.1%、华支睾吸虫0.2%,未发现蛔虫感染;儿童蛲虫感染率32.1%。与2011—2015年比较,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和钩虫感染率明显下降(降5.4和3.6个百分点),鞭虫感染率升3.0个百分点,蛲虫感染降5个百分点。钩虫卵阳性粪样50份、钩蚴阳性蔬菜地土壤样4份、水果地土壤样2份,经鉴定均为美洲钩蚴。结论芗城区2016—2017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已是低感染状态,但儿童蛲虫感染仍维持较高水平,应加强防治。
陈云虹陈宝建谢汉国谢贤良张志魁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病寄生虫感染疾病控制
2016—2020年三明市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三明市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0年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每年于10-12月在三明市监测点采集3岁以上常住居民粪便样品,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测土源性线虫虫卵;应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9岁儿童蛲虫卵。感染率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16—2020年三明市累计监测调查8470人,其中男性4005人,女性4465人;检出感染者513例,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6.06%,以轻度感染为主。2016—2020年感染率分别为10.90%,9.75%、5.37%、1.12%和2.5%。检出钩虫卵感染者318例、鞭虫卵感染者33例,感染率分别为3.75%和0.38%,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4.14%,未发现蛔虫感染。男性感染率为5.00%,女性感染率为7.01%,不同性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9,P>0.05);各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6,P<0.05);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0,P<0.05);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8,P<0.05)。结论三明市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呈低水平状态,但钩虫和蛲虫为重点防治虫种,仍需继续开展监测,加强对农民和老年、儿童群体的健康教育及防治工作。
陈云虹谢汉国谢贤良邱建东陈知焜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2017—2019年福建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被引量:17
2022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与防治成果,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的传播控制与阻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2017—2019年,在福建省10个市的29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为调查点,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每个监测点不少于1000人。收集调查对象的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粪二检)镜检粪样中的虫卵,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种类。感染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检查30614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326例,总感染率为1.1%。其中,钩虫、鞭虫和蛔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0%(295/30614)、0.1%(28/30614)和0.0%(3/30614)。2017—2019年,福建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3%(130/9668)、1.0%(109/10417)和0.8%(87/10529),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度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P<0.01)。10个地级市中,感染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三明(3.5%,154/4343)、平潭(2.0%,22/1113)和南平(1.6%,49/3054);其余7个市的感染率均小于1.0%。钩虫感染者中,轻、中、重度感染者分别占71.5%(211/295)、26.4%(78/295)和2.0%(6/295);28例鞭虫感染者中,轻、中度感染者分别占85.7%(24/28)和14.3%(4/28);3例蛔虫感染者中,2例为轻度感染,1例为中度感染。未发现鞭虫和蛔虫重度感染者。男性、女性感染率分别为0.8%(139/14782)、1.1%(187/158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5);≥65岁年龄组人群的感染率最高,为3.2%(171/5373),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Z=30.32,P<0.01);农民的感染率最高,为1.8%(289/15644),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91,P<0.01);文盲人群的感染率最高,为1.5%(113/7351),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随文化
陈云虹谢汉国谢贤良江典伟张榕燕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
福建和湖北两省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调查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了解福建与湖北两省福寿螺分布和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县(市)区镇村为调查点,以网兜捕捞或直接采集福寿螺,挑选出活螺,用匀浆法或肺检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情况并计算感染率。结果福建省调查8地市17县(市)区共45个点,共采集福寿螺3244只;检测1318只,感染率为2.3%(30/1318),7个县(市)区检出福寿螺阳性;湖北省调查7地市11个县(市)区共39个点,共采集福寿螺379只,检测150只,感染率为5.3%(8/150),2个县(市)区检出福寿螺阳性;福建、湖北两省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1%(30/423)和8.9%(8/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省均为水沟的螺感染率最高;感染率随螺的重量增加而升高。结论福建、湖北两省的福寿螺均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应加强监测,以防止广州管圆线虫暴发流行。
谢贤良陈云虹江典伟肖丽贞谢汉国
关键词: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疾病调查
福建省3次人体寄生虫病感染调查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了解20年来福建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动态和影响因素,探讨今后防治对策。方法分别于1988—1991年(第1次)、2001—2003年(第2次)、2015年(第3次)三个时期,按全国统一调查方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调查点开展调查。结果在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福建省人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84.4%、36.01%和5.77%,第3次较第2次下降83.98%,较第1次下降93.16%;检出的人体寄生虫虫种分别为36种、11种、12种;感染度由轻、中度为主降为轻度为主;第1次以多虫种混合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67.3%,最多一人同时感染寄生虫种数为9种;第3次以单一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为0.33%,仅2人同时感染2种虫种。重点寄生虫蛔虫、鞭虫2015年(第3次)分别仅在20%和60%的调查县检出,较第1次下降99.88%和99.34%;钩虫感染率下降84.46%,局部地区钩虫感染率还处在较高水平。目前,钩虫已成为感染优势虫种。结论福建省寄生虫感染率总体持续下降至较低水平。降低钩虫的感染率仍是今后寄生虫防治工作的重点。
李燕榕谢汉国张榕燕陈宝建林陈鑫江典伟谢贤良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病感染率虫种
不同地域株东方次睾吸虫线粒体nad1基因序列分析及种系发育研究
2024年
为研究不同地区东方次睾吸虫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Ⅰ基因(nad1)的部分序列(pnad1)遗传差异及种系发育情况,取福建、江西麦穗鱼中分离出的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分别感染鹌鹑30 d后,收集成虫,各取3条成虫分别抽提线粒体基因组DNA,PCR扩增pnad1基因并测序。采用BioEdit软件将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黑龙江的东方次睾吸虫(GenBank:KY232061、KY232066、KY232071)和同属相关吸虫线粒体pnad1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序列的种内差异和种间差异。采用MEGA 11.0软件计算不同地区序列遗传距离,用邻接法构建基于线粒体pnad1序列的后睾科吸虫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来自福建、江西的东方次睾吸虫样品均扩增出500 bp条带,测序结果为523 bp线粒体pnad1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pnad1序列种内遗传变异率为0~0.8%,种间遗传变异率为12.6%~13.9%。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来自福建、江西与黑龙江株东方次睾吸虫聚于同一分支上,再与胆囊次睾吸虫(GenBank:KT740986)和黄体次睾吸虫(GenBank:KT40991)聚为一个分支。提示线粒体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陈云虹谢贤良李燕榕陈宝建林耀莹余文武余海峰
关键词:东方次睾吸虫
福建省2021年人群土源性线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群土源性线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设立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测粪便中土源性线虫虫卵和华支睾吸虫虫卵,分析人群感染情况。结果福建省2021年土源性线虫病8个监测点共调查8388人,总感染率0.4%(30例),虫种均为钩虫,以轻度感染为主(93.3%,28/30),钩虫感染者以年龄≥65岁组、职业为家务/待业、文化程度为文盲者感染率较高,学龄前儿童未见感染。华支睾吸虫病4个监测点共计调查4064人,总感染率1.9%(78例),以轻度感染为主(98.7%,77/78),均在宁化县。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以男性、年龄25~34岁组、职业为家务/待业及工人、文化程度≥高中者感染率较高。结论福建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县的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相关监测和防治。
陈云虹谢汉国谢贤良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率
红带锥蝽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描述和比较红带锥蝽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方法现场捕获红带锥蝽成虫,实验室饲养获得卵和若虫,置解剖镜下观察,测量卵长度、卵中部粗、卵盖直径、卵盖中部高,测量若虫和成虫的体长、头长、头宽、眼前部长、眼后部长、复眼间距、单眼间距、触角各节长、喙各节长、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前叶长、前胸背板后叶长、胸部最大宽度、腹部最大宽度和前翅芽(前翅)长。并将本研究中观察的红带锥蝽成虫与《医学昆虫学》和《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中记载的锥猎蝽亚科的全园蝽属和红猎蝽属昆虫及锥猎蝽属的华锥猎蝽进行形态学比较。结果红带锥蝽生活史包括卵、Ⅰ~Ⅴ龄若虫和成虫。卵呈长椭圆形,平均大小为1.838 mm×0.976 mm,具卵盖,发育后期可见红色眼点。若虫至成虫体长呈递增状态,Ⅰ、Ⅱ、Ⅲ、Ⅳ、Ⅴ龄若虫和成虫的平均体长依次为2.546、 4.834、 7.127、 10.258、 17.062和21.787 mm;Ⅲ龄若虫开始出现翅芽并逐渐伸长,至成虫发育为翅;Ⅲ、Ⅳ、Ⅴ龄若虫前翅芽和成虫前翅平均长度依次为0.584、 1.261、 3.832和13.359mm;Ⅰ~Ⅳ龄若虫无单眼,Ⅴ龄若虫可见单眼痕迹,至成虫发育为单眼一对。红带锥蝽与全园蝽属和红猎蝽属昆虫可通过头部形状和触角着生部位鉴别。红带锥蝽头长适中,触角着生于眼和唇基之间;而全园蝽属的头部粗短,触角着生于眼的直前方;红猎蝽属的头部狭长,触角着生于头前部近唇基处。红带锥蝽与华锥猎蝽可通过头及前胸背板是否具颗粒、前胸背板前角和小盾片顶端的形态鉴别。红带锥蝽的头及前胸背板密布小颗粒,前胸背板前角较长,小盾片顶端刺尖削;而华锥猎蝽的头及前胸背板无颗粒,但具显著的皱纹,前胸背板前角较短,小盾片顶端不尖削。结论红带锥蝽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显著,其成虫的形态特征可与全园蝽属、�
肖丽贞陈朱云欧阳榕谢贤良谢汉国
关键词:若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