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露

作品数:20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新生儿
  • 12篇综合征
  • 12篇窘迫综合征
  • 12篇呼吸窘迫
  • 12篇呼吸窘迫综合...
  • 10篇活性
  • 10篇肺表面
  • 10篇肺表面活性
  • 10篇肺表面活性物...
  • 10篇表面活性物质
  • 8篇蛋白
  • 7篇新生儿呼吸
  • 7篇新生儿呼吸窘...
  • 7篇新生儿呼吸窘...
  • 7篇肺表面活性物...
  • 6篇足月
  • 4篇足月新生儿
  • 4篇基因
  • 3篇突变
  • 3篇细胞

机构

  • 17篇北京军区总医...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谢露
  • 16篇尹晓娟
  • 7篇范含笑
  • 7篇曲雯雯
  • 4篇封志纯
  • 4篇韩笑
  • 2篇陈洪清
  • 2篇李丽华
  • 2篇王艳
  • 2篇王钰
  • 2篇魏巍
  • 2篇郑天
  • 2篇杨尧
  • 1篇罗分平
  • 1篇张丽
  • 1篇池婧涵
  • 1篇郑杨
  • 1篇熊梓宏
  • 1篇张秀亚
  • 1篇王春枝

传媒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3篇中国新生儿科...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893例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0月在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确诊为RDS的89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组(148例)和早产儿组(745例),将两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窒息、胎盘异常、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粪吸入综合征、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压指各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剖官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是足月儿RDS发生的高危因素,早产、胎膜早破、孕母高血压、出生窒息是早产儿RDS发病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压、宫内感染为RDS发病危险因素(P<0.05),各因素在RDS发生中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剖宫产>孕母高血压>宫内感染>出生体重>孕母糖尿病>出生窒息(OR值分别为71.136、66.117、65.824、38.565、4.935、1.940)。结论 RDS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早产、剖宫产、宫内感染、窒息缺氧、孕母高血压、孕母糖尿病等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曲雯雯范含笑谢露韩笑尹晓娟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肌酸激酶同工酶对围产期窒息程度和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与围产期窒息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序贯试验研究方案,随机选择245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142例窒息新生儿和103例正常新生儿血清CK-MB水平差异,评估CK-MB与围产期窒息严重度指标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及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窒息组CK-M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MB与围产期窒息严重度指标1min 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呈负相关(P<0.001),与围产期窒息短期不利预后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CK-MB有助于早期预测围产期窒息程度和短期预后。
谢露陈洪清杨尧郑天尹晓娟
关键词:围产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肌酸激酶同工酶预后
晚期早产儿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晚期早产儿的定义做了简单的阐述。并叙述了晚期早产儿的发病率及医疗负担。因此,晚期早产儿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临床人群,赢得了更多的临床关注。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喂养问题和主要临床发病风险及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谢露尹晓娟
关键词:晚期早产儿发病率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SP-B+1580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SP-B+1580基因突变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相关因素。【方法】312例汉族足月RDS新生儿作为RDS组和156例汉族足月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PCR扩增SP-B exon4并测序;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肺部SP-B和proSP-B表达。【结果】两组SP-B+1580位点存在CC、C/T、TT3种基因型,RDS组C/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C/T基因型的RDS患儿,剖宫产、机械通气、死亡的发生率较其他基因型高,胸片显示RDS程度较重、需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剂量大[200mg/(kg.次),3~4剂](P<0.01)。50例伴有C/T基因型的RDS死亡患儿中有19例患儿成熟SP-B和proSP-B蛋白肺部表达减少。【结论】SP-B+1580位点C/T基因型可引起成熟SP-B和proSP-B蛋白在肺部的减少,是足月新生儿RDS发病的高危因素。
尹晓娟韩笑范含笑谢露曲雯雯封志纯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足月新生儿基因突变
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辅助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谢露罗分平张秀亚张丽
关键词:红霉素更昔洛韦小剂量疗效观察巨细胞病毒感染
NRDS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表达初探
目的:探讨SP-B蛋白缺陷是否是NRDS发病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彼此无关的30例NRDS患儿作为NRDS组,又根据胎龄分为<34周的早产儿组,≥34周、<37周的晚期早产儿组,≥37周的足月儿组...
尹晓娟李丽华王艳谢露封志纯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表达
文献传递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蛋B遗传缺陷探索性研究
目的:评估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遗传缺陷的发生频率及突变类型,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遗传机制,为进一步基因治疗新生儿RDS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方法:选择无血缘关系的汉族足月...
谢露
关键词:新生儿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
文献传递
晚期早产儿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1年
当前国外把34周≤胎龄(gestational age,GA)〈37周的早产儿视为早产儿亚群,定义为接近足月儿/晚期早产儿(Late Preterm Infants,LPIs)…。因为“晚期早产儿”能更好地反映出接近足月儿人群有着较高风险的并发症,所以推荐使用“晚期早产儿”取代“接近足月儿”。
谢露尹晓娟
关键词:早产儿晚期近足月儿并发症高风险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缺陷是否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无血缘关系的30例RDS死亡新生儿为RDS组,其中〈34周、34~36周及≥37周每组各纳入10例;选择无血缘关系的30例其他疾病死亡新生儿为对照组,胎龄与RDS组以1:1相匹配分成3个亚组(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死后半小时内取肺组织浸入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5μm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患儿SP—B在肺部的表达;计算两组SP—B缺陷的频率。结果SP—B位于细胞胞浆中,部分分泌至气道及肺泡表面,着色深浅不一、范围不同,随组别、胎龄、疾病严重程度而变化;RDS组肺部SP—B蛋白未随胎龄增加而增加,对照组除2例26周患儿SP—B明显低于同组同胎龄外,肺部SP—B蛋白随胎龄增加而增加。RDS组SP—B阳性表达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t=10.205,P〈0.001),RDS组SP—B缺陷13例,缺陷频率43.3%,对照组SP—B缺陷2例,缺陷频率6.7%,RDS组高于对照组(x^2=60.00,P〈0.001)。结论SP-B缺陷参与了新生儿RDS的发病。
尹晓娟李丽华王艳谢露封志纯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婴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不同表达水平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参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无血缘关系的60例因RDS死亡的新生儿为RDS组,其中≤31周亚组、32~36周亚组及≥37周亚组每组各纳入20例;选择无血缘关系的60例因其他疾病死亡的新生儿为对照组,胎龄与RDS组以1:1相匹配。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死后30min内取肺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SP-B蛋白在肺部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肺部SP-B信使RNA(mRNA)表达。SP-BmRNA和SP-B蛋白缺陷的频率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RDS组8例肺组织SP-B蛋白表达减少或缺失,其中6例完全缺失;对照组1例肺组织SP-B蛋白表达减少;此9例均分布在≥37周亚组。RDS组SP-B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55±1.90)比(3.74±1.12),t=4.145,P<0.001];≤31周亚组RDS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1.34)比(2.66±1.14),t=0.776,P>0.05];32~36周亚组和≥37周亚组中,RDS组均低于对照组[32~36周亚组:(2.23±1.22)比(3.80±0.25),t=5.661,P<0.001;≥37周亚组:(3.08±2.74)比(4.75±0.49),t=2.682,P<0.05]。SP-B蛋白和mRNA水平成同向表达减少。结论转录和翻译水平均介入了SP-B蛋白的最后表达,SP-BmRNA和SP-B蛋白减少参与了RDS发病。
曲雯雯谢露王春枝范含笑尹晓娟
关键词:信使RN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