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卫娟

作品数:32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乳腺
  • 24篇乳腺癌
  • 24篇腺癌
  • 12篇肿瘤
  • 7篇乳腺肿
  • 7篇乳腺肿瘤
  • 7篇腺肿瘤
  • 7篇化疗
  • 7篇辅助化疗
  • 6篇新辅助化疗
  • 6篇手术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结
  • 5篇活检
  • 5篇病理
  • 4篇淋巴结活检
  • 3篇预后
  • 3篇乳腺癌新辅助...
  • 3篇哨兵淋巴结
  • 3篇受体

机构

  • 1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1篇中山大学孙逸...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珠海市妇幼保...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贾卫娟
  • 23篇苏逢锡
  • 12篇龚畅
  • 7篇宋尔卫
  • 6篇胡孝渠
  • 6篇郭巨江
  • 4篇于风燕
  • 4篇秦丽
  • 4篇周婕
  • 4篇陈积圣
  • 3篇贾海霞
  • 3篇苏逢锡
  • 3篇李海刚
  • 3篇李顺荣
  • 3篇曾韵洁
  • 3篇姚和瑞
  • 3篇饶南燕
  • 2篇周一兵
  • 2篇金亮
  • 2篇龚畅

传媒

  • 12篇岭南现代临床...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非哨兵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哨兵淋巴结活检(SLNB)后,哨兵淋巴结(SN)转移者非哨兵淋巴结(NSN)转移相关的临床及组织学因素。方法252例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SLNB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所有的腋窝淋巴结(SN及NSN)均行常规组织学检查。应用字2检验分析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受体状态和SN转移数目与NSN转移的关系。结果SLNB成功率94%,假阴性率7.4%。随着原发肿瘤的增大,NSN转移的可能性增加:T1a+T1b期肿瘤NSN转移率为0;T1c期为42%;T2期为87%。只有1个SN转移的患者NSN转移率明显低于多个SN转移的患者(27%vs46%)。结论NSN转移的可能性随着原发肿瘤的增大和多个SN转移而增加,而患者的年龄,肿瘤的位置,病理类型和受体状态不影响NSN转移的可能性。
贾卫娟苏逢锡龚畅胡孝渠郭巨江秦丽
关键词:原发肿瘤原发性乳腺癌SLNB哨兵淋巴结活检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
BCL-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抗凋亡及免疫耐受的关系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细胞株BCL 2基因表达与其耐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免疫攻击的关系。方法 BCL 2硫代反义寡核苷酸 (BCL 2SON)处理乳腺癌细胞株MCF 7,Western印迹法观察其对BCL 2表达的抑制 ;并把MCF 7与TIL共同培养 ,通过DNA片段化检测TIL诱导MCF 7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BCL 2SON明显抑制了MCF 7细胞BCL 2表达。经转染的MCF 7与TIL共同培养 ,当效应细胞 (TIL)与靶细胞 (MCF 7)比例 (E/T)为 1时 ,MCF 7细胞片段化DNA为 (9 8± 1 3) % ;E/T为 8时 ,上升为 (5 7 7± 7 8) % ;未经处理的对照组与TIL共同培养 ,E/T为 1时 ,片段化DNA为(7 5± 2 6 ) % ;E/T为 8时 ,为 (8 1± 1 5 ) %。另外 ,当E/T等于 1时 ,对照组癌细胞片段化DNA含量与经转染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随着E/T比例升高 ,两者片段化DNA含量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BCL 2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可对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免疫攻击 ,BCL 2SON可作为治疗乳腺癌的新途径。
苏逢锡陈积圣贾卫娟宋尔卫
关键词:BCL-2基因反义寡核苷酸类肿瘤浸润免疫耐受
超声引导下EnCor真空辅助乳腺活检系统用于不同大小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EnCor真空辅助乳腺活检(EnCor-VABB)系统对不同大小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作者所在两家医院接受EnCor-VABB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块直径的差异,将患者分为A组(61例,直径2.5~5.0 cm)和B组(139例,直径<2.5 cm)。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条件、病理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乳房形状美观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平均大小、病理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血肿、皮肤瘀斑、活动性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感染、皮肤麻木、原位复发的发生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良好目标率、美学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nCor-VABB系统用于较大(直径2.5~5.0 cm)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具有切口愈合快、微创、安全、美观等优点。
黄汉扬贾卫娟黄静吟肖力万德炎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肿瘤大小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
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保乳边缘状态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保乳边缘状态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32例拟保乳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分子分型、年龄及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与阳性手术边缘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0.3%(209/1032)患者边缘阳性。多变量分析显示Her⁃2+型乳腺癌、EIC及阳性淋巴结与阳性边缘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1);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不同分子分型的预后,在DFS,LRRFS和DM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乳腺癌是保乳阳性边缘的独立影响因素;Luminal⁃HER⁃2分型和HER⁃2+分型是保乳患者预后差的独立预后因素。
贾海霞贾卫娟夏婷胡小戊曹腾飞陈欣欣章乐虹钟玲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分子分型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生物学指标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评估原发性乳腺癌空心针穿刺活检(CNB)和手术切除标本(SES)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15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化疗组99例,手术组5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比较152例CNB和SES采样组织标本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Ki67、p53和TopoⅡ的表达,评估CNB在乳腺癌生物学指标检测中的准确性。结果 CNB和SES在评估是否接受过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生物学指标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值>0.6。手术组CNB对生物学指标评估的准确性达到87%~91%,化疗组的准确性78%~95%。但新辅助化疗对ER、PR、Her2、p53和Ki67表达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opo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B和SES在评估乳腺癌生物学指标上的一致性较好,CNB评估乳腺癌生物学指标的准确性高。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较小。
贾卫娟苏逢锡曾韵洁李丽娟
关键词: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坐标法定位被引量:5
2006年
对于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或者部分缓解的患者,确定原发肿物的位置成为确定保乳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因素.我们采用坐标法进行肿物的化疗前标记,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贾海霞苏逢锡郭巨江宋尔卫贾卫娟龚畅胡孝渠秦丽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法定手术切除范围化疗后肿物
芳香化酶抑制剂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耐药的老年性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芳香抑制剂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耐药的老年性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接受三苯氧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失败,后改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且能够评估疗效和记录疾病进展时间的41例老年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主要观察终点为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结果分别接受阿那曲唑(n=16)、伊西美坦(n=14)和来曲唑(n=11)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三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似(χ2=1.579,P=0.547),不同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均能获得明显改善三苯氧胺治疗失败的老年性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其CBR分别为阿那曲唑62.5%,伊西美坦78.57%和来曲唑72.73%,治疗效果相似(χ2=3.787,P=0.327)。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耐药的老年性局部晚期乳腺癌,仍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缓解,且不同的芳香化酶抑制剂的CBR相似。
龚畅陈怡贾卫娟苏逢锡
关键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乳腺癌
核素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性与可行性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核素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1999年4月-2001年10月期间,应用原发肿瘤周围皮下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99mTC-标记硫化锑胶体或99mTC-标记硫胶体),对7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D),随后,行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在内的根治性手术。分析评估两种核素淋巴示踪和SLND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75例行术前淋巴闪烁照相,淋巴结显像67例(89.33%,67/75);术中应用γ探测仪成功证实SLNs 68例,成功率为86.08%(68/79),SLN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为95.59%(65/68),假阴性率为3/36(8.33%);前28例患者有9例不能证实SLN,3例假阴性;而后51例只有2例不能证实SLN,没有假阴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99mTC-标记硫胶体作为示踪剂,手术当天(术前4-6小时)乳腺肿瘤上方皮下注药进行SLND,可以准确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
胡孝渠苏逢锡贾卫娟龚畅梁九根曾韵洁李海刚郭巨江秦丽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
乳腺癌患者皮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安全性及并发症相关因素:单中心2185例分析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中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通过静脉输液港完成化疗的21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71例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置管。656例患者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58例患者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平均带港215.9d。共发生27例并发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操作时间,临床分期,置管部位和规范化培训与输液港并发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操作时间和规范化培训是输液港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输液港是一种安全的静脉通路,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规范化培训和顺利完成手术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饶南燕金亮陈丽莉曾敏华何海艳吴畏贾卫娟李顺荣吴建南苏逢锡宋尔卫
关键词:乳腺肿瘤静脉切开术
乳腺癌组织CD4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CD4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乳腺癌组织CD44表达,χ2检验分析CD44与乳腺癌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Log-rank检验分析CD44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阳性率为68.3%(69/101);CD44过表达阳性组与对照组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03 4;与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ER、PR和HER-2/ne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4过表达阳性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36个月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2%、93.3%,CD44过表达阳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05,P=0.027;CD44过表达阳性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分别为81.2%、97.8%,CD44过表达阳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14,P=0.030。结论:CD44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CD44过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CD44过表达是乳腺癌预后差的一个重要指标。
姚和瑞李志华陈焕清贾卫娟龚畅苏逢锡
关键词:CD44免疫组织化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