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世福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多药
  • 2篇多药耐药
  • 2篇研究性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双叶
  • 2篇双叶皮瓣
  • 2篇双叶皮瓣修复
  • 2篇皮瓣
  • 2篇皮瓣修复
  • 2篇缺损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染色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组织化学染色

机构

  • 15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赵世福
  • 4篇蒋吉英
  • 4篇于树娜
  • 3篇王箐
  • 3篇赵玉玲
  • 2篇李晓双
  • 2篇王孝文
  • 2篇史才兴
  • 2篇王金平
  • 2篇丁洁
  • 2篇魏德全
  • 2篇王岱君
  • 2篇贾方华
  • 2篇李进
  • 2篇王宝松
  • 2篇姜栋栋
  • 2篇马春明
  • 2篇赵金岭
  • 1篇牛娜
  • 1篇王新明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解剖与临床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第四届全国解...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研究性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应用探析
2010年
人体解剖学是主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对医学生医学知识的掌握、创新性思维的建立、科研能力的培养起重要作用。文章讨论了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及研究性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性教学能够明显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赵世福李晓双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研究性教学教学质量
医学院校实施研究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0年
研究性教育对高校学生知识的掌握、创新性思维的建立、科研能力的培养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研究性教育的内涵,研究性教育的开展进行了论述,并对我学院开展研究性教育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交流。
赵世福
关键词:研究性教育医学院校
ABC转运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P-gp、MRP1、BCRP等ABC转运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gp/MDR1、MRP1、BCRP等mRNA及蛋白在34例的肝细胞癌、19例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DR1、MRP1、BCRP等mRNA在肝癌组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5±0.24、0.64±0.33、1.07±0.32,在癌旁肝组织组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6±0.14、0.19±0.06、0.31±0.09。MDR1、MRP1、BCRP在肝细胞癌中低分化组(Ⅲ、Ⅳ级)为1.38±0.26、0.73±0.35、1.34±0.21,在高分化组(Ⅰ、Ⅱ级)分别为0.74±0.32、0.30±0.11、0.45±0.13。P-gp、MRP1、BCRP等的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和胞浆内;在肝癌组和癌旁肝组织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5%、58.82%、79.4l%和42.11%、26.32%、36.84%。P-gp、MRP1、BCRP在肝细胞癌中低分化组(Ⅲ、Ⅳ级)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1.25%、100%,在高分化组(Ⅰ、Ⅱ级)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38.89%、61.11%。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P-gp、MDR1、MRP1、BCRP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组的表达均高于癌旁肝组织组,且在低分化(Ⅲ、Ⅳ级)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者(Ⅰ、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1、MRP1、BCRP之间的表达无线性相关。结论:在肝细胞癌中存在原发性多药耐药现象,且多种耐药机制并存。P-gp、MDR1、MRP1、BCRP等与肝细胞癌的耐药有关,在肝癌组的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组,且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可作为肝细胞癌多药耐药性作用的靶点。
于树娜蒋吉英赵世福魏德全丁洁王宝松姜栋栋
关键词:多药耐药肝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桥小脑角区面神经与小脑下前动脉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王孝文马春明赵世福王箐李进
非标准抗磷脂抗体阳性不良妊娠结局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2024年
目的 建立并验证非标准抗磷脂抗体(NC-aPL)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各中心的4 000例NC-aPL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2 800例)与验证组(1 200例);根据妊娠后是否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将建模组分为不良妊娠组和无不良妊娠组;采用R软件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验证和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本研究建模组中出现不良妊娠结局831例,发生率29.68%;验证组中出现357例,发生率29.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史、不良生活方式、抗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I抗体(aPL-αβ2GPI)阳性、未规范用药是NC-aPL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与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936,区分度较好;H-L检验显示一致性良好(χ^(2)=7.208、7.163,P=0.503、0.510)。结论 有吸烟史、不良生活方式、aPL-αβ2GPI阳性、未规范用药是NC-aPL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一致性,能直观地预测NC-aPL阳性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李冉陈荔闽代玉红朱霄鹤赵世福
关键词:列线图
新生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的体外培养
王孝文马春明赵世福李进王箐
N-acetylserotonin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为探讨N-acetylserotonin(NAS)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以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作为研究对象,以细胞凋亡作为衡量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改变程度的指标,利用组织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
蒋吉英史才兴于树娜赵世福赵金岭
关键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NASN-ACETYLSEROTONINCASPASE
LRP、GST-π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LRP、GST-π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RP和GST-πmRNA及蛋白在34例的肝细胞癌、1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LRP和GST-πmRNA的表达在肝癌组为0.53±0.28、0.75±0.19,正常肝组织组为0.22±0.10、0.2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RP和GST-π的阳性表达率在肝癌组为55.88%、67.65%,在正常肝组织组为21.05%、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GST-πmRNA和蛋白在肝癌组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组,且低分化(Ⅲ、Ⅳ级)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者(Ⅰ、Ⅱ级)(P<0.05),LRP与GST-π之间的表达无线性相关。结论:在肝细胞癌中存在原发性多药耐药现象,且多种耐药机制并存。LRP、GST-π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
于树娜蒋吉英赵世福魏德全丁洁王宝松姜栋栋
关键词:多药耐药肝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己酮可可碱抗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王新明赵世福王箐
旋肩胛动脉双叶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临床应用旋肩胛动脉双叶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时,确定皮瓣的最大切取面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用30侧成人肩胛区标本,对旋肩胛动脉及皮支、吻合支的起始、走行、分布等进行了详细的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王金平赵玉玲王岱君赵世福贾方华
关键词:双叶皮瓣解剖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