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兵
-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济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刀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 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疗法能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 赵兵孙绪丁满宜刚
-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型针刀疗法康复
- 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的诊断学特征
- 2021年
- 目的探讨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的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15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1例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性,13月龄,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倒退,肌张力减低,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颅脑磁共振成像T2加权像显示双侧苍白球高信号,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应用家系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发现,患儿磷脂酶A2第6型(PLA2G6)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两处变异位点:c.1771 C>T(p.R591W)和c.2150 T>C(p.L717P),确诊为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Sanger测序验证显示2个突变分别来源于母亲和父亲,为复合杂合突变;c.1771 C>T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c.2150 T>C为首次报道,且在正常人群中未检测到,软件预测有害。结论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倒退,肌张力减低和病理征阳性,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作为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的首选确诊手段。
- 盛志强袁嫣然赵兵
- 关键词:婴儿基因突变
- 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针刺观察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 赵兵袁嫣然王高峰
- 关键词:针刺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发育商
- 醒神益智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醒神益智针刺治疗对儿童孤独症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20年10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接受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儿童孤独症患儿共计600例,按家长意愿分为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每组各300例。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Gesell发育商(DQ)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33%,对照组总有效率62.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Gesel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神益智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减轻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赵兵刘亚盛志强郑则宝魏凌波
- 关键词: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
- 健脾醒脑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
- 2016年
- 目的观察健脾醒脑针刺法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5年10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所有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GMFM)和Gesell智力测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用±s表示,治疗前后CMFM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2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43/45);对照组治疗显效9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0%(36/4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08,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MFM评分分别为(40.49±4.81)分和(27.35±4.66)分,发育商分别为(84.86±7.27)分和(73.64±7.37)分,观察组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3.27,P均<0.01)。结论健脾醒脑针刺法是脑性瘫痪患儿临床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 赵兵吕君荣郑则宝
- 关键词:针刺治疗脑性瘫痪康复
- 穴位埋植蛋白线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90例脑瘫患儿按就诊时间和性别分为观察组(穴位埋线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
- 赵兵满宜刚袁嫣然汪中深张士香
- 关键词:脑性瘫痪穴位埋线粗大运动功能
- cb1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学特征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5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1例cb1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反复皮疹。动态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颅脑磁共振示脑发育不良;神经心理发育评估示中度发育迟缓;同型半胱氨酸:117.60μmol/L;血串联质谱示蛋氨酸:3.40μmol/L,丙酰肉碱(C3):4.96μmol/L,丙酰肉碱/乙酰肉碱(C3/C2):1.01,丙酰肉碱/游离肉碱(C3/C0):0.29;尿有机酸示甲基丙二酸:303.19μmol/L,3-羟基丙酸:21.07μmol/L,甲基枸橼酸:5.43μmol/L;基因检测示MMACHC基因外显子2:c.217C>T(p.R73X)、外显子4:c.609G>A(p.W203X),为复合杂合变异,确诊为cb1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结论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要行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等代谢病筛查,具体分型则依赖于基因检测。
- 盛志强袁嫣然赵兵
-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甲基丙二酸尿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穴位埋植蛋白线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 赵兵
- 关键词:穴位埋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
- 针刺配合面肌运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针刺法配合面肌运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辨证施治针刺法配合面肌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采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8/40);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30/4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4,P<0.05)。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0.6±3.8)d,对照组为(28.2±4.3)d,2组平均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5,P<0.05)。结论辨证施治针刺法配合面肌运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 赵兵韩丽盛志强
- 关键词:针刺疗法面神经麻痹康复
- 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
-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
- 赵兵袁嫣然王高峰
- 关键词:针刺治疗脑性瘫痪康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