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婷婷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斯坦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 4篇艺术

主题

  • 4篇语言
  • 3篇艺术
  • 3篇身段
  • 3篇身体
  • 3篇身体语言
  • 3篇体语
  • 3篇跨文化
  • 2篇精雕
  • 2篇精雕细琢
  • 1篇心灵
  • 1篇中国式
  • 1篇诗歌
  • 1篇诗人
  • 1篇宋代
  • 1篇宋代诗人
  • 1篇汤显祖
  • 1篇桃源情结
  • 1篇齐如山
  • 1篇情结
  • 1篇舞台

机构

  • 7篇斯坦福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赵婷婷
  • 2篇赵山林

传媒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戏曲艺术
  • 1篇戏剧艺术
  • 1篇四川戏剧
  • 1篇文化遗产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诗歌对话的可能性——试论宋代诗人郭祥正对李白的接受被引量:1
2012年
郭祥正被梅尧臣称为"太白后身",但也有学者给予了偏向否定的评价。本文从"对话"角度分析这一现象,认为郭祥正对李白的接受,证明了多层次诗歌对话的可能性。对于李白的艺术遗产,郭祥正是根据不同场合与不同对象灵活地加以运用的。前期在和梅尧臣的对话中,李白是一个中介,促进郭祥正与梅尧臣的情感与艺术交流;在和当时文学圈的对话中,李白是郭祥正灵感的一个来源,他力图使自己的作品满足听众的心理期待;同时对于郭祥正本人,李白也是他在诗歌里的一位谈话对象。而到晚年,郭祥正诗歌里的谈话对象经常是逝去的亲人,以及他本人。对于此时的郭祥正来说,创作诗歌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灵疗救的过程,他本人的风格日益明显,而李白的身影则逐渐淡出。
赵婷婷
关键词:郭祥正
梅兰芳舞台艺术的身体语言新解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从张厚载对于梅兰芳身体艺术的关注出发,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对身段的新理解以及身段与唱腔之间的联系。第二,1919-1929年之间梅兰芳对于身段的新理解与1930年梅兰芳成功的美国之行的关系。第三,梅兰芳对于身段的重视与早期戏剧电影的关系。通过这三段论证,将张厚载对于梅兰芳身段的重视置于更大的历史社会语境中,将戏剧舞台与大历史舞台联系起来,更将戏剧表演艺术与技术发展、电影产生和国际化语境结合起来,从而丰富对梅兰芳艺术成就的理解。
赵婷婷
关键词:跨文化身体语言
论嘉靖本《荔镜记》被引量:1
2014年
在现存的《荔枝记》、《荔镜记》剧本系列中,嘉靖本《荔镜记》问世最早,包含丰富的戏曲文化信息,对后世影响甚巨。本文认为嘉靖本《荔镜记》最值得重视的是:人物形象的独特性,语言的包容性,曲调的多源性。五娘形象最突出的是"婚姻由己"的高度自觉,以及她对陈三反反复复、慎之又慎的试探和考验。陈三形象最突出的是为了追求爱情不惜"锦袄换镜担","镜担换扫帚"的智慧与果敢,以及"是我甘心,恨谁得是"的无怨无悔。《荔镜记》语言通俗,具有潮泉风调。又从《小学》、《昔时贤文》、《明心宝鉴》等流行书籍中汲取"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俗谚俗语,体现出"海滨邹鲁"的文化特色。其曲调远源于宋词及里巷歌谣,近源于南戏,又有自己的创造,本文论及粗曲、细曲及【尾声】、【余文】等具体问题,时或以其他版本《荔枝记》加以比较。
赵山林赵婷婷
关键词:语言
精雕细琢的身段艺术,跨文化的身体语言,技术的身体表演——梅兰芳舞台艺术的身体语言新解
张厚载的《听歌想影录》比较集中地表达了对于梅兰芳演出时"表情精妙"、"身段玲珑"的赞赏。相对于之前戏剧评论家对于唱腔的高度重视,张厚载对于视觉艺术以及身体语言的关注,使他的评论在同辈的评论中不但立意新颖,并且更有分析的价...
赵婷婷
文献传递
精雕细琢的身段艺术,跨文化的身体语言,技术的身体表演——对梅兰芳舞台上身体语言的新理解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从张厚载对于梅兰芳身体艺术的关注出发,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对身段的新理解,以及身段与唱腔之间的联系。第二,1919-1929年之间梅兰芳对于身段的新理解与1930年梅兰芳成功的美国之行的关系。第三,梅兰芳对于身段的重视与早期戏剧电影的关系。通过这三段论证,将张厚载对于梅兰芳身段的重视置于更大的历史社会语境中,将戏剧舞台与大历史舞台联系起来,更将戏剧表演艺术与技术发展,电影产生,和国际化语境结合起来,从而丰富对梅兰芳艺术成就的理解。
赵婷婷
关键词:跨文化身体语言
试论汤显祖的桃源情结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的桃源其实有两个,一个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简称"桃花源"),另一个是刘义庆《幽明录》"刘晨阮肇"条中的桃源(简称"天台桃源")。以上两种相互辉映的桃源理想,中经隋唐宋元,到晚明仍然绵延不绝,并且在汤显祖的文学作品里大放异彩。汤显祖将遂昌视为他心中的桃花源,这见于其相关诗文,亦见于《牡丹亭·劝农》、《南柯记·风谣》中的相关描绘。而他对天台桃源境界的追求则集中体现在《牡丹亭》中。桃花源和天台桃源其实都是梦,二者时有交叉。汤显祖自言"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为情作使,劬于伎剧",这"情"很大程度上就是桃源情结。
赵山林赵婷婷
关键词:汤显祖桃源情结
中国式“蒙太奇”:齐如山与梅兰芳重新组织的现代性京剧被引量:2
2014年
当中国迎来20世纪的时候,京剧却迎来了危机:观众开始疏远并批评这项表演艺术。其原因是京剧所传达和创造的意义并不被已跨入现代都市体验的居民所接纳和认同。梅兰芳和齐如山视改良京剧为己任,通过创立并运用"组织"(中国式蒙太奇)这一重要原则重组京剧,使其得以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贴合并引领新的现代观众的审美。这一"组织"并不只在技术层面产生效应,而是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带入京剧,这种批判式思考使得京剧焕然一新并在1930年代逐渐成为国剧。本文力求实现三个意义:第一,通过揭示京剧"组织"与爱森斯坦蒙太奇之间的相联性,强调京剧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新变,将其纳入1930年代世界艺术创新的版图。第二,重新解读京剧在海外表演时如何被海外艺术家解读的意义。认为与其批判性否定西方学者对于京剧的阅读,或称之为误读,更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对话"。第三,试图打破京派京剧是固守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而将其现代性突显出来,即:京派京剧中有不断与现代性磨合而产生的现代戏剧性,而中国京剧的"蒙太奇"正是诞生于其自身的社会历史环境中。
赵婷婷
关键词:京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