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振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肾上腺
  • 3篇增生
  • 3篇肾上腺切除
  • 3篇肾上腺增生
  • 3篇前列腺
  • 3篇切除
  • 2篇单侧
  • 2篇血压
  • 2篇肾上腺切除术
  • 2篇皮质
  • 2篇皮质功能
  • 2篇前列腺癌
  • 2篇切除术
  • 2篇切除治疗
  • 2篇热疗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化疗
  • 2篇高血压
  • 2篇复发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赵振华
  • 6篇郑东升
  • 5篇赵国平
  • 5篇赖建生
  • 5篇陈虎
  • 4篇胡卫列
  • 4篇李岱
  • 3篇陈仕杰
  • 2篇张湛英
  • 2篇徐勋
  • 2篇周振星
  • 2篇杨云杰
  • 2篇石明
  • 2篇胡明
  • 2篇崔学江
  • 2篇关礼贤
  • 2篇梁耿祺
  • 2篇冯权尧
  • 2篇辛玉宏
  • 1篇夏强

传媒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年份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联合体外热电场热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内灌注化疗联合体外热电场热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3例原发性或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移形上皮细胞癌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随机分配到疗法1组及疗法2组,疗法1组为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联合体外热场热疗(42例),疗法2组为单独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41例)。本研究的有效性评估终点是无复发生存率及复发概率的估计评价(应用Kaplan-Meier分析及Log-rank检验)。最小随访时间为24个月。安全评价包括主观和客观的副作用和并症发。结果在随机分配的83例患者中,76例坚持完成研究并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其中疗法1组39例6例复发(15.4%),疗法2组37例,14例复发(37.8%)。两种治疗法经Log-rank检验显示其无复发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7),疗法2组的复发率高于疗法1组(P=0.03)。结论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联合体外热电场热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化疗,患者耐受性良好,安全可行。
赵振华胡卫列郑东升赵国平陈仕杰陈虎李岱赖建生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热疗复发
单侧肾上腺切除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对侧肾上腺储备功能的评价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患者单侧肾上腺切除前后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变化,评估分析单侧肾上腺切除后对侧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接受单侧肾上腺切除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前后早晨空腹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素(ACT H )水平、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进行了有效的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无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手术前后基础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差异。然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基础ACT H水平明显提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皮质醇峰值水平明显下降。术后皮质醇峰值水平约为术前82.7%(76.0%~91.4%)。结论不伴有皮质醇增多症或亚临床型皮质醇增多症的P H A患者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血皮质醇水平可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但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储备功能不低于术前80%,足以使患者术后不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赵振华胡卫列郑东升赵国平陈仕杰陈虎李岱赖建生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功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单侧肾上腺切除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肾上腺增生(adrenal hyperplasi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肾上腺增生的检出率不断升高。肾上腺增生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特点是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以及肾上腺...
赵振华
关键词:肾上腺增生皮质功能
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高血压复发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高血压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68例接受单侧肾上腺切除手术治疗的单侧肾上腺增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患者术后血压、症状进行随访。统计分析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高血压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68例单侧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行患侧肾上腺切除,术后血压正常。在6个月后的随访中(随访时间47.2±5.9个月),有25例(36.8%)患者血压再次升高或再次需要口服药物控制血压。在影响手术疗效变量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术后收缩压水平、高血压病程、肾上腺增生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以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侧别、高血压病程、肾上腺增生类型、术前血钾、术后收缩压水平、皮质醇节律、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尿儿茶酚胺代谢物水平等作为自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影响术后高血压复发的因素有年龄>50岁,高血压病程>5年,肾上腺增生类型为皮髓质增生。结论单侧肾上腺切除对于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影响高血压复发的主要因素有高龄(年龄>50岁)、长病程(>5年)、皮髓质增生类型,可为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手术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赵振华胡卫列郑东升赵国平陈仕杰陈虎李岱赖建生
关键词:肾上腺增生肾上腺切除术继发性高血压复发
肾上腺增生与高血压诊治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肾上腺增生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肾上腺增生的检出率不断升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60%以上为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最近Sang等在一次关于中国人难治性高血压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显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占中国人难治性高血压人群的7.1%[1],人们已意识到肾上腺增生引起高血压的重要性。现就肾上腺性高血压的诊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赵振华胡卫列
关键词:肾上腺增生高血压诊治
精囊镜在中青年男性下尿路症状诊治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精囊镜在中青年男性下尿路症状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精囊镜诊治9例中青年男性下尿路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行手术治疗(前列腺囊肿2例、苗勒管囊肿1例、射精管囊肿1例、精道梗阻并血精4例),1例未婚未育患者保守治疗。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量表(IPS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4.00±3.38)分比(12.38±5.18)分,(0.75±0.71)分比(2.75±0.71)分,P〈0.01],最大尿流率较术前明显增加[(16.88±2.03)ml/s比(14.25±1.49)ml/s,P〈0.05]。无创尿动力分析结果:术前梗阻4例,可疑梗阻3例,无梗阻2例;术后可疑梗阻2例,无梗阻6例。结论精囊镜检查是诊治因前列腺囊肿引起中青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方法效果明显。
陈虎赖建生赵国平郑东升李岱辛玉宏赵振华
关键词:精囊镜下尿路症状前列腺囊肿
膀胱癌腔内化疗辅助热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在全世界范围内,膀胱癌的发病率在常见恶性肿瘤中排在第四位。膀胱癌可根据肿瘤浸润的深度及转移的情况分为非基层浸润性膀胱癌,基层浸润性膀胱癌及转移性膀胱癌3大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约占初发膀胱肿瘤75%,而对NMIBC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TURBT)患者中复发率超过50%。由于该病高复发的特点,所以需要长期的随访、复查及干预。
赵振华郑东升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腔内化疗转移性膀胱癌热疗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0针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0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直肠10针穿刺活检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在标准6针系统穿刺法基础上改进确定A组穿刺点后,依据前列腺解剖分区,在经直肠B超显示的前列腺冠状切面的两侧外侧区域(B组)及中央区域(C组)增加4针穿刺点,施行前列腺活检,病例标本分别标注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104例患者中42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总阳性率为40.4%。其中所设置的A组穿刺位点阳性25例(占总检出阳性的59.5%),B组位点阳性9例(21.4%),C组位点阳性8例(19.0%)。假阴性率为4.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0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可以作为临床理想的初次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式之一。
徐勋杨云杰张湛英关礼贤周振星冯权尧胡明梁耿祺崔学江赵振华石明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116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分析及其饮食预防指导被引量:35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段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组成特点,并探讨针对性饮食预防指导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集的尿石症患者结石标本共1 168例,进行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并针对不同的结石成分给予不同的饮食预防指导,911例执行饮食预防指导为预防组,257例未遵循饮食预防指导为对照组,随访24个月,并将不同结石成分类型及随访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 168份结石标本中,发生率最高的结石种类为草酸钙与碳酸磷灰石的混合结石,中年(41~60岁)为结石高发年龄段,占整个结石患者一半以上。随访患者中,预防组结石复发率约7.2%,对照组结石复发率为27.6%,饮食预防时间与结石复发率呈现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草酸钙结石与碳酸磷灰石的混合结石发生率最高。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结石发病率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其中中年发病率最高。针对性给予饮食预防指导可明显降低结石复发的风险。
徐勋赵振华石明张湛英关礼贤冯权尧胡明梁耿祺崔学江杨云杰周振星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结石成分饮食指导
前列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Pca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为80%,VEGFR-3表达阳性率为76%。Ⅰ组:Gleason评分≥6分的19例,Ⅱ组:Gleason评分大于4分但小于6分的6例,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7%、33.3%,P<0.01,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VEGFR-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5%、33.3%,P<0.05,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VEGF-C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相关(R=0.436,P<0.05)。VEGFR-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显著相关(R=0.608,P<0.01)。VEGF-C、VEGFR-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年龄、PSA、前列腺体积无关,P>0.05。结论在Gleason评分大于4分的Pca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分级密切相关,VEGF-C、VEGFR-3的表达强度可作为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陈虎赵国平肖宁新夏强赖建生郑东升赵振华辛玉宏
关键词:前列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GLEASON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