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炎
  • 1篇多动脉炎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疗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性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相
  • 1篇抑郁相关因素
  • 1篇抑郁症
  • 1篇营养
  • 1篇造影
  • 1篇镇痛
  • 1篇镇痛药
  • 1篇神经麻痹
  • 1篇首发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赵笛
  • 4篇廖瑜
  • 1篇常霞
  • 1篇赵帆
  • 1篇马志伟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以双侧面瘫为首发表现的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被引量:1
2009年
赵笛廖瑜马志伟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
老年复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与MRA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测老年复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病变血管情况。方法对52例老年复发性ICVD患者[脑梗死(CI)4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行DSA检查,其中44例患者行MRA检查。结果52例ICVD患者中,DSA检出血管异常43例(82.69%),其中血管狭窄39例(75%),CI组31例(75.61%),TIA组8例(72.73%);动脉瘤2例;血管发育不良及变异各1例。44例患者中,MRA检出血管狭窄10例(22.73%),其中CI组8例(18.18%),TIA组2例(4.55%)。DSA对病变血管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RA(P<0.01);但DSA与MRA对CI组及TIA组血管狭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SA与MRA均可发现老年复发性ICVD的血管病变情况,DSA检出的阳性率更高。二者均可为ICVD提供血管病变的可靠证据。
廖瑜赵笛常霞
关键词:脑血管病复发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脑梗死后抑郁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抑郁(PSD)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病变部位及康复治疗状况,对调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肢体活动障碍和不良反应且未早期接受康复治疗、性格内向的患者抑郁的发生率高。病变位于皮质部位与脑梗死后抑郁有一定相关性(P〈0.05)。社会因素方面,住院期间家人不够关心、住院时间延长者抑郁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50岁和〉65岁的患者抑郁发生率较50-65岁的高。而早期接受康复治疗、肢体功能恢复状况好可能减少PSD发生(P〈0.001)。抑郁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婚否、经济状况及睡眠状况无关(P〉0.05)。结论抑郁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应针对其致病相关因素加强其心理治疗及护理。
廖瑜赵笛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症心理疗法
Emery-Dreifus型肌营养不良一例
2009年
患者男,32岁。因四肢无力,肌萎缩18年,突发头晕、呕吐,右手执物不能3天入院。患者14岁出现双下肢无力,因腰痛,双膝关节酸痛乏力在外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服用激素及非甾体类镇痛药无好转。24岁四肢近端肌肉逐渐萎缩,行走如鸭步。30岁卧床不起。查体:肩带肌群、盆带肌群、三角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近端肌群明显萎缩,翼状肩胛,双侧腓肠肌轻度萎缩,
廖瑜赵笛赵帆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非甾体类镇痛药双下肢无力卧床不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