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金仁

作品数:106 被引量:1,152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8篇地震
  • 50篇地壳
  • 23篇地震测深
  • 23篇测深
  • 19篇地壳结构
  • 19篇壳幔
  • 14篇深地震
  • 14篇剖面
  • 12篇深部
  • 10篇震区
  • 10篇基底
  • 9篇深地震测深
  • 9篇盆地
  • 9篇壳幔结构
  • 8篇深部构造
  • 8篇层析成像
  • 7篇地壳深部
  • 7篇上地壳
  • 6篇地震活动
  • 6篇地幔

机构

  • 90篇中国地震局
  • 16篇国家地震局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多伦多大学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海南省地震局

作者

  • 106篇赵金仁
  • 77篇张成科
  • 75篇张先康
  • 40篇张建狮
  • 36篇王夫运
  • 34篇杨卓欣
  • 29篇潘素珍
  • 27篇刘宝峰
  • 21篇任青芳
  • 17篇段永红
  • 16篇方盛明
  • 16篇祝治平
  • 15篇王帅军
  • 12篇李松林
  • 11篇刘保金
  • 9篇成双喜
  • 9篇刘志
  • 9篇海燕
  • 9篇嘉世旭
  • 9篇杨健

传媒

  • 2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1篇地震学报
  • 9篇地震地质
  • 6篇中国地震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1997年中...
  • 1篇地球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东北地震研究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国际CT和三...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9篇2003
  • 9篇2002
  • 4篇2001
  • 7篇2000
  • 3篇1999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三维地壳结构层析成像被引量:37
2005年
利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三维空间深地震测深观测系统所采集的反射P波走时资料 ,采用层析成像技术 ,重建了该区地壳界面构造形态和速度分布图像 .界面成像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壳界面总体上显示了由北西向东南加深的趋势 ;马鞍山—三道白河断裂和富尔河—红旗河断裂是本区两条主要的深部构造 ,尤其是马鞍山—三道白河断裂 ,北北东向穿越天池火山口 ,其两侧的地壳界面存在明显的错断 ,预示了该处地壳厚度陡变带或深大断裂带的存在 .速度成像结果显示在 10km深度 ,明显的P波低速异常分布在天池周围 ;15km深度上它表现为一个近南北向的P波低速异常条带 ,其延展尺度南北向为 80~ 90km ,东西向 30~ 4 0km ;随着深度的增加 ,P波低速异常分布在天池西侧 ,其尺度有明显的缩小 ,分布范围更加集中 ,而且低速扰动幅度更大 .这种P波速度异常的变化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池火山口下方壳内岩浆系统的空间分布状况 .
杨卓欣张先康赵金仁杨健段玉玲王帅军
关键词:长白山天池火山
三维空间深地震测深方法研究
张先康李松林赖晓玲杨卓欣徐朝繁杨健赵金仁郑需要宋战隆宋建立周雪松张成科
该研究课题以地震层析技术和现代反演理论为基础,对人工地震测深解释方法由二维向三维推广做了实际而有意义的尝试,为今后进一步在地壳细结构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础。针对所提出的人工地震测深三维观测系统。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资料处理解释方...
关键词:
关键词:深地震测深地壳结构
川滇活动地块东南边界基底结构——盐源—西昌—昭觉—马湖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被引量:13
2011年
在川滇活动地块东南边界区域完成了盐源—西昌—昭觉—马湖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利用该剖面获得的Pg初至折射波走时,采用走时特征分析、有限差分反演、时间项反演等方法,获得了沿剖面的基底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界面构造图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结构呈现强烈的非均匀性,不同构造区显示出不同的地壳变形特征.盐源盆地盖层表现为推覆逆冲变形,基底为康滇地轴的基底,表现为刚性.金河盆地—西昌中生代盆地盖层表现为褶皱、冲断和隆升变形,基底断裂重新错断、破碎变形.大凉山地区以基底断裂重新错动、破碎变形为主.盐源推覆构造由盖层低速体、其下向西缓倾的基底面和高速基底构成,它以向西缓倾的金河—箐河断裂为前锋向北东逆冲推覆,推覆构造滑脱面则是向西缓倾的基底面,深度为2—3 km,并在金河盆地西缘接近地表.金河、西昌中生代盆地基底起伏较大,埋深明显大于两侧的盐源盆地和大凉山地区,最大深度约6 km.上地壳断裂被成像为低速条带或速度梯度带,穿过断裂的走时曲线出现反向段特征,断裂两侧基底埋深存在明显的变化.安宁河、则木河和大凉山断裂是研究区断裂特征明显的断裂.其中,安宁河、则木河断裂表现为速度等值线强烈下凹的低速条带,与两侧形成显著的速度差异,倾向北东;大凉山断裂表现为狭窄条带内速度结构急剧变化,由两支组成:西支倾向南西,东支倾向北东;磨盘山断裂倾向南西;黑水河断裂分为两支:西支倾向南西,东支倾向北东;西昌中生代盆地东缘断裂倾向南西.
杨卓欣王夫运段永红张成科赵金仁张建狮刘宝峰
关键词:基底结构
西秦岭-东昆仑及邻近地区地壳结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结果
<正>青藏高原东北缘是两大板块碰撞作用由近南北方向向东和北东方向转换的重要场所,物质东流的汇聚之处,地壳变形强烈,因此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构造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昆仑南缘缝合带东...
张先康嘉世旭赵金仁张成科杨健王夫运张建狮刘宝峰孙国伟潘素珍
文献传递
伽师-阿图什震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的探测与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通过对两条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计算和综合研究后发现 ,研究区壳幔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性 ,不同的地质构造块体在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上、下地壳的分界C界面和M界面是具有较大起伏变化的界面 ,由伽师下方最浅的 30 0km(C界面 )、4 5 5km(M界面 )向西昆仑山区急剧加深至 4 4 0km和 70 0km ;塔里木块体较高的速度结构意味着地壳结构相对“稳定”的特性 ;根据伽师地区震源深度大多分布在 2 0~ 4 0km这一现象 ,可以认为 ,C、M界面的局部隆起。
赵金仁张先康张成科任青芳成双喜张建狮聂文英潘素珍
关键词:壳幔结构地质构造地壳深部结构
三河-平谷8.0级大震区震源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探测研究被引量:81
2002年
在 1679年三河 -平谷 8 0级大震的震源区布置了两条总长 140km ,2 4次覆盖的近垂直深地震反射剖面 ,剖面穿过夏垫断裂及二十里长山断裂。结果表明 ,该区以双程走时 7 0s(2 1km)左右和 11 0~ 12 5s(33~ 37km)左右的两个强反射叠层把地壳分为上地壳、下地壳和壳幔过渡带 ;地壳结构在纵向上差异较大 ,浅部成层性较好 ,层组较多 ,结构复杂 ;上地壳总体呈反射“透明”性质 ,下部地壳表现为明显的反射性质 ;在横向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深部断裂主要有夏垫断裂下方的地壳深断裂 ,断层面较陡 ,近于直立 ,该断裂可能为三河 -平谷 8 0级大地震的发震断裂 ;分别在两条剖面下地壳和上地壳下部存在局部强反射能量团 ,应为上地幔物质上涌冷却形成的岩墙或岩体 ;由于该处的岩浆活动造成了局部应力分布的差异 ,导致了地壳深断裂的形成 ,这可能是三河 8
张先康赵金仁刘国华宋文荣刘保金赵成斌成双喜刘建达顾梦林孙振国
关键词:震源地质构造地震活动
高分辨深地震反射探测揭示银川地区地壳结构与构造特征
<正>1.引言为研究银川盆地的地壳结构与断裂构造,2005年4~5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布设了一条横跨银川盆地的 NW 向长度为68.9km 的深地震反射探测剖面,以期通过高分辨深地震反射探测,揭示银川地区地壳结...
方盛明赵成彬刘保金赵金仁酆少英寇昆鹏潘素珍
文献传递
银川盆地深地震断层的三维透射成像被引量:18
2009年
为了获得三维地震透射成像技术在活断层探测中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的评价,在银川盆地中北部布设了一个三维地震透射台阵,利用该台阵获得的基底初至折射波和莫霍界面反射波资料,采用有限差分反演、时间项反演和连续速度模型反演方法,对台阵区域基底及上地壳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呈东西浅、中部深的界面形态,且西陡东缓,最深处大致位于芦花台至西大滩一带,埋深达7 km.芦花台断层、银川平罗断层、黄河断层在研究区内均表现为北北东走向的速度差异条带,且断层两侧基底及沉积界面埋深存在显著变化.芦花台断层东倾,倾角较陡,延伸至研究区基底之下;银川—平罗断层倾向西,是一条超基底的隐伏断层;黄河断层西倾,延伸深度超过研究区基底.本探测结果证明,初至折射波与莫霍面反射波探测相结合的三维地震透射台阵技术能够给出研究区上地壳三维细结构图像,不仅可以揭示主要断裂的展布位置、浅部空间形态和特征,而且可以揭示断裂向基底之下的延伸状况.
杨卓欣段永红王夫运赵金仁潘素珍李莉
关键词:活断层探测银川盆地
汤阴地堑及邻区的壳幔结构与地震危险性被引量:14
1998年
利用菏泽-林县-长治剖面西段和郑州-济南剖面南段深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一、二维计算与解释,获得了汤阴地堑及邻区的二维速度结构。结果显示:该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在纵、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地壳厚度变化大,局部存在低速块体,对应汤阴地堑为一M面隆起,隆起高点M面埋深为31km,向东浚县方向,隆起区M面逐渐加深到32km,向西太行山前方向,隆起区M面为一陡变带,至长治附近,M面埋深增至40km。根据华北地区历史地震与深部结构和构造的相关分析认为,汤阴地堑及邻区可能存在发震危险。
任青芳张先康张成科赵金仁周雪松
关键词:壳幔结构地震危险性
豫北及其外围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
<正>本文利用菏泽-林县-长治和郑州-济南地震测深剖面的11个炮点13次吨级爆破观测资料,在过去初步解释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维走时正、反演、二维射线追踪走时拟合和合成地震图的计算。由PM波走时曲线计算的地壳平均速度为6.1...
张成科赵金仁任青芳张先康祝治平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