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金辉

作品数:21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秦皇岛市科技局课题秦皇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出血
  • 10篇早产
  • 10篇早产儿
  • 10篇产儿
  • 9篇内出血
  • 6篇脑室
  • 6篇脑室内
  • 6篇脑室内出血
  • 6篇脑室周围
  • 4篇早产儿颅内出...
  • 4篇早产儿脑室周...
  • 4篇维生素K1
  • 4篇颅内
  • 4篇颅内出血
  • 4篇耐药
  • 3篇孕产
  • 3篇孕产妇
  • 3篇胎龄
  • 3篇脑室周围-脑...
  • 3篇发生率

机构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朝阳医院

作者

  • 21篇赵金辉
  • 10篇刘敬
  • 10篇王琪
  • 6篇贺继雯
  • 4篇刘晶
  • 3篇翟桂荣
  • 3篇赵娟
  • 2篇王欣
  • 2篇庄太凤
  • 1篇李扬
  • 1篇张可莹
  • 1篇李敏
  • 1篇任明保
  • 1篇王立筠
  • 1篇高峰
  • 1篇常立文
  • 1篇程向方
  • 1篇刘真
  • 1篇王晨娜
  • 1篇王文娟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武警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荧光定量16S rRNA基因检测诊断妇产科菌血症的应用价值
2016年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16S rRNA基因检测诊断妇产科患者菌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01至2014-12对100例疑为全身感染处于菌血症状态的住院分娩孕产妇进行常规血液培养,同时行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包括DNA提取、设计引物和探针、PCR扩增及对扩增产物荧光定量检测,以临床诊断及血液培养阳性菌血症作为对照,计算诊断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菌血症阳性的患者44例,阳性率为44%,明显高于血液培养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诊断及血液培养阳性菌血症作为对照,荧光PCR的诊断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90.6%。结论荧光定量16S rRNA基因检测的阳性率远高于血液培养,可为孕产妇患者感染提供早期、敏感的病原学诊断依据。
任明保李扬赵金辉刘晶
关键词:RRNA孕产妇菌血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产前应用维生素K_1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随机选择因有早产高危因素而住院且分娩时胎龄不足35周的孕妇40例,于分娩前给予维生素K1 10mg/d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疗程2~7d。所生早产儿与同期出生但产前未用维生素K1的相同孕周的50例孕妇的早产儿比较。结果提示产前应用维生素K1可显著降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还可减轻出血的程度。
秦桂莲高峰张晓辉刘敬陈妍华王琪赵金辉孙平朱立春
关键词:维生素K1脑室内出血产前应用脑室周围早产儿肌内注射
B群无乳链球菌感染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赵金辉王晓岩刘晶
关键词:GBS链球菌属
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性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对早产儿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80例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变化 ,并与 5 5例无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和 4 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各项指标相比较。结果 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2 99.6± 80 .5 )× 10 9 L、(2 39.5± 86 .5 )× 10 9 L和 (175 .7± 78.8)× 10 9 L ,血小板比积分别为 (0 .2 5 4± 0 .0 9) %、(0 .189± 0 .0 9) %和 (0 .139± 0 .0 6 ) % ,提示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患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比积显著降低 (F =31.84 ,P <0 .0 1)。而血小板平均容积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 ,要重视对早产儿凝血状态的监测 ,以减少其发生。
贺继雯赵娟刘敬赵金辉王琪
关键词:血小板参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可行性预防方案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能够降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PIVH)发生率的可行性简便方案,以期减少死亡和伤残,改善早产儿预后。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对在两院住院待产、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及其所生婴儿,使用地塞米松、Vitk1和苯巴比妥钠预防PIVH,以探讨他们对降低早产儿PIVH发生率的疗效。结果产前母亲应用单疗程地塞米松组早产儿总的PIVH发生率和重度PIVH发生率分别为54.0%和11.1%,应用两疗程地塞米松组为51.4%和12.9%,产前母亲应用Vitk1组为42.5%和5.0%,产前母亲联合应用地塞米松+Vitk1组为31.8%和2.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2%和18.4%。产后婴儿应用苯巴比妥钠组重度PIVH少于对照组(χ2=4.04,P=0.044),但PIVH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0,P=0.004)。结论产前应用地塞米松、Vitk1和地塞米松+Vitk均能降低早产儿PIVH发生率,但以应用地塞米松+Vitk1疗效最好。产后婴儿应用苯巴比妥钠虽不能降低早产儿PIVH发生率,但可减轻出血程度及防止出血轻度向重度转化。故认为产前母亲应用地塞米松+Vitk1,产后婴儿应用苯巴比妥钠是降低早产儿PIVH发生率及减轻出血程度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案。
刘敬王琪陈妍华朱立春赵金辉秦桂莲
关键词:早产脑出血地塞米松维生素K1苯巴比妥
605份血液培养的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赵金辉王晓岩
关键词:耐药结果分析细菌分布血液培养血培养阳性感染性疾病药物敏感率
大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王琪翟桂荣刘敬贺继雯赵金辉
关键词: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胎龄相关高危因素临床医师
专科护士的学习需求与学习障碍的教学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专科护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障碍现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9月来自全国98家医院参加北京护理学会主办的某科专科护士培训的138名学员,自行填写学习需求调查问卷(7个维度,29个条目)和参与障碍普适量表(Deterrents to Participation Scale-General,DPS-G;6个维度,34个条目),分别采用李克特量表统计各个维度的分数。结果:发放138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23份,学习需求依次为护理教学、相关学科、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护理管理、医疗、护理科研。学习障碍依次为时间限制、课程缺乏相关性、缺乏自信、缺乏兴趣、教育经费、个人自身问题。结论:护理教学仍然是专科护士培训的重点。应当从制度上为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充足的时间。
李敏张红卫庄太凤赵金辉
关键词:专科护士继续教育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调查及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70
2005年
刘敬贺继雯王琪赵金辉王立筠
关键词: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高危因素床边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抗感染药的使用及耐药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抗感染药的使用情况和细菌培养及耐药情况,促进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方法:对2005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抗感染药的使用和细菌培养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检出菌:革兰阳性球菌以里昂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用药以头孢菌素类药物为第一位,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仍是最敏感药物,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是最敏感药物。结论:临床应加强抗感染药的使用管理,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刘真赵金辉
关键词:抗感染药新生儿耐药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