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静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受精
  • 3篇妊娠
  • 3篇妊娠率
  • 2篇短时受精
  • 2篇原核
  • 2篇生殖
  • 2篇生殖技术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受精
  • 2篇蜕膜
  • 2篇蜕膜化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细胞
  • 2篇内膜
  • 2篇间质
  • 2篇间质细胞
  • 2篇宫内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孙海翔
  • 10篇赵静
  • 8篇陈林君
  • 6篇张宁媛
  • 6篇徐志鹏
  • 4篇颜桂军
  • 4篇华美娟
  • 4篇胡娅莉
  • 4篇招霞
  • 3篇王玢
  • 3篇蒋益群
  • 2篇蒋玥
  • 2篇曾惠明
  • 2篇甄鑫
  • 1篇曾慧明
  • 1篇刁振宇
  • 1篇李朝军

传媒

  • 2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生殖与避孕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补救(early rescue ICSI)对临床妊娠率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补救对临床妊娠率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2010中6260例IVF/ICSI周期(IVF周期为4875例,ICSI周期为1100例,RICSI(早期补救)周期为285例).分别比较这三...
陈林君张宁媛徐志鹏招霞赵静孙海翔
MST1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及对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丝/苏氨酸激酶MST1在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Ad-FLAG-MST1重组腺病毒,用于感染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结合腺病毒介导的MST1基因过表达,分析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进程中MST1的表达及其对蜕膜化特异性基因的调控。结果:获得滴度为2×1011ifu/ml的重组Ad-FLAG-MST1腺病毒,该腺病毒感染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后,可高水平表达FLAG-MST1融合蛋白,过表达的MST1显著增加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PRL、IGFBP1、TIMP3和DCN等蜕膜化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8-Br-cAMP(0.5mmol/L)和MPA(1μmol/L)刺激后,细胞中MST1总蛋白水平增加3倍以上,同时磷酸化的MST1(Thr183)显著增加。结论:MST1的活化可能参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蜕膜化相关基因的调控。
赵静华美娟蒋玥甄鑫颜桂军孙海翔
关键词:蜕膜化
HOXA10与连续TTAT基序结合抑制p/CAF表达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转录因子HOXA10在胚胎着床和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CAF是HOXA10新的靶基因,文章旨在筛选并鉴定p/CAF启动子区与HOXA10功能性结合的序列。方法:制备重组腺病毒HOXA10(ad-HOXA10),用于感染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ESC);构建p/CAF启动子区多种突变报告基因质粒;采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结合腺病毒介导的HOXA10基因过表达,分析hESC中HOXA10对p/CAF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结果:获得滴度为2.4×1011ifu/mL的重组ad-HOXA10,对hESC的感染率达到80%以上。HOXA10通过结合连续的3个TTAT(-710^-674 nt)基序抑制p/CAF启动子活性,连续的3个TTAT基序的一级结构影响HOXA10的功能性结合。结论:p/CAF启动子区连续的3个TTAT基序是HOXA10功能性结合所必须的,HOXA10可能通过调控p/CAF的表达来控制hESC的增殖与分化。
华美娟赵静陈林君颜桂军刁振宇胡娅莉孙海翔
关键词:HOXA10
Nur77促进人子宫内膜蜕膜化间质细胞中催乳素的表达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蜕膜化催乳素在妊娠的建立与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参与蜕膜化催乳素表达调节因子的研究较少。文章旨在探讨孤儿核受体Nur77在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过程中对蜕膜化标志基因(Prolactin,PRL)的作用。方法制备Ad-Flag-Nur77重组腺病毒,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荧光定量PCR结合重组腺病毒介导的Nur77过表达及小干扰RNA沉默Nur77基因的实验,阐述Nur77对蜕膜催乳素的调控作用。结果成功获得滴度为8×1010ifu/ml的重组Nur77腺病毒,该腺病毒可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高表达Flag-Nur77融合蛋白;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8-Br-cAMP和甲羟孕酮(medroxy progesterone,MPA)刺激后,Nur77的表达明显增加,并在体外诱导蜕膜化培养的第3天达到高峰;过表达Nur77可明显上调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dPRL(-332/+65)启动子活性>4倍,并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明显增加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PRL mRNA的表达,P<0.01;功能缺失实验进一步表明基因沉默内源性Nur77蛋白表达明显抑制dPRL启动子活性达60%,同时显著抑制8-Br-cAMP和MPA诱导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PRLmRNA的表达,P<0.01。结论孤儿核受体Nur77参与8-Br-cAMP和MPA诱导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过程中PRL的表达调控。
蒋玥赵静华美娟甄鑫胡娅莉颜桂军孙海翔
关键词:催乳素蜕膜化
短时受精周期中多原核合子发生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多原核合子发生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 862例IVF短时受精治疗资料,按多原核合子发生比例分成无多原核、1%~10%、11%~20%、21%~30%、31%~50%、≥51%6组。分别比较6组患者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结果:6组患者年龄、促性腺激素使用剂量、E2值、hCG注射日卵泡数(≥14 mm)、获卵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多原核合子比例在0~10%时妊娠率、种植率均高于其他5组,当多原核合子比例≥51%时妊娠率、种植率均略低于其他5组,而流产率高于其他5组,但6组患者间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多原核比例≥51%时,妊娠率、种植率有降低趋势,流产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短时受精周期中多原核合子发生率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徐志鹏孙海翔张宁媛陈林君王玢招霞赵静
关键词:短时受精妊娠率辅助生殖技术
HOXA10直接调控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p/CAF启动子的活性
2009年
目的:筛选与鉴定转录因子同源框蛋白(HOX)A10下游靶基因。方法:用Ad-HOXA10重组腺病毒感染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通过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方法,筛选HOXA10的下游靶基因;采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合腺病毒介导的HOXA10过表达和小干扰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实验,分析HOXA10对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ChIP-PCR筛选并鉴定p/CAF(p300/CBP相关因子)为HOXA10直接作用的靶基因;过表达HOXA10抑制p/CAF启动子活性达60%;基因沉默内源性HOXA10的表达可以激活p/CAF启动子活性超过2倍以上。结论:p/CAF是HOXA10新的靶基因,HOXA10可能通过调节p/CAF的表达来调控子宫内膜的发育。
赵静华美娟陈林君颜桂军李朝军孙海翔
短时受精周期中患者年龄与多原核合子发生及妊娠结局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周期中患者年龄与多原核合子发生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862例IVF短时受精治疗周期资料,按患者年龄分为<35岁,35-37岁,38-40岁,>40岁四组,分别比较四组患者的多原核合子发生率、妊娠率、种植率、早期胚胎丢失率。结果短时受精患者年龄高于37岁时,其产生多原核合子的周期比例显著降低(P<0.0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性降低(P<0.01),而早期胚胎丢失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短时受精周期中,年龄37岁以上患者周期产生多原核合子概率低于37岁及以下患者,患者的年龄可以作为预测短时受精周期临床结局的指标。
徐志鹏张宁媛陈林君王玢赵静孙海翔
关键词:短时受精年龄妊娠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的受精与临床结局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卵子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行常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受精、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过程中卵子出现透明带透亮致密的43个周期,其中IVF周期27例,ICSI周期16例,比较受精率与正常受精比例、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结局。结果:27例IVF周期均未受精,行早期补救ICSI,其中23例完全不受精。补救后IVF总体受精率达64.83%,正常受精率59.32%;16例ICSI周期均受精,受精率和正常受精率分别为85.11%和79.01%,均显著高于IVF组(P<0.05)。IVF组和ICSI组卵裂率分别为97.96%、95.65%,优质胚胎率分别为52.67%、43.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妊娠率为37.04%,种植率为33.33%;ICSI组妊娠率为31.25%,种植率为25.00%,组间临床结局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的自然受精能力下降,需要采用ICSI方式授精。常规IVF受精失败后采用早期补救ICSI或直接行ICSI能明显改善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的受精结局,但不能改善妊娠结局。
赵静张宁媛徐志鹏陈林君招霞曾慧明蒋益群孙海翔
关键词:受精方式胚胎发育
取卵日源自小卵泡的卵子受精及胚胎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控制性促排卵周期中,来源于小卵泡的卵子受精及胚胎发育状况,探讨小卵泡对妊娠的临床价值.方...
招霞孙海翔胡娅莉张宁媛徐志鹏陈林君曾惠明蒋益群赵静
ICSI术改善前次IVF周期中多精受精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索ICSI术改善前次IVF周期中多精受精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共37例患者,其IVF周期三原核合子的比例高于35%,重复周期采用ICSI术治疗。比较ICSI周期与IVF周期的双原核率、三原核率、正常胚胎数、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结果:ICSI周期患者年龄显著高于IVF周期,而促性腺激素使用剂量、E2值与IVF周期无显著差异,ICSI周期hCG注射日卵泡数(≥14 mm)、获卵数及成熟卵子数均显著低于IVF周期。ICSI后双原核的比例显著高于IVF周期(74.24%vs34.42%;P<0.01),而三原核的比例显著低于IVF周期(11.57%vs 51.04%;P<0.01)。ICSI后获得正常胚胎数显著高于IVF组(3.83±2.08 vs 2.52±1.71;P<0.01)。IVF周期移植31例,4例妊娠,均为单胎。ICSI周期移植36例,14例妊娠,其中3例双胎,11例单胎。ICSI周期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显著高于IVF周期(38.89%vs12.90%;28.33%vs 7.41%;P均<0.01)。结论:对于前次IVF多精受精比例较高的患者,重复周期采用ICSI术可以增加正常受精胚胎数,能有效改善重复周期患者多精受精的发生。
徐志鹏孙海翔胡娅莉张宁媛陈林君王玢赵静蒋益群曾惠明
关键词: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体外受精辅助生殖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