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晓文
- 作品数:59 被引量:31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0—2020年太原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太原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猩红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全民健康保障疾控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系统”筛选出2010—2020年太原市猩红热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猩红热流行特征。结果2010—2020年太原市共发生猩红热6729例,年均发病率为14.45/10万。2019年猩红热发病率是2020年的8.71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78.00,P<0.01)。太原市有2个猩红热发病高峰,5—6月为春季高峰,11—12月为秋冬季高峰。4~7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为4787例,占71.14%;学生2498例,占37.12%;托幼儿童3688例,占54.81%。晋源区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32.49/10万。结论2010—2019年太原市猩红热发病处于较高水平,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5—6月和11—12月。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健康宣教,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加强猩红热高发区域防控。
- 王蕾王文娟韩红赵启玉车晓文韩婷梅林
- 关键词:猩红热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健康宣教
- 稳心颗粒对阵发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8年
-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指发作后7 d内能够自行或经干预可终止的房颤,随着时间的延长,阵发性房颤可逐渐演变成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导致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及大大增加脑卒中致残率。故阵发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意义重大。射频消融是目前临床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其成功率可高达80%。为了减少房颤复发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术后口服胺碘酮3个月。
- 吴桂萍张变花车晓文
- 关键词: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复发射频消融稳心颗粒维持窦性心律永久性房颤
- 太原市2006-2018年50岁以上 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太原市报告的50岁以上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开展中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并分析报告地区为太原市、年龄在50岁以上HIV/AIDS病例的人口学、行为学等流行病学特征(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及2006-2015年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检测信息,并根据该检测信息推算病例的可能感染时间和感染年龄。对于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不同年份间计量资料的分析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不符合条件的多个独立样本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线性相关χ2检验分析历年病例的变化趋势。结果太原市2006—2018年累计报告50岁以上HIV/AIDS病例390例。自2006年以来,太原市每年新发现的50岁以上HIV/AIDS病例数逐年上升,2018年新报告50岁以上病例数是2006年的128倍。现住址为太原市的50岁以上HIV/AIDS病例除娄烦县和阳曲县外,在其余8个县(市、区)均有分布,杏花岭区占比最高(19.74%)。病例人群分布以男性为主(86.41%),平均年龄为(59.74±8.63)岁。86.41%的病例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以下,65.64%的病例职业为家务及待业、农民和离退人员。97.18%的病例通过性接触传播,其中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76.92%。根据首次CD4检测结果推测病例感染与发现的时间间隔,估计从感染到被发现的平均时间为(6.51±3.12)年。结论太原市50岁以上人群报告艾滋病增长迅猛。艾滋病防控工作应是多部门联合,将50岁以上人群作为重点干预人群,将艾滋病防治常规工作同针对性健康教育及措施结合起来,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的蔓延。
- 王蕾刘海波韩红赵启玉车晓文韩婷梅林
- 关键词:HIV/AIDS中老年流行病学特征
- 反流性食管炎60例治疗体会
- 2001年
- 许伟华姚桂芹刘斌林森车晓文安文王拥军栗华荆梦杰朱菊人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药物治疗
-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及纵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及纵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经胸部CT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和(或)气管、支气管旁肿物而行EBUS-TBN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诊断肺及纵隔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50例患者中明确诊断44例,包括恶性病变36例,良性病变8例,其中诊断纵隔淋巴结结核3例、结节病3例、临床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例。共穿刺67组淋巴结或肿块,每组平均穿刺2~4针。EBUS-TBNA对肺及纵隔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3%、100%和9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78.6%。EBUS-TBNA对纵隔及肺内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100%。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EBUS-TBNA在肺及纵隔恶性肿瘤及不明原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疾病诊断方面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且并发症少。
- 冯菲菲程鹏王超超王永彬车晓文牛瑞
- 关键词: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
- 2012年太原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太原市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规律。[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太原市2012年报告的HFMD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太原市2012年报告HFMD病例9 298例,发病率221.38/10万。6月病例最多,自8月病例明显减少。1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为5 403.06/10万;5岁以下儿童病例占90.48%,散居和幼托儿童分别占54.58%和38.99%,共报告实验室检测病例672例,其中肠道病毒EV71、CoxA16型和未分型病毒核酸阳性分别占43.30%、27.23%、7.14%。[结论]太原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5~7月,报告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病原构成主要为EV71及CoxA16。
- 韩红赵启玉车晓文韩婷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 肺癌生物标记检测的研究
- 2002年
- 对 5 9例确诊的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 2 72例分别进行 13种肺癌生物标记检测 ,并对 13种肺癌血清生物标记分别计算了相应的指标。结果 13种生物标记中 ,有些标记的特异性较高 ,而有些标记的敏感性较好。根据五项均值排列出 13种生物标记对肺癌诊断价值的大小。认为以五项均值为标准对肺癌常用生物标记临床诊断价值的大小进行排序 ,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
- 王伟陆志伟黄晓春徐少华车晓文
- 关键词:肺癌生物标记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VEGF与ET-1含量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及防治中的作用。方法肺心病组46例;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对照组和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的VEGF、ET-1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水平及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VEGF、ET-1和mPAP水平为(185±45)ng/L、(117±17)ng/L;(83±9)ng/L、(54±8)ng/L;(37.6±12.7)cmH2O、(29.3±7.5)cmH2O,与正常对照组(57±22)ng/L、(23±7)ng/L、(16.4±4.5)cmH2O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均<0.001);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均<0.001)。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VEGF均与PaO2呈负相关(r=-0.789、-0.802)(P均<0.00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ET-1与PaO2呈负相关(r=-0.832,-0.832)(P均<0.00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VEGF与mPAP呈正相关(r=0.861、0.837)(P均<0.00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ET-1与mPAP呈正相关(r=0.845、0.872)(P均<0.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缓解期血浆VEGF和ET-1水平较急性加重期显著降低,说明慢性缺氧可刺激VEGF和ET-1的合成和释放,而血浆VEGF和ET-1又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在肺血管重建及肺动脉高压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车晓文王伟晋运玲高磊
-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内皮素-1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VEGF与ET-1含量的研究
-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ET-1)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关系,探讨VEGF与ET-1在缺氧性肺...
- 车晓文
- 关键词:动脉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 文献传递
- 太原市2009-2018年度流感流行趋势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太原市2009-2018年度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流感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PSSS19.0对太原市2009-2018年度流感样病例(ILI)及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度太原市平均ILI%为2.85%,ILI各年龄组构成比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404.29,P<0.01),0~4岁组所占比例最高为59.58%。2009-2018年度太原市流感样病例标本平均检测阳性率为23.06%。不同年份流感分型各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87.50,P<0.01)。各年龄组检出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2,P<0.01),各年龄组检出各型别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0,P<0.01)。结论太原市2009—2018年度ILI主要分布在15岁以下儿童,每年各亚型流感毒株交替成为优势毒株,不同年龄段感染主要亚型不同。
- 韩婷梅林赵启玉韩红车晓文王蕾
-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