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万刚

作品数:21 被引量:242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土壤
  • 4篇有机碳
  • 4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土地利用方式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碳
  • 3篇交换性
  • 3篇交换性铝
  • 2篇养分
  • 2篇有机质
  • 2篇土壤化
  • 2篇土壤化学
  • 2篇土壤类型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土壤质地
  • 2篇橡胶
  • 2篇芒果
  • 2篇芒果园
  • 2篇化学性质

机构

  • 17篇海南大学
  • 13篇中国热带农业...
  • 4篇华南热带农业...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1篇邓万刚
  • 10篇吴蔚东
  • 7篇陈明智
  • 5篇漆智平
  • 5篇张黎明
  • 5篇祝飞
  • 4篇赵庆辉
  • 3篇张甘霖
  • 3篇夏福君
  • 2篇魏志远
  • 2篇唐树梅
  • 2篇郑良永
  • 2篇龚子同
  • 2篇林钊沐
  • 2篇罗微
  • 1篇何良燕
  • 1篇赵玉国
  • 1篇庞观胜
  • 1篇李国
  • 1篇李雯

传媒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生态环境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草地学报
  • 2篇华南热带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Agricu...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南热带土壤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运用物理分组的方法对海南岛的次生林、水稻田、甘蔗地土壤(剖面分0~10cm,10~20cm,20~50cm,50~100cm四层)进行物理组分及其有机C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由次生林变为农用地后,大团聚体占土壤的质量百分数显著降低,微团聚体和粉粒与粘粒大小的团聚体占土壤的质量百分数显著增加,几种团聚体中微团聚体的变幅最大;由次生林变为水田比变为甘蔗地对土壤不同团聚体所占的比例影响大;次生林改为水稻田和甘蔗地后,水稻田和甘蔗地土壤各物理组分的有机碳含量都显著降低,且水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降低的幅度较大。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使0~50cm土壤产生显著退化。
邓万刚吴蔚东罗微陈明智夏福君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团聚体
五指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化学性质特征被引量:19
2006年
根据海南省五指山2003年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对不同海拔高度下五指山土壤的化学性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高度下水提pH和盐提pH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基本呈明显的增大趋势,交换性H+、CEC、全N和有机质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基本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交换性Al3+和交换性酸除在720m、894m处剖面外,其它海拔高度下也基本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从化学过程较为活跃的表层土壤来看,水提pH、盐提pH、交换性H、交换性Al3+和交换性酸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并没有明显的同时增大或减小的分布规律,而CEC、全N和有机质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张黎明邓万刚魏志远漆智平
关键词:土壤化学性质海拔高度
土地利用方式及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1
2008年
运用物理分组方法分别对海南屯昌县花岗岩砖红壤地区天然次生林(白楸(Mallotuspaniculatus(Lam.)Muell.Arg.)、岭南山竹子(GarciniaoblongifoliaChamp.))土壤(TSF)和人工橡胶RRIM600(Heveabrasiliensis.Muell.Arg.)林土壤(TR)以及白沙县紫色砂页岩砖红壤地区天然次生林(白楸(Mallotuspaniculatus(Lam.)Muell.Arg.)、岭南山竹子(Garciniaob-longifoliaChamp.))土壤(BSF)和人工橡胶RRIM600(Heveabrasiliensis.Muell.Arg.)林土壤(BR)0~100cm土层土壤及其物理组分中的有机碳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方式从天然次生林变为人工橡胶林后不同母质砖红壤及其物理组分有机碳含量变化。结果表明:TSF和TR土壤有机碳分别比BSF和BR土壤有机碳含量高。无论是花岗岩砖红壤还是砂页岩砖红壤,土地利用变化使土壤和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都极显著降低,TSF变为TR后还造成大团聚体以及粘粒和粉粒(Silt&clay)有机碳显著减少,可以看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花岗岩砖红壤退化程度比砂页岩砖红壤大。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对第一、二层土壤及其物理组分产生影响,且对第一层影响比第二层大。对比研究发现,砂页岩砖红壤CoarsePOM和iPOM组分中有机碳稳定性比花岗岩砖红壤相应物理组分强。
邓万刚吴蔚东陈明智夏福君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壤母质土壤有机碳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被引量:51
2005年
综述国内外土壤改良剂的研发情况,以及土壤改良剂在干旱土壤改良与防止水土流失、盐碱地改良、土壤酸化治理上的应用。
张黎明邓万刚
关键词: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剂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与有机碳及土壤质地的关系(摘要)(英文)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的影响。[方法]测定了海南岛5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GRSP、土壤有机碳(Soil oaganic carbon)与土壤质地(Soil texture)在0~10、10~20、20~50cm3个土壤层次中的分布情况。[结果]相对于保持较好的次生林,4种不同耕作土壤的GRSP与有机碳含量均有所下降。GRSP在海南岛5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的含量为0.53~4.80mg/g,占有机碳的百分比为7.9%~23.4%,是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GRSP占有机碳的比例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差异显著,在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GRSP和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上垂直分布较明显。GRSP与有机碳、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粉粒和粘粒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砂粒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GRSP的含量,壤土相对粘土更有利于GRSP的累积。
祝飞赵庆辉邓万刚陈明智Qing-huiWan-gangMing-zhi
关键词:土壤质地RELATEDLANDSOILTEXTURELANDSOILTEXTURECONTENTCONTENTRELATED
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南热带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
2011年
为海南热带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20 mmol/L的热柠檬酸钠(121℃)提取海南白沙次生林、水田以及橡胶林剖面(0~50 cm)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用Bradford染色法进行测定,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南热带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次生林、水田以及橡胶林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0~10 cm土层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43~4.78 mg/g;20~50 cm土层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5~2.36 mg/g。海南次生林、水田和橡胶林0~20 cm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相同利用方式20~50 cm土壤层次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土地利用方式由次生林转变为水田和橡胶林对0~20 cm土壤层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使得20~50 cm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
邓万刚吴蔚东林钊沐祝飞
关键词:土壤土地利用变化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种植年限对土壤交换性酸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解热带地区土壤肥力及防止土壤酸化,以海南屯昌县为例,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橡胶林、甘蔗地和水稻田)和种植年限(甘蔗35年、45年和55年;橡胶15年、25年和35年)的土壤交换性酸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交换性铝含量的影响显著,其含量大小为次生林地>橡胶林地>甘蔗地>水稻田,对土壤交换性氢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种植年限甘蔗地土壤交换性氢含量大小为35年>45年>55年,交换性铝的含量呈无规律性变化;不同种植年限对橡胶林土壤交换性铝含量的影响显著,其含量大小为15年>25年>35年,对交换性氢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陈明智吴蔚东陈占彪邓万刚
关键词:交换性铝交换性酸
海南岛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土壤类型、质量特征和作物适宜性被引量:19
2005年
文章利用海南岛SOTER数据库及自动土地评价模型ALES评价结果,对海南岛4种主要母岩上发育的土壤类型、土壤性质及香蕉种植适宜性与母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海南岛不同母岩上土壤类型的发育呈现多样性,土壤类型的分布明显受到母岩类型、成土年龄、成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酸性火成岩上主要发育有雏形土和富铁土,基性岩上则主要是发育良好的铁铝土,碎屑岩上主要是雏形土,而海相沉积物由于土壤形成时间的差异出现了多样的土壤类型。在海南岛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原生母岩上发育的土壤,尽管成土母岩成分各不相同,但一些土壤性质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如交换性钙、镁、钠等,部分土壤化学性质如交换性钾的含量继承了母岩特性。各种母岩上发育的土壤,在自然条件下,适宜香蕉种植的比例都很低,但基性火成岩和海积物上发育的土壤,更容易受到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如果满足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投入,海南岛热带作物的种植潜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赵玉国张甘霖龚子同邓万刚
关键词:SOTER土壤质量土壤地质土壤发生
精准农业——21世纪农业的方向被引量:6
2004年
介绍了精准农业的涵义及其技术体系、当前的发展概况,提出了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精准农业体系的若干建议。
张黎明邓万刚
关键词:精准农业农业土壤信息系统
海南岛五指山土壤指纹铝与交换性酸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指纹电荷(chargefingerprint)法研究了海南岛五指山土壤指纹铝(指纹电荷法测定的CECt由Ca2+和Al3+两部分组成,其中Al3+被称为指纹铝)和交换性酸(用氯化钾交换-中和滴定法测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五指山土壤交换性酸主要由交换性铝构成,土壤交换性氢含量不高。在此项研究所设定的不同的土壤pH范围内(7.0、6.4、5.8、5.2、4.6、4.0),土壤中指纹铝随土壤pH的降低而增加且当pH≤5.2时,土壤指纹铝含量随土壤pH的降低迅速增加。当pH≤5.2时,交换性氢、交换性铝、交换性酸都与指纹铝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H≥5.8时,交换性氢、交换性铝、交换性酸均与指纹铝含量不相关。因此认为,pH在5.2与5.8之间的某一pH值为土壤中交换性铝和指纹铝数量的突变点。同时可以将土壤交换性酸及其组成作为研究土壤中铝行为特征及预测土壤酸化对土壤电荷保持能力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
邓万刚张甘霖吴蔚东
关键词:PH交换性铝交换性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