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范艳
- 作品数:45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腹蛇抗栓酶治疗肾病综合征高粘血症临床与实验观察被引量:4
- 1995年
- 本文观察腹蛇抗栓酶治疗肾病前后血粘度等指标变化。结果发现,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蛇抗栓治疗后血粘度下降,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果表明,肾病患儿存在高粘、高凝状态,腹蛇抗栓酶具有治疗肾病高粘血症的作用。
- 胡云清邓范艳孟庆云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高粘血症腹蛇抗栓酶溶栓疗法
- 紫癜性肾炎262例临床分析及随访
- 1995年
- 我院儿科自1969年至1994年12月份共收治紫癜性肾炎262例,为加强对此病的认识,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154例,女108例.最小年龄4岁,93.9%为学龄期儿童,其中以10~14岁居多,占73.3%.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发病最高.160例查出诱因,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75%;蛔虫、药物过敏各占10%,其它感染占5%.2 临床表现本组患儿均有皮肤紫癜,皮肤紫癜距肾脏损害时间:<1个月者212例占81%;>1月者50例.
- 赵树仁胡云清邓范艳王丽敏
-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儿童
- 佳木斯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流行特点
- 2002年
- 邓范艳王显鹏吴祥红顾镜月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小儿
- 非典型失神发作及持续状态脑血流和脑电改变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癫痫的非典型失神发作持续状态脑血流的变化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对非典型失神发作及其持续状态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变化以及与脑电的关系进行探讨。1资料11研究对象:具有非典型失神发作的癫痫患儿4例,其中1例为非典型失神发作持续状态(年龄1~9岁)。癫...
- 王海燕王立敏邓范艳
- 关键词:癫痫脑血流脑电
- 利多卡因治疗小儿顽固性惊厥20例疗效观察
- 2001年
- 王显鹤邓范艳胡云清
- 关键词:利多卡因顽固性惊厥儿童疗效
- 松解冲剂防治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
- 2005年
- 王禹邓范艳孟庆云李绪玲
- 关键词:松解活血
- 佳木斯地区小儿急性中毒262例临床分析
- 2006年
- 邓范艳王禹王丽敏
- 关键词:小儿急性中毒
-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γ-氨基丁酸治疗矮小儿童的疗效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rhGH)联合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治疗矮小儿童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GHD)和特发性身材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ISS)患儿共60例进行观察,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rhGH组和rhGH+GABA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生长速率、体质量、甲状腺功能、血糖、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等指标的变化。结果:rhGH+GABA组患儿其生长速率的变化幅度更为显著,且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患儿的生长速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段内其甲状腺功能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空腹血糖以及IGF-1水平在不同时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rhGH+GABA组患儿的空腹血糖水平、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针对矮小儿童实施rhGH联合GABA治疗,对改善患儿生长速率、血糖水平以及IGF-1上作用显著,受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因素影响,联合干预对患儿甲状腺功能的改善效果一般。
- 邹艳红王李鸣尉露露邓范艳张权
-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Γ-氨基丁酸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
- 56例糖尿病母亲的婴儿血糖的动态监测及预防被引量:2
- 2007年
-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由于宫内不稳定的高血糖环境,可导致胎儿胰岛素的分泌过多,造成低血糖及其他问题,大多数为暂时性低血糖,且多为无症状性低血糖,表现为生后48h内反复或持续低血糖的发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如果不注意动态监测血糖,极易造成持续性低血糖,或因持续补充高浓度的糖造成医源性高血糖。现将2004年6月-2006年2月收治的56例糖尿病母亲婴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血糖的动态监测结果,比较不同时间血糖的发生率及防治情况。现总结分析如下:
- 邓范艳何文杰
- 关键词:血糖动态监测
- 苦参碱对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苦参碱25、50、100 mg/kg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大鼠ip注射用阿霉素2.5 mg/kg,1次/周,连续给药6周,累积剂量15 mg/kg,建立心肌损伤模型。对照组ip等量生理盐水。苦参碱组造模前2 d ip注射用苦参碱25、50、100 mg/kg,连续给药5 d。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线粒体偶联因子CF6水平,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a^+-K^+-ATP酶、Ca2^+-ATP酶活力,采用试剂盒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苦参碱各组心肌组织肿胀,肌束间、间质有灶性出血现象显著减轻。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碱各组血清CF6水平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GSH-px活性及SOD活力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苦参碱能保护阿霉素引起的大鼠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改善线粒体ATP酶活性、降低线粒体偶联因子6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卢均坤王燕琴初而复李欣邓范艳
- 关键词:苦参碱心肌损伤阿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