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同京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HBV转录后调节序列中与干扰素α应答有关位点的初步鉴定与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筛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转录后调节序列中与干扰素α治疗应答有关的差异位点。方法采用PCR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法,对31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 DNA上的转录后调节序列(HPRE)片段扩增后测序,与GenBank中来源于欧美人群的乙型肝炎序列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中国慢性HBV感染者HPRE的β2区,存在3个位点变化,分别为nt1 504 (T→C),占75.0%;nt1 508 (C→T),占57.1%,C→G,占10.7%;nt1509 (C→T),占60.7%。而在欧美HBV感染者的HBV DNA序列中均不存在上述位点变化。HPRE位点差异的发生率与HBV DNA水平未见明显相关。结论不同种族HBV感染者转录后调节序列的差异可能与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性有关。
- 邢同京骆抗先侯金林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ΑDNA免疫应答
- 慢性乙肝患者Th_1/Th_2应答与乙肝病毒感染单个核细胞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侵犯淋巴细胞对慢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PCR方法扩增乙肝病毒DNA片段。血清中HBV DNA检测采用斑点杂交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 IFN-γ水平降低,但无显著差异性:而IL-4水平明显增高(F=17.4,P<0.01)。血清中HBV DNA水平与 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水平呈负相关(r_s=-0.53,P<0.01)。62.9%(35/36)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PBMC中检出HBV DNA,HBV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IFN-γ水平具有显著差异(F=15.2,P<0.01)。结论(1)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以 Th_2类细胞因子占优势。(2)乙肝病毒侵犯淋巴细胞可能影响其免疫功能的发挥。
- 邢同京章廉侯金林张明霞杨洁骆抗先
- 关键词:TH1/TH2细胞免疫应答
- 乙型肝炎DNA疫苗研究进展
- 2000年
- 邢同京章廉
- 关键词:乙型肝炎DNA疫苗基因佐剂安全性
- 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录后调节序列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FN 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录后调节机制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构建含有乙型肝炎病毒转录后调节序列 (HPRE)片段的pDM1 38质粒 (含有CAT报告基因 ) ,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转染HepG2 细胞 ,观察IFN γ和TNF α对重组质粒载体CAT报告基因活性表达的影响 ,CAT基因活性的检测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HPRE片段的重组质粒载体。转染重组质粒的HepG2 细胞CAT基因活性表达明显增强 ,而转染空载体的HepG2 细胞仅有本底表达 ,分别为 896pg ml± 2 1 4pg ml和 37pg ml± 1 1pg ml。IFN γ和TNF α对转染重组质粒的HepG2 细胞CAT活性表达的影响均具有浓度依赖性 ,而对空载体CAT活性的表达无影响。转染重组质粒的HepG2 细胞在未加入细胞因子时 ,其CAT表达活性为 896pg ml± 2 1 4pg ml;与IFN γ、TNF α及IFN γ +TNF α孵育后 ,其CAT表达活性分别为 32 4pg ml± 57pg ml,396pg ml± 82pg ml,1 75pg ml± 36pg ml,与未加入时比较 ,t=5 1 9,4 39,6 68,P <0 0 1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IFN γ和TNF α可能通过抑制HPRE的功能 。
- 邢同京骆抗先柴艳峰
- 关键词:乙型肝炎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
- 我国传染病防治机构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前传染病发病呈现出新的趋势 :一是旧的传染病不断复燃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二是大量耐药菌株迅速产生 ,许多感染性疾病不断涌现。而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治机构发展滞后 ,不能满足发展要求 ;机构设置不合理 ,存在着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人才来源和断层问题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传染病防治机构应该积极适应形势 ,转变观念 ,扩展学科研究范围 ;努力调整结构 ,理顺关系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学习 ,拓宽知识面 。
- 邢同京
- 关键词:传染病
- 白细胞介素12与慢性乙型肝炎
- 2000年
- 邢同京章廉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2动物模型
- 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在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在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乙肝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行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定量检测采用斑点杂交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在慢性乙肝患者明显升高 ,而在重型肝炎则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急性肝炎则无。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在丙氨酸转氨酶(ALT)下降期明显高于上升期 ,但与肝内炎症分级并无明显相关性。乙肝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比例与血清HBVDN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1)可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乙肝的慢性化 ;(2 )
- 邢同京章廉骆抗先侯金林冯筱榕何海棠
-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式细胞计数细胞凋亡淋巴细胞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1年
- 邢同京章廉骆抗先何海棠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淋巴细胞FASFASLRT-PCR
- 慢性乙型肝炎肝内炎症与HBV-DNA定量的关系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内炎症与 HBV-DNA定量的关系 ,为临床正确估计肝内炎症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74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 HBV-DNA的含量 ,同时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 在 HBs Ag阳性患者中 ,HBV-DNA的水平与 Scheuer分级无相关性 ,提示 HBV-DNA的含量与肝内炎症活动程度无关。但是 ,在 HBe Ab阳性患者有相关性 ,HBe Ag阳性者中则无。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如果不是在免疫耐受期 ,HBV-DNA复制水平与肝内炎症活动程度是相关的。由于 HBV-DNA复制水平的增高先于 ALT升高 ,检测 HBV-DNA含量可能更有助于选择治疗的时机。
- 柴艳峰邢同京刘定立章廉侯金林骆抗先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V-DNA定量肝组织学
- 慢性乙、丙型肝炎的Th1/Th2应答研究进展被引量:4
- 1999年
- Th1/Th2免疫应答是当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在慢性乙、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Th1/Th2细胞失衡与乙、丙型肝炎的慢性化密切相关。病毒抗原的特异Th1细胞占优势,倾向于发生急性或自限性的感染,Th2细胞占优势则发生持续性的感染。本文拟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邢同京
- 关键词:丙型肝炎慢性病T细胞TH1T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