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溃疡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球
  • 2篇十二指肠球部
  • 2篇球部
  • 2篇胃酸
  • 2篇螺杆菌
  • 2篇毫米波
  • 2篇HP感染
  • 1篇电图
  • 1篇十二指肠溃疡
  • 1篇胃电
  • 1篇胃电图
  • 1篇消化性溃疡
  • 1篇溃疡患者
  • 1篇毫米波治疗
  • 1篇和胃
  • 1篇肠溃疡

机构

  • 3篇解放军第41...

作者

  • 4篇邱东鹰
  • 4篇肖正达
  • 3篇金冠球
  • 3篇谢宇野
  • 3篇张明福
  • 3篇林向阳

传媒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理疗杂志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1999
  • 2篇199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毫米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和胃电图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和胃电图的影响。方法:2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毫米波治疗组、对照组各11例作随机双盲研究,并观察治疗前后胃内24小时pH、基础胃酸(BAO)、最大胃酸(MAO)和胃电活动节律。结果:毫米波组与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十分显著。治疗前后二组患者pH<4的时间(%)、直立位和卧位pH<4的时间(%)、BAO、MAO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卧位pH>5.6时间(%)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7周后,毫米波组中高、低主频患者恢复正常,异常波消失,频谱恢复到正常状态,胃体部峰值幅度增高者降至正常。结论:毫米波治疗可促进溃疡的愈合而不抑制生理性胃酸分泌,有助于胃十二指肠运动恢复正常的生理节律,有助于加强幽门括约肌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功能,并可使胃生理电活动和胃-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邱东鹰肖正达谢宇野陆新丰张明福林向阳金冠球
关键词:毫米波胃酸胃电图
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和Hp感染与胃窦部病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DGM)、Hp感染和胃窦部病变相关性,方法收集126例胃镜检查所见、组织病理学、Hp和胃泌酸量及胃内24小时pH值的资料行对比研究。结果DGM的发生率52.3%,在反流性胃炎中67.9%;粘膜糜烂中20.7%;溃疡中40.85%,反流性胃炎与另二组差异显著(P<0.005)。在慢性非活动性炎症、慢性活动性炎症和胃粘膜上皮肠化生中分别为41.1%、45.9%和41.8%,三组差异不显(P>0.05)。在轻、中和重度胃酸分泌亢进者中分别为26.0%、66.0%和100%,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4小时胃内pH<4的时间在有、无DGM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睡眠期间pH>6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者DGM明显多于无DGM(P<0.05)。十二指肠球部和胃窦部Hp检出率为41.2%和80.9%。十二指肠球部Hp阳性者在胃窦部Hp(+)占27.1%;(++)占80.1%和(+++)占100%,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DU患者的DGM发生率与胃窦部的反流性胃炎、胃酸分泌亢进和Hp感染等病有相关性。
张明福肖正达金冠球谢宇野林向阳徐瑾邱东鹰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幽门螺杆菌
毫米波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机理的研究
1998年
目的:探讨毫米波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的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用毫米波治疗的22例消化性溃疡作随机双盲研究,观察治疗前后胃内24hpH、基础胃酸(BAO)、最大胃酸(MAO)和胃电活动节律。结果:毫米波组与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比较相差十分显著。治疗前后二组 pH<4总时间(%)、直立位和卧位 pH<4的时间(%)、BAO、MAO 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卧位 pH>5.6时间(%)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2周治疗后毫米波组中高、低主频患者恢复正常;异常 M 波消失;频谱恢复到正态分布;胃体部峰值幅度异常增高者,降到正常。结论:毫米波治疗可促进溃疡的愈合而不抑制生理性胃酸分泌,有助于胃、十二指肠运动恢复正常生理节律,有助于加强幽门括约肌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功能,且可使胃生物电活动和胃—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邱东鹰肖正达谢宇野陆新丰张明福林向阳金冠球
关键词:毫米波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与胃酸和Hp感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张明福肖正达金冠球谢宇野徐瑾林向阳邱东鹰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