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纪文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特别支持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小麦
  • 10篇鸭茅
  • 10篇鸭茅状摩擦禾
  • 10篇杂交
  • 6篇远缘
  • 6篇远缘杂交
  • 5篇普通小麦
  • 4篇杂交亲和性
  • 4篇亲和性
  • 2篇玉米
  • 2篇杂种
  • 2篇染色体
  • 2篇RFLP
  • 1篇单倍体
  • 1篇性基因
  • 1篇锈病
  • 1篇叶锈病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分析
  • 1篇育种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篇邱纪文
  • 9篇李大玮
  • 6篇欧阳平
  • 4篇姚庆筱
  • 3篇欧阳平
  • 1篇金德敏
  • 1篇李传友
  • 1篇王斌
  • 1篇牛德水
  • 1篇贾建航

传媒

  • 4篇Journa...
  • 2篇科学通报
  • 1篇遗传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3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杂交的胚胎学观察和杂交后代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用石蜡制片法和整体解剖法对小麦品种Fukuho用茅状摩擦禾花粉授粉后不同时间固定的子房样品进行了细胞胚胎学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的168个授粉后120个时(5天)以内的小麦子房中有32.1%,0.6%和26.2%分别发生了...
邱纪文
关键词:小麦鸭茅状摩擦禾远缘杂交RFLP
文献传递
小麦远缘杂交的新进展
1999年
李大玮邱纪文欧阳平
关键词:鸭茅状摩擦禾小麦远缘杂交杂交亲和性小麦品种(系)染色体工程种间杂种
通过远缘杂交将鸭茅状摩擦禾DNA片段导入普通小麦基因组的分子证据被引量:11
1999年
报道了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杂交后代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 .利用RAPD技术在 34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个引物 ,它们在杂交后代稳定株系中扩增出父本鸭茅状摩擦禾所具有的特异条带 .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鸭茅状摩擦禾DNA可通过有性杂交方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随后的RFLP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 .论证了利用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有性杂交的方法向小麦基因组转移鸭茅状摩擦禾DNA在育种实践及理论研究方面的意义和潜力 .
邱纪文金德敏李传友贾建航欧阳平戴威廉王斌李大玮
关键词:小麦鸭茅状摩擦禾RFLP远缘杂交
普通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的远缘杂交──Ⅰ.胚形成频率被引量:12
1994年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和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dactyloides,2n=4x=72)杂交成功。用33个春小麦品种(系)为母本,与鸭茅状摩擦禾杂交,授粉6636朵花,获得3083个颖果。颖果分为有胚和无胚两类。有胚颖果806个,占总颖果数的26.14%。33个母本中30个都能和鸭茅状摩擦禾杂交,14个母本的杂交亲和性(胚数/授粉花数×100)超过10%。4个最高的分别达到59.00%,39.00%,29.50%和22.66%与小麦和玉米(Zeamays,2n=2x=20)的杂交相比,鸭茅状摩擦禾同样对小麦Kr基因的作用不敏感,且与小麦的杂交亲和性要比与玉米杂交时高。加之鸭茅状摩擦禾为野生型,具有多年生、多分枝、花期长等特点,可以克服小麦和玉米杂交时花期不遇的困难。讨论了用它作为花粉给体的优越性及在小麦改良和产生小麦单倍体上的前景。
李大玮邱纪文欧阳平姚庆筱
关键词:小麦鸭茅状摩擦禾远缘杂交杂交亲和性
普通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的远缘杂交──Ⅱ.未成熟胚的培养被引量:12
1994年
培养了由26个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品种(系)用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dactyloides,2n=4x=72)的花粉授粉14天后获得的645个未成熟的胚。结果表明,未成熟胚培养的植株再生频率与胚来源的小麦基因型的杂交亲和性无关。胚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胚培养的结果。离体时分化完全的未成熟胚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可以迅速萌发成苗,而分化未完全的小胚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分化进程不能继续,而且在无激素补充的情况下,萌发过程一旦起动,即使将这些胚转至补加了激素的胚分化培养基上,分化过程也不能再补救。讨论了提高未成熟胚培养成苗率的关键和措施。
李大玮欧阳平姚庆筱邱纪文
关键词:小麦鸭茅状摩擦禾远缘杂交
小麦Kr基因在小麦与玉米或鸭茅状摩擦禾杂交中的失活被引量:7
1996年
用37个小麦(Triticumaestivum)品种(系)为母本,分别与黑麦(Secalecereale)、球茎大麦(Hordeumbulbosum)、玉米(Zeamays)和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dactyloides)杂交,比较其亲和性,小麦和玉米或鸭茅状摩擦禾杂交比小麦与黑麦或球茎大麦杂交的亲和性显著提高。携带着显性Kr1和Kr2基因的小麦品种Hope与黑麦杂交,不能形成胚,而与玉米及鸭茅状摩擦禾杂交时,成胚率分别达16.00%和32.50%。表明控制小麦与黑麦及球茎大麦杂交亲和性的Kr基因系统在小麦与玉米及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属间杂交中失活。讨论了还存在有其它控制小麦属间杂交亲和性的遗传调控系统的可能性。
李大玮欧阳平邱纪文牛德水
关键词:小麦鸭茅状摩擦禾玉米杂交亲和性
小麦叶锈病抗性基因Lr1图位克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小麦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叶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在小麦及其近缘种中先后发现并利用大约50多个叶锈病抗性基因。小麦叶锈病抗性基因Lr1最先发现于六倍体小麦品种Malakoff,其后在许多小麦品...
邱纪文
关键词:小麦
染色体消失法在小麦育种中应用的研究
李大玮欧阳平邱纪文戴威廉
用不同世代的小麦杂种为母本和鸭茅状摩擦禾进行属间杂交。利用杂合子发育过程中来自父本的染色体完全、迅速地消失得到大量单倍体胚。借助于胚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技术从杂合体小麦快速得到性状稳定的纯系。该文首次继花药培养法之后介绍另一...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鸭茅状摩擦禾属间杂交染色体消失胚培养
由普通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杂交获得小麦单倍体和杂种植株被引量:6
1996年
1975年Bardclay首先报道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球茎大麦(Hordeum bulbosum)杂交后,由于在杂合子初期发育过程中父本染色体迅速完全消失,可以获得小麦单倍体。1986年以来,不同作者先后又发表了由普通小麦分别和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dor)、珍珠粟(Pennisetum americanum)、类玉米(Zea mays ssp.mexicana)等杂交获得小麦单倍体的报道。这些杂交打破了以往小麦只能和一些小麦族(Triticeae)族内属,如黑麦属(Secale)、山羊草属(Aegilops)、偃麦草属(Elytrigia)、披碱草属(Elymus)、大麦属(Hordcum)及簇毛麦属(Haynaldia)杂交的局限,使分类距离相当远的属间杂交成为可能。但是,由这些杂交均不能获得保留外源染色体的杂种,对于通过远缘杂交将外源属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导入小麦,用于小麦的改良和种质创新是极不利的。
欧阳平李大玮邱纪文
关键词:鸭茅状摩擦禾杂交小麦单倍体杂种植株
小麦“中国春”与玉米及鸭茅状摩擦禾的杂交亲和性
1996年
李大玮欧阳平姚庆筱邱纪文
关键词:小麦玉米鸭茅状摩擦禾杂交亲和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