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陶兴

作品数:18 被引量:180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地震
  • 5篇地壳
  • 4篇测深
  • 3篇地震测深
  • 3篇桩基
  • 2篇地壳上地幔
  • 2篇地幔
  • 2篇振动
  • 2篇上地幔
  • 2篇速率
  • 2篇人工地震
  • 2篇人工地震测深
  • 2篇桩基检测
  • 2篇烈度
  • 2篇建筑
  • 2篇建筑物
  • 2篇打桩
  • 2篇打桩过程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壳上地幔结...

机构

  • 18篇福建省地震局
  • 3篇国家地震局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8篇邱陶兴
  • 13篇廖其林
  • 12篇王振明
  • 5篇杨成林
  • 3篇郑德刚
  • 2篇吴宁远
  • 2篇王洪涛
  • 2篇刘宝诚
  • 1篇袁定强
  • 1篇柯龙生
  • 1篇张文彬
  • 1篇陶裕录
  • 1篇林中洋
  • 1篇边银菊
  • 1篇胡鸿翔
  • 1篇何正勤

传媒

  • 4篇华南地震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地震研究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1990年中...
  • 1篇1992年中...
  • 1篇中国振动工程...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3
  • 5篇1992
  • 3篇1991
  • 6篇1990
  • 2篇198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打桩过程对毗邻建筑物的振动影响研究
1992年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打桩过程中对毗邻建筑物的振动影响程度的测定工作日趋显得重要。为了满足建设工程的需要,我们应用动测方法,测定打桩过程中的振动所激发的地动速率,进而通过数字处理,转换成加速度量,并根据地震烈度来确定打桩过程对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影响程度。从而对打桩过程的振动影响做出定量的估计。
邱陶兴杨成林郑德刚
关键词:打桩过程建筑物速率烈度
桩基检测中的最大熵谱分析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利用最大熵谱法的原理对桩基检测信号进行谱分析,结果表明,与付氏谱相比,最大熵谱具有更高的精度.
邱陶兴王振明廖其林
关键词:桩基
三瞬剖面法在人工地震测深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简述了Hilbert变换原理及三瞬剖面的制作方法(又称复数道分析法),并对理论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处理,得到三瞬剖面,分析了这些剖面的特征以及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地震解释的可能性,对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处理,着重探讨了地震记录中来自中地壳低速层上下界面的反射波,P_3~0,P_4~0在剖面上的反映,结果发现;(1)P_3~0在相位剖面上出现相位反转,从波的动力学特征上证实了P_3~0是来自低速层预界面的反射波;(2)P_3~0的频率在频率剖面上相对稳定,大致在12—14HZ之间,而P_4~0的频率略小,一般在11—13HZ之间,这说明地震波经过低速层后,频率有所下降;(3)P_3~0的振幅在振幅剖面上表现出稳定的幅值,P_4~0则变化比较大,来自Moho面的反射波P_4~0包络明显。基于以上结论,作者认为在人工地震测深资料的数字处理中,应用三瞬剖面法,可从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上为判别地壳内低速层的存在提供有意义的证据。
邱陶兴廖其林王振明
关键词:人工地震地震
华南大陆边缘地壳低速层特征
<正>根据在福建及其相邻区获得的3000km人工地震剖面资料初步研究,作者等提出在华南大陆边缘某些地区可能存在着地壳低速层。测区主要震相为:Pn波,结晶基底首波或回折波;P30和P40反射波,中地壳反射波,P50波,下地...
廖其林邱陶兴王振明
文献传递
福州地区的Q结构和它的横向不均匀性
1990年
本文利用人工爆破地震资料,在频率域中,用波组频谱比方法计算了福州地区的Q结构,结果发现:该区中地壳低速层Q值明显偏低,仅为40——80,且存在横向变化,地壳上部和下部Q均为200左右;福州盆地与永泰——梧桐地段地壳平均Q也明显偏低,且福州盆地中部Q仅120—150,为全区最低值,低Q区与温泉分布和断裂位置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邱陶兴廖其林王振明
关键词:地壳结构介质品质因子不均匀性
福建沿海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特征被引量:8
1991年
本文根据福建沿海地区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单分量地震记录,对S波信息进行开发研究。通过对地震记录重新采样,数字处理与分析,获得了该区地壳S波速度模型,结果发现:福建沿海地区的地壳与上地慢S波速度结构可分为三层,即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在中地壳普遍发育一层速度为3.4——3.5km/s的低速层,厚度约3—4km;MOHO面深度,泉州以北最浅,仅为28km,宁德以南最深,为32km。 结合P波速度模型,我们获得了该区地壳平均泊松(Poisson)比模型。漳州盆地和福州盆地平均泊松比值表现出异常高值,而泉州、渔溪地带的平均泊松比为相对低值,结果显示:泊松比值的大小与断裂交汇区,特别是地热异常区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邱陶兴廖其林王振明扬成林
关键词:地壳S波速度结构人工地震测深地质构造
最小熵反滤波法在深部地震测深资料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1991年
最小熵反滤波法(简称MED法)主要是对震源子波和地层滤波效应作精细的补偿,它实际上是寻找一个算子,该线性算子使得地震记录中的尖脉冲特性能最大限度的加强.它无需象其它反褶积法那样,必须假设震源子波已知或期望信号为白谱,却能求得比较理想的反滤波因子.本文试图简述该方法的原理并说明在深部地震测深资料数字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邱陶兴廖其林王振明
关键词:地震测深震源子波滤波法地震子波
电磁波井间CT成象技术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6
1994年
简要叙述了电磁波CT成象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诸如机场跑道、隧道工程和高层建筑地基评价中的应用。通过井下激发和观测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利用CT技术重建了地下介质在观测平面内相对吸收系数的二维分布图象,这些图象直观准确地反映出地下介质的构造形态、地层界面、风化壳以及破碎带的分布特征,在岩土工程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邱陶兴王洪涛陶裕录
关键词:电磁波岩土工程
福建东部深部地球物理环境及防震减灾对策
<正>东南沿海地震带贯穿福建东部沿海,历史上1600年发生过东山-南澳7.0级大震,1604年泉州海外8.0 级大震,1918年东-南澳原地重复大震,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惨重的损失。现今,中小地震活动频繁,社...
廖其林邱陶兴王振明杨成林
文献传递
漳州—厦门地区岩石圈地球物理场与地震活动性
<正>本文所研究的漳州—厦门地区包括漳州—华安—长泰—龙海—漳浦—厦门一带.该区不但现今小震活动频繁,历史上还发生过6—7级地震,是我国华南沿海一个重要的地震活动区.作者以人工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力,地磁,航磁,大...
廖其林柯龙生邱陶兴王振明边银菊刘宝诚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