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兵
- 作品数:30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胃癌术后严重并发症风险度的预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观、量化、精确度高的胃癌术后严重并发症风险度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全面的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对胃癌术后严重并发症有影响的若干因素,(2)通过二值多元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确定真正影响预后的...
- 张坚郑晓兵张伟陶鹏德朱维铭黎介寿
- 文献传递
- 泛影葡胺胶缓释剂预防腹股沟区血管手术后切口淋巴瘘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泛影葡胺胶缓释剂对腹股沟区各类血管手术术后创口淋巴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选择进入实验的540名需行腹股沟区血管手术的各类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减少不必要的解剖,尽量结扎可视的淋巴管。实验组手术结束时于腹股沟创口逐层喷涂泛影葡胺胶缓释剂,对照组不喷涂。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腹股沟创面的渗液及创口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后第1日引流量、至拔管时总引流量、淋巴瘘及感染等创口并发症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减少不必要的解剖,尽量结扎可视的淋巴管的情况下,泛影葡胺胶缓释剂可进一步预防腹股沟区血管手术术后淋巴瘘的发生。
- 郑晓兵冉峰刘长建
-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腹股沟淋巴瘘
- 一种腹股沟压迫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股沟压迫装置,包括腹股沟压迫装置本体,在腹股沟压迫装置本体上设有腰带、腰带槽、腰带出孔、压迫垫子、压迫带、大腿穿孔、压迫带调节带、松紧扣、压迫带调节扣、魔术贴,腹股沟压迫装置本体采用与短裤相类似的设...
- 汤小磊郑晓兵唐银华倪欣蓓陆凤英
- 乳腺导管扩张症162例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方法 :对 16 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乳头溢液 4 2例 (2 5 .9% ) ,乳房肿块 6 7例 (41.2 % ) ,急性脓肿 14例 (8.6 % ) ,慢性瘘管 39例 (2 4 .1% ) ,术前误诊为乳癌 15例 (9.2 % )。结论 :结合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注意点 ,术中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可靠方法 ,彻底切除或切开病变的乳腺导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葛自新尤其俋郑晓兵
- 关键词: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钼靶检查发病机理
- 间接共培养法兔BMMSCs诱导分化为兔VSMCs
- 2013年
- 目的将分化成熟的不同兔来源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间接共培养,诱导BMMSCs分化为血管平滑肌样细胞,为组织_T程血管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将BMMSCs(Hoechst33342核标记)与不同兔来源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按相同的比例于特制共培养瓶中间接共培养7d后,用平滑肌细胞抗体SM-α-actin、calponin免疫荧光染色,并用透射电镜观察BMMSCs的超微结构改变,检测BMMSCs的定向分化情况。结果BMMSCs与其他兔来源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间接共培养7d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胞核蓝染的BMMSCs与抗SM-α-actin(荧光素Rhodamine标记呈橘红色)、抗calponin(荧光素FITC标记呈绿色)的双标细胞出现;而单独培养的BMMSCs抗SM-α-actin和抗calponin为阴性。间接共培养后的BMMSCs透射电镜下可见肌丝状结构。结论不同来源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培养液间接接触可以诱导BMMSCs向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分化。
- 郑晓兵何志贤常仁安崔小鹏梁海滨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分化
- 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及相应的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经皮足背静脉造影明确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再针对复发原因行对应的治疗。结果静脉曲张复发的原因为大隐静脉的残留28例(48.3%)、小隐静脉曲张3例(5.2%)、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15例(25.9%)、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8例(13.8%)、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例(1.7%)、布加综合征2例(3.4%)、K-T综合征1例(1.7%)。根据复发的原因行相应的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复发率为3.4%,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从术前的10.4±2.6降低到术后的3.6±1.4(P<0.001),静脉疾病生活质量评分从术前的35.0±4.7降低到术后的9.8±2.8(P<0.001)。结论下肢静脉曲张复发原因各异,治疗方法是消除下肢静脉高压的病因,从而获得满意的疗效。
- 黄晨郑晓兵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复发下肢深静脉造影
- 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导管吸栓术与Fogav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2种术式在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6例采用导管吸栓术,B组16例采用Fogart导管取栓术。2组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辅以置管溶栓,根据术后溶栓情况酌情取出滤器,所有病例术后维持抗凝及压力治疗6—12个月。结果A组术后3h患肢周径变化、术后镇痛治疗时间、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率、术后滤器置留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率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吸栓术较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更微创、更高效的临床特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郑晓兵陈二林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多普勒超声检查
- 纳米仿生组织工程血管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利用静电纺丝(electrospinning,ELSP)技术构建具有纳米结构的纳米仿生组织工程血管(nano-biomimetic-tissue engineered blood vessel,NBTEBV)。方法6月龄新西兰雄性家兔30只,体重2.15~3.10kg。制备兔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体外培养育种管型模具;采用多排喷头ELSP混纺兔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悬液及仿ECM(mimic ECM,MECM)溶液构建NBTEBV。NBTEBV用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MTT检测静置24h和动态培养7d后NBTEBV上VEC/VSMC的成活和增殖能力,行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及最大抗张力检测。结果动态培养第7天的NBTEBV长57mm,外径4mm,壁厚0.4mm,色乳白,质地均匀,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弹性。静置孵育24h MTT检测血管上成活细胞相对数为3.5×105/mg,动态培养7d后为8.9×106/mg。扫描电镜及HE染色观察示NBTEBV与天然血管有相似的纳米结构及组织学特点;电镜结构呈现由100nm支架纤维构成的孔径约600nm的网状结构;HE染色示VEC和VSMC分层构建成血管状。动态培养第7天组织工程血管最大静水压为950mmHg,拟生理血压下(110/70mmHg)管径顺应变化率3.0%;20mm×5mm组织片最大抗张强度为18.5MPa。结论利用ELSP技术可以将VSMC和MECM的支架材料同步构建成具有与天然血管相似纳米结构的组织工程血管。
- 郑晓兵乔彤冉峰刘长建
- 关键词:静电纺丝
- DSA下经导管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导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技术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36例(48条患肢),患肢溃疡面积1~7cm2,均为内踝处溃疡。术中于腹股沟小切口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后,经大隐静脉远侧断端或经皮穿刺患肢内踝处大隐静脉,置入4F造影导管,DSA引导下经导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选择性硬化闭塞大隐静脉及交通静脉,5cm2以上溃疡清创植皮,5cm2以下溃疡灭菌油纱布覆盖。术后即刻穿腿长Ⅰ级循环减压弹力袜,2周后换穿膝长Ⅱ级循环减压弹力袜3~6个月。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结果在DSA引导下48条患肢均成功注入泡沫硬化剂,每条患肢平均注入6.5mL(3.5~8.5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当日患者能下床活动,2周后,38条患肢(79.2%)下肢溃疡创面愈合,8条患肢(16.7%)溃疡创面明显缩小,2条患肢(4.2%)创面未扩大。6~12个月后随访,45条患肢(93.8%)曲张静脉及溃疡消失,3条患肢(6.2%)溃疡复发。结论 DSA引导下经导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安全、微创、有效,给术后溃疡创面短期快速愈合提供了可能。
- 郑晓兵王庆庆常仁安何志贤
- 关键词:静脉曲张溃疡聚桂醇硬化疗法
- 变异P16^(INK4)和nm23-H_1在胃癌表达与病理指标的对比研究
- 1999年
- 目的:对胃癌中变异P16INK4和nm23-H1的表达进行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它们在判断胃癌预后方面优于病理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酶亲和素(HIGH-SABC)染色法对101例胃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变异P16INK4的染色结果采用已知乳腺癌阳性切片作为对照;nm23-H1的染色结果参照Songun标准。所有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期与诸因素的关系采用Cox风险模型。结果:在101例胃癌病例中P16INK4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胃癌浸润深度的加深、淋巴结/脏器转移而增高并与术后复发有关(P<0.05);而nm23-H1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胃癌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脏器转移、术后复发而降低并与病人的生存时间成正相关(P<0.05)。结论:P16INK4和nm23-H1表达的检测在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脏器转移趋势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判断胃癌的术后复发、生存期及预后方面,P16INK4是非保护性因素而nm23-H1是保护性因素,它们在胃癌预后判断上可以弥补病理指标的不足。
- 郑晓兵尤其俋陈玉泉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P16^INK4NM23-H1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