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亮 作品数:15 被引量:32 H指数:3 供职机构: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32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本研究评价联合伊马替尼的和常规的化疗方案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2例Ph+ALL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显带技术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核型进行了分析,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表面的免疫标记,对比了联合伊马替尼化疗组与传统的常规化疗组之间的缓解期、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32例Ph+ALL患者均表达B细胞及造血干/祖细胞免疫学标记;伴髓系抗原表达21例,占65.6%;遗传学分析显示,单纯Ph+27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5例。联用伊马替尼化疗组的DFS期为(14.3±4.7)个月,OS期为(22.6±6.8)个月;常规化疗组的DFS期为(7.2±2.9)个月,OS期为(10.7±3.8)个月。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Ph+ALL成年患者免疫表型均为B细胞,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常伴有髓系抗原的表达;遗传学上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联用伊马替尼化疗能够在不显著增加相关副反应的基础上延长非移植患者缓解期及生存期。 陈小芸 郑永亮 陈懿建关键词:PH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多发性骨髓瘤1例 被引量:2 2016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疾病,常出现一系或多系的病态造血,导致难治性外周血细胞减少。临床易出现感染、贫血及出血的症状。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中MDS的诊疗指南重新修订WHO分型,将具有单系病态造血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血细胞减少持续6个月以上者诊断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RCUD),包括难治性血小板减少(RT)、难治性贫血(RA)和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RN)。 钟思思 刘爱飞 辛柳燕 郑永亮 陈懿建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多发性骨髓瘤 伏立康唑治疗48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经临床资料和/或生物学证实儿童白血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均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第1天予以负荷剂量为6 mg/kg,静脉滴注,每12 h 1次,随后予维持剂量为4 mg/kg,静脉滴注,每12 h 1次,用药时间5~28 d,中位数为11 d,并对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监测.结果:伏立康唑临床总有效率为72.92%,真菌清除率为78.26%,只有少数患者发生轻度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因其抗菌谱较广,耐药性少,在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中有非常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少,该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真菌药物. 陈懿建 张立群 万通 郑永亮 陈小芸 严志民关键词:伏立康唑 儿童急性白血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疗效 安全性 中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剂量CTX 20 mg·kg-1·d-1连用4天,联合CSA+雄激素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CSA+雄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16例有效,总有效率80.0%;对照组10例有效,总有效率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环磷酰胺治疗组的轻微不良反应稍多于对照组,但治疗相关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剂量环磷酰胺联合CSA+雄激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明显优于CSA+雄激素,且不良反应小。 陈懿建 张立群 曾俊权 方木水 万通 郑永亮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型 环磷酰胺 环孢霉素 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PA、PAI-1表达的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itor,t-PA)及其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itor inhibitor-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HUVECs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分别以6个TNF-α浓度组(0、1、10、20、50、100 ng·m L-1)处理不同时间(0、1、3、6、12、24 h),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t-PA、PAI-1抗原的表达;逆转-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PA、PAI-1基因的表达。结果:TNF-α促进PAI-1抗原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TNF-α10 ng·m L-1作用6 h时最明显(P<0.01);TNF-α促进PAI-1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TNF-α10 ng·m L-1作用3 h时已非常明显(P<0.01),6 h时达到高峰(P<0.01);而TNF-α对HUVECs表达t-PA抗原、mRNA无明显影响。结论:炎症因子TNF-α可能通过上调PAI-1表达而诱发血栓相关疾病。 陈懿建 郑永亮 万通 张立群 辛柳燕 钟思思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NECROSIS PLASMINOGEN 老年IgE-λ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2016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生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约占血液肿瘤的10%〔1〕。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常伴有骨痛、贫血、肾衰竭、感染等各种表现。临床上常见为IgA型和IgG型,IgD型少见,IgM型罕见,IgE型极其罕见。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72岁,因“腰痛1月余,腹胀15 d”入院。 钟思思 辛柳燕 刘爱飞 郑永亮 陈懿建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IG E型 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骨髓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骨髓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中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骨髓中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骨髓存在明显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可能参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发病、发展等过程,并可能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预后,通过检测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可为临床抗脉管新生方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提供实验依据。 曾俊权 郑永亮 石庆之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HMGB1与NF-κB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白血病初治组、复发组和缓解组患者各20例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对照组标本取自同期住院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酶联接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中HMGB1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锁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MGB1、NF-κB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MGB1、NF-κB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骨髓涂片中HMGB1、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HMGB1在初治组和复发组中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在初治组与复发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MGB1、NF-κB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在缓解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MGB1、NF-κB表达阳性主要集中在初治组与复发组骨髓涂片。结论:HMGB1在急性白血病中过表达,它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HMGB1可能是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判定及预测复发的一个指标。 郑永亮 辛柳燕 钟思思 陈懿建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核因子-ΚB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5年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前期研究证明,HMGB1作为炎症晚期介质,参与炎症的发展.近年,HMGB1被发现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血液病中,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恶性血液病的发展和耐药等过程.笔者拟就HMGB1与肿瘤耐药、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郑永亮 陈懿建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 白血病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大蒜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侧群细胞增殖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多发性骨髓瘤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RPM I-8226和NCI-H929细胞,应用Hoechst33342染色分析其侧群细胞的含量;对培养的侧群细胞,应用10μg/ml大蒜素处理,采用CCK8法分析大蒜素对侧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平板集落形成法分析大蒜素对侧群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大蒜素对侧群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分析大蒜素对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CDK2和CDK4的表达。结果:在RPM I 8226和NCI-H929中均存在有侧群细胞,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17±0.98)%和(2.65±0.61)%。大蒜素能够呈时间依赖性抑制侧群细胞的增殖并显著抑制集落形成;大蒜素能够抑制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CDK2和CDK4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发生G1/S周期阻滞。结论:大蒜素可以抑制多发性骨髓瘤侧群细胞增殖和集落的形成,并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发生G1/S阻滞。 曾俊权 郑永亮 刘彬 练建平 龚志南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大蒜素 侧群细胞 细胞增殖 集落形成 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