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国强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地层
  • 2篇地质
  • 2篇煤层
  • 2篇矿物
  • 2篇矿物特征
  • 2篇含煤
  • 2篇含煤地层
  • 2篇变质
  • 1篇地质工程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岩浆
  • 1篇有机氮
  • 1篇灾害
  • 1篇知识
  • 1篇石流
  • 1篇实践教学
  • 1篇实践教学体系
  • 1篇实践教学体系...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机构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郝国强
  • 6篇胡社荣
  • 3篇刘钦甫
  • 3篇彭纪超
  • 3篇陈大野
  • 2篇徐方
  • 2篇王玖玲
  • 2篇张运勋
  • 1篇汪恩满
  • 1篇陈培科
  • 1篇黄灿
  • 1篇王浩森
  • 1篇李亚男
  • 1篇蔺丽娜
  • 1篇赵光杰

传媒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煤层气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峰峰矿区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中氮气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在系统整理46个钻孔煤层气样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峰峰矿区煤变质过程中煤层气中N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燕山期岩浆的"烘烤"作用是煤层气中N2含量平均值偏高的重要原因;随煤变质程度增强,煤层气中N2与CH4的比值呈"增—减—增"的变化规律;在焦煤阶段,热氨化作用生成的N2逐渐增多,CH4生成量相对减少,比值增大;在瘦煤阶段,热氨化作用产生的NH3部分以NH+4形式参与铵伊利石矿物的生成,致使N2生成量相对减少,比值减小;在贫煤阶段,含氮有机质又通过热裂解作用生成N2,N2含量相对增多,比值增大。
郝国强王玖玲胡社荣刘钦甫张运勋
关键词:煤变质N2
煤系铵伊利石矿物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充分运用煤田地质学、煤地球化学、煤层气地质学、结晶学和矿物学等理论知识,研究了华北中部地区含煤地层中铵伊利石矿物特征、成因及分布模式,初步讨论了铵伊利石与油气地质的关系。XRD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铵伊利石为1M多型,出现...
郝国强
关键词:含煤地层有机氮
太行山东麓煤田含煤地层中铵伊利石矿物特征
2013年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测试手段,发现太行山东麓煤田部分煤层及其夹矸中含有铵伊利石,并对样品中的铵伊利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谱图上,铵伊利石的基面衍射峰间距d(001)值高于普通伊利石的d(001)值(1.006nm),(002)衍射峰强度与(003)衍射峰强度相当,而普通伊利石的(002)衍射峰强度为24.4%,约为(003)衍射峰强度的1/3;对铵伊利石晶格常数进行了计算,太行山东麓煤田含煤地层中的铵伊利石空间群属于C2/m,晶胞参数a介于0.52133~0.52774nm,b介于0.89814~0.91693nm,c介于1.02538~1.05285nm,β介于101.127°~101.699°,z为2,体积介于0.47611~0.49224nm3,密度介于2545~2697e-/nm3;研究区铵伊利石类型为1M多型;红外光谱曲线中,铵伊利石中的NH+4变形振动峰范围为1427.58~1431.95cm-1;铵伊利石的NH+4的N1sXPS结合能为402.4eV。
郝国强胡社荣刘钦甫张运勋王玖玲
关键词:含煤地层矿物特征
华北板块中南部高变质煤带成因与煤层气富集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查明华北板块中南部高变质煤带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时代,通过分析晚古生代以来华北板块构造体制的转换、岩石圈减薄、岩浆活动期次和高煤变质带的展布特征,以及对全国高变质煤层发育区煤层气富集的阐述,得出华北板块的后缘形成高变质煤带是由于扬子-华北板块印支期碰撞拼贴形成,中部所谓东西向的高变质煤带,实际上是郯庐、太行山和山西裂谷带发育的岩浆岩体导致的;除了高变质煤带常是煤层气的有利富集区外,燕山期以来的岩浆活动区也是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区域。将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区域沉积、构造热演化结合起来研究,是解释华北板块中南部高煤变质带形成和煤层气富集区预测的有效方法。
胡社荣郝国强徐方彭纪超陈大野刘钦甫
关键词:煤层气
煤矿井下类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国内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发生类泥石流灾害事故的问题,在开展调查与统计、事故资料收集与现场勘察基础上,结合具体矿井,初步分析了煤矿井下类泥石流灾害的形成要素与发育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煤矿井下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一般经历孕育期、暴发期和余发期3个阶段。因断层作用和巷道开拓效应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叠加破碎带,使含水层的导通增加了水源,巷道上方发育叠加破碎带形成了泥石流产生的地形要素,巷道开拓引起的采动效应诱发了煤矿井下泥石流的发生。井下类泥石流的产生是断层作用、含水层、特殊的地形及巷道开拓这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汪恩满胡社荣赵光杰郝国强王浩森陈培科
关键词:煤矿井下
超厚煤层分布与成因模式被引量:16
2011年
煤厚的分级主要是从煤炭开采的角度来确定的,大于8m的厚煤层一概以巨厚煤层来称之。世界上,煤层总厚最大的是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盆地,总厚达到700多米;加拿大哈溪煤田二号露天区则为单层煤厚最大的矿区,煤厚达510m;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胜利煤田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单层(6煤层)厚达244.7m,总煤厚达320.65m。从沉积、层序地层与构造诸角度出发,依据现代泥炭堆积与阴沉木堆积等现象进行厚煤层的成因研究,对异地成煤及一些超厚煤层的成因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初步评价。
胡社荣蔺丽娜黄灿彭纪超陈大野郝国强
地质工程特色专业煤矿井下安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被引量:1
2013年
固体能源行业地质工程特色专业大学生的煤矿井下实习是最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针对井下实习的困难和安全实习问题,本文提出了井下实践教学需要贯彻学校、董事会单位和师生合力共进的方针;构建安全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要选择安全系数高的矿井,掌握和煤矿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实习矿井的历史灾害事故,能够应用井下实习的安全知识,时刻具备安全意识,学会灵活应用有效的避灾知识。
胡社荣徐方彭纪超李亚男陈大野郝国强
关键词:实践教学地质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