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玉
- 作品数:52 被引量:371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性别对比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性别相关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男性74例,女性32例,其中Stanford A型55例,Stanford B型51例。比较男性与女性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变类型、治疗方法、住院病死率有无性别差异。结果男性患者年龄[(61.2±8.3)岁vs(65.9±10.4)岁]、主动脉壁间血肿比例(10.8%vs 28.1%)明显低于女性,血浆D-二聚体(2800μg/L vs 2099μg/L)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Stanford B型患者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vs 13.3%,P<0.05)。住院病死率男性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年龄、病变类型、治疗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
- 郭倩玉卢成志孔祥荣
- 关键词:主动脉血肿胸痛性别因素急性主动脉夹层
- 过敏反应相关的反复急性心肌梗死一例被引量:3
- 2020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主因“间断胸痛1年,再发5 h”于2019年4月10日入院。患者1年前于进餐中突发胸痛,呈压榨样,伴出汗,恶心、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红色、咖啡色物质,伴皮肤瘙痒,症状持续1 h余无缓解,于外院就诊,考虑“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闭塞同时合并其他冠状动脉血管狭窄,于左前降支置入1枚支架(具体造影情况及支架型号不详)。
- 张行郭倩玉徐建强卢成志
- 关键词:冠心病过敏反应急性心肌梗死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附一例报告
- 2002年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1],临床少见,对其诊断、治疗尚缺乏经验,近来我们见到1例病例报告于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5岁,突发心悸、晕厥,一过性意识丧失,于2000年10月11日就诊.1年前有过1次类似发病.查体:血压60/40 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腹软,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VT),QRS波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1).
- 肖广辉郭倩玉杜卫京王佩显
- 关键词:右心室心肌疾病心律失常病例报告
- 心衰再入院的预测因素分析
- 徐建强卢成志赵向东郭倩玉
- 75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性别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75岁及以上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的性别差异。方法选择75岁及以上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7例,男181例,女126例,统计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部位、手术成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种临床类型分布在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不稳定性心绞痛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为主。男性血运重建史明显多于女性(18.8%υs 5.6%,P=0.001);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多于男性(74.6%υs 61.3%,P=0.015),血脂异常明显多于男性(62.7%υs 46.4%,P=0.005)。冠状动脉造影男性与女性均以3支病变为主(63.0%υs 70.6%,P=0.1 60),男性双支病变明显多于女性(29.3%υs 17.5%,P=0.018)。手术成功率和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心肌梗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源性休克、病变血管部位(左前降支)、年龄、血糖是老年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女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多于男性;冠状动脉病变均以3支病变为主,男性双支病变多于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类型和PCI的近期疗效无性别差异。
- 郭倩玉卢成志夏大胜陈欣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性别因素冠状血管造影术血脂异常医院死亡率
- 老年人房颤患者324例病因分析
- 本文对324例老年性房颤患者的病因进行临床分析,患者年龄65~96岁,平均年龄75.2±6.3岁,其中男188例、女136例.其中,冠心病192例(59.3%),风心病36例(11.1%),高心病22例(6.8%),甲亢...
- 王彦欧郭倩玉刘书坤
- 关键词:老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
- 文献传递
- 嗜铬细胞瘤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被引量:1
- 2007年
- 郭倩玉夏大胜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 血小板平均容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与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病死率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与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脏科住院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0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75例和死亡组26例;又根据MPV/PLT比值分为1分位组25例(MPV/PLT≤0.046),2分位组25例(0.0460.069)。采集患者住院时基线资料及D-二聚体等,观察患者住院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死亡组A型夹层、D-二聚体和MPV/PLT比值明显高于存活组[88.5%vs 38.7%,P=0.000;6374μg/L vs 2049μg/L,P=0.000;0.069±0.024 vs 0.056±0.018,P=0.003],收缩压和PLT明显低于存活组[(127.9±34.2)mm Hg(1mm Hg=0.133kPa)vs(158.2±32.1)mm Hg,P=0.000;(175.5±64.2)×109/L vs(205.4±61.9)×109/L,P=0.039]。不同分位组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4分位组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1、2和3分位组(48.0%vs 16.0%,20.0%,19.2%,P<0.05)。结论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MPV/PLT比值升高预示更高的病死率。
- 郭倩玉卢成志
-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活化肿瘤坏死因子A
- 镁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评价静脉镁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溶栓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唯治疗组另给予门冬氨酸钾镁静滴治疗。两组均在梗死后3周进行超声声学定量检测左心功能。结果: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2.5%,低于对照组的82.5%(P<0.01)。治疗组急性期室早、室速及室颤分别为47.5%、12.5%和2.5%,均低于对照组72.5%、32.5%和20%(均P<0.05)。治疗组4周内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和病死率分别为7.5%、0、20%和2.5%,均低于对照组的27.5%、15%、37.5%和17.5%(均P<0.05)。治疗组EDV、ESV和TPF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EF、PER和PF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静脉镁剂治疗能减少AMI患者近期心脏事件,改善病人的预后。
- 夏大胜刘书坤郭倩玉贾国英高陆于翔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镁剂预后
- 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 Ⅲ应付方式与人格被引量:219
- 2000年
- 目的:考察应付方式同人格特质间的关系。方法:378名20岁到85岁的成年人完成“应付方式评定量表”(WC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A型行为问卷”(TABQ)和“生活事件量表”(LES)的测查,36名大学生间隔8个月重复上述测查。结果:①随着个体所经历的主要生活事件的变化,应付型式也有变化,但大多数人应付项目变化不多于25%;②WCRS部分项目重测信度显著低于人格特质的;③外向性同一些具普遍适应意义的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而内向性、神经质、精神质以及TH与CH量表分则多与一些适应不良的应付方式密切相关。结论:应付方式的使用同人格特点有联系;应付型式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因此不象人格特质那样具有较大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 梁宝勇郭倩玉
- 关键词:人格特质生活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