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宝玲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塞
  • 2篇同功酶
  • 2篇肌酸
  • 2篇肌酸激酶
  • 2篇急性
  • 2篇急性心肌梗塞
  • 2篇梗塞
  • 1篇电泳
  • 1篇电泳测定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 1篇心力衰竭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作者

  • 8篇郭宝玲
  • 4篇杨兴生
  • 3篇孟庆义
  • 3篇马景林
  • 2篇李天德
  • 2篇刘国树
  • 1篇赵霖
  • 1篇王禹
  • 1篇盖鲁粤
  • 1篇刘建伟
  • 1篇杨庭树
  • 1篇鲍善芬
  • 1篇张笑明
  • 1篇宋小武
  • 1篇谷志远

传媒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起搏与心脏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急性缺血性心功能不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报告了1,6─二磷酸果糖治疗急性缺血性心功能不全时对血波动力学和心肌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功能不全模型。模型成功后,静脉注射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结果表明,1,6-二磷酸果糖可降低左室舒张未压力,升高心输出量,同时减轻缺血心肌组织中钾、钠、钙、镁、铜、铁、硒等离子含量的异常。
宋小武杨兴生刘国树赵霖鲍善芬郭宝玲
关键词:二磷酸果糖充血性心力衰竭
三位相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直接显示性及不完全隐匿性左束支内文氏现象一例
1991年
临床及心电图资料患者男性,5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源性哮喘。心电图为连续记录的Ⅱ、V_5、V_6导联,P_Ⅱ直立窦性频率50次/分(见图Ⅱ导联倒数第1,2个P波),提示窦性心律过缓。Ⅱ导联倒数第2个心搏的P-R间期延长考虑房室干扰。第2~11个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4秒,频率125次/分。结合此病人平时心电图为频发房性早搏故考虑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并三位相左束支传导阻滞。Ⅱ导联第12个QRS波群正常化可能是一个文氏周期结束的缘故。V_5导联为房速,T与P重叠不易辩认,P-P相等,QRS时限逐次增宽,呈典型的文氏型左束支阻滞图形。V_5导联仍为房速。心电图系在用药过程中记录,所见Ⅱ与V_5、V_6导联频率略有不同。
马景林郭宝玲杨兴生
关键词:心电图心脏传导阻滞
肌酸激酶MB同工酶亚型琼脂凝胶电泳测定及应用被引量:2
1993年
肌酸激酶(CK)同工酶亚型的研究是近年来临床酶学中一项引人注目的课题,国内已开展CK 同工酶MM 亚型(MM_1,MM_2和MM_3)的研究,而对CK 同工酶MB 亚型(MB_1,MB_2)的报道尚少。
孟庆义郭宝玲杨兴生
关键词:肌酸激酶同功酶凝胶电泳
交接区逸搏QRS波正常化
1995年
交接区逸搏QRS波正常化马景林,郭宝玲患者,男性,4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此次因心前区疼痛而入院,听诊有心脏漏跳现象,余无异常发现,心电分别描记V1和V5导联,以V1导联为例分析。多数窦性P波下传心室,P-R间期较固定为0.1...
马景林郭宝玲
关键词:心电图QRS波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p53抑癌基因结构突变的研究
1997年
本文应用高灵敏、高特异的PCR-SSCP方法,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成人AS病变组织中p53anti-oncogene的突变。结果发现:受检的89例AS组织中的9例有p53基因的突变(有PCR-SSCP的异常),其中6例经测序确定了p53基因突变的具体位点。结论:在人类的AS病变中确有p53anti-oncogene的突变,此可能为AS形成过程中新的主要机制之一。
王禹李天德谷志远刘建伟张笑明张笑明刘国树杨庭树盖鲁粤
关键词:抑癌基因动脉粥样硬化突变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中七种生化指标的比较
1992年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中,常用的生化指标有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_1/LD_2)。近来的研究表明OK-MM同工酶亚型MM3/MM1比值也是AMI诊断中的敏感指标,作者比较了这七种生化指标的诊断意义,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AMI患者44例。
郭宝玲孟庆义杨兴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生化指标
4相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
1993年
马景林郭宝玲
关键词: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
肌酸激酶 MB 同功酶亚型 MB_2/MB_1比值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采用琼脂凝胶电泳法动态观察2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血清肌酸激酶 MB同功酶亚型 MB_2/MB_1 比值的改变,并与23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健康人相比较。结果表明:健康人血清中 MB_1、MB_2 和 MB_2/MB_1 分别为1.2±0.9 U/L、0.9±0.8 U/L和0.80±0.25;与心绞痛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 组血清 MB_2/MB_1 于梗塞后2~4小时升高,9小时左右达峰值,24小时后恢复正常。梗塞后6小时和6~12小时 MB_2/MB_1 比值的阳性率为46.2%(18/39例次)和83.3%(30/36例次),且梗塞6小时内入院的9例 AMI 血清 MB_2/MB_1 比值动态观察均为阳性。从而提示血清 CK-MB 亚型 MB_2/MB_1 比值是 AMI 中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指标。
孟庆义李天德杨兴生郭宝玲
关键词:肌酸激酶同功酶心肌梗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