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彧

作品数:1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咸宁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福柯
  • 4篇生存美学
  • 2篇叙事
  • 2篇叙事策略
  • 2篇知识考古
  • 2篇知识考古学
  • 2篇谱系
  • 2篇谱系学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叙事观点
  • 1篇叙述者
  • 1篇学者
  • 1篇艺术自律
  • 1篇寓言
  • 1篇商业性
  • 1篇启蒙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 1篇主旨

机构

  • 9篇咸宁学院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0篇郭彧

传媒

  • 3篇咸宁学院学报
  • 2篇时代文学(下...
  • 1篇作家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评论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时代文学(上...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存美学:福柯主体之思的救赎被引量:1
2010年
福柯的学术研究于在70年代后期发生了伦理谱系学转向,这是福柯主体之思的逻辑必然,而其成果是生存美学。通过生存美学,福柯重新实现了对主体的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否定了以往的思想,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一种批判式的升华。
郭彧
关键词:福柯生存美学
论福柯主体之思的阶段性发展
2011年
本文从历时性角度入手,分析了福柯主体之思的三个阶段性发展:第一阶段(1970年以前)是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时期,在这一时期福柯发现大写的主体在本质上是一种话语的建构,"人"的历史并不长,并即将消亡。第二阶段(1970~1976年)是福柯的权力谱系学时期,在这一阶段福柯转向了对现代个体的生存考察,并发现了个体背后所隐藏的支配的力量——权力与知识的共谋。第三阶段(1976年以后)则是福柯伦理谱系学时期,福柯提出了"生存美学"的设想,为被规训的个体如何实现一种有个人风格的生存提供了一条解决之道。
郭彧
关键词:知识考古学谱系学生存美学
艺术自律与大众文化被引量:3
2011年
就一般认识而言,艺术自律和大众文化似乎是两个相互矛盾和冲突的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直接地损害了艺术的自律性。但从艺术自律和大众文化这两个概念进行溯源,我们就会发现这两者本身并不存在抵牾,艺术自律在大众文化中依然存在而且是其得以实现的基础。
郭彧
关键词:大众文化艺术自律自律性商业性
从理学话语的变革看《好逑传》被引量:2
2009年
作为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的叙事实践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恰恰以一种断裂的方式背离了此类小说的类型传统。然而,究其实质,这正好体现了《好逑传》的价值取向:对异化的理学实践的批判,对理学思想的时代回应。从此出发,我们能进一步发现,明清时期描绘世态人情的叙事作品在整体发展上呈现一种由情的叛逆到理的认同的趋向,而这种趋向,恰与当时社会的变革与意识形态的变迁有关。
郭彧
关键词:叙事策略
“庄周梦蝶”主旨新解被引量:3
2011年
“庄周梦蝶”作为《庄子》一书中最优美的寓言,自古以来就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各种诠释也是层出不穷。如郭象认为它阐述了一种变化之理,认为“夫时不暂停,而今遂不存,故昨日之梦,于今化矣。……方为此,则不知彼,梦为蝴蝶是也。
郭彧
关键词:《庄子》寓言学者
论福柯主体之思的反思性价值取向
2012年
福柯的整个学术生涯可以被理解为是对"主体"的反思,他最终发现:不存在先验的主体,而只有在历史中的,不断被话语、权力、道德所建构的具体的人。这一认识是对传统"主体"的重新审视,也是对启蒙这一命题的再思考,它直接导致了"生存美学"理论的提出和对"生存"的重新体认。
郭彧
关键词:启蒙生存美学
论王国维悲剧思想的后期转变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总结了王国维悲剧思想的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发现: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在1906年后陷入了在康德哲学与直觉美感经验摇摆不定的内在矛盾中,思想与性格上的双重困扰使得王国维的人生之思陷入了一种"爱信两难"的悖论,而这直接导致了他后期悲剧思想的转变及其未完成性。
郭彧
关键词:悲剧崇高
从知识考古学到谱系学——试论福柯方法论转向
2010年
福柯的思想在方法论上经历了一个由知识考古学到谱系学的转变,这一转变导致了他思想上的重大变革。整体上看,五月风暴的政治冲击、福柯本人的权力意志、知识考古学方法的先天缺陷构成了福柯方法论转型的原因,而谱系学方法论的提出,在考古学原有的话语分析基础上扩充出了权力与肉体的维度,使得福柯发现了权力—知识—肉体三者之间的共谋关系。
郭彧
关键词:福柯知识考古学谱系学
话语的竞争与主体的命运——论福柯主体之思在文论领域中的遭遇
2011年
本文从福柯主体之思的文论指向着手,分析了福柯这一指向在中国的遭遇及其内在原因,认为当代中国对主体间性概念的重视表明中国文论走向了一条重建主体之途,这与福柯的倡导存在内在差异,其原因在于中国的社会的现实与福柯思想的错位导致其理论话语得不到相应的诉求机会。
郭彧
关键词:福柯生存美学主体间性
从叙事策略看刘震云小说的演变
2006年
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入手,把刘震云的小说划分为两种类型,对其小说的视点、叙述者、被叙述者、整体价值倾向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大体认为他小说的视点发展是由“他”到“?”,整体结构则由局部的反讽到全面的建构与解构,而这一切,与他的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息息相关。
郭彧
关键词:刘震云小说叙事观点叙述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