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锐

作品数:1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手术
  • 5篇胸腔
  • 5篇胸腔镜
  • 3篇动脉
  • 3篇心脏
  • 3篇腔镜手术
  • 3篇外科
  • 2篇胸腔镜手术
  • 2篇月龄
  • 2篇治疗儿童
  • 2篇治疗小儿
  • 2篇室间隔
  • 2篇室间隔缺损
  • 2篇气管
  • 2篇气管狭窄
  • 2篇切除
  • 2篇缺损
  • 2篇小儿
  • 2篇基底
  • 2篇间隔缺损

机构

  • 14篇山东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金乡县人民医...
  • 1篇济南市儿童医...

作者

  • 14篇郭锐
  • 6篇翟允鹏
  • 6篇张士松
  • 2篇冯致余
  • 2篇刘义敏
  • 2篇徐惠惠
  • 2篇郭凯
  • 2篇王广震
  • 2篇李磊
  • 1篇徐惠
  • 1篇张健
  • 1篇杨宇强
  • 1篇董明亮
  • 1篇毕思明
  • 1篇刘春晓
  • 1篇郭锐
  • 1篇张士松
  • 1篇赵华善
  • 1篇李海明
  • 1篇于宝华

传媒

  • 4篇中国微创外科...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镜下后基底段解剖性病灶切除治疗小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后基底段(S^(10))解剖性病灶切除治疗小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的可行性。方法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科对14例小儿CPAM行胸腔镜S^(10)解剖性病灶切除,电钩标记出病灶的外在边界,解剖并保留病灶与正常肺组织之间的段间静脉或亚段间静脉作为内在边界,切断进入病灶的动静脉及支气管,LigaSure切开并封闭内外边界之间的肺组织完成解剖性病灶切除。结果14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右侧解剖性病灶切除10例,左侧解剖性病灶切除3例;1例拟行右侧解剖性病灶切除,因病变肺组织炎症反应较重,血管及支气管结构不清晰,内在边界确定困难,沿病变边缘行扩大不规则切除。手术时间50~170 min,中位数71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中位数5 ml。13例术后留置引流管2~4 d,中位数3 d;漏气1例,引流9 d。术后住院时间4~12 d,中位数6 d。病理诊断:1型3例,2型9例,3型2例。术后漏气1例,考虑创面漏气,调整引流管位置并延长留置引流管时间后漏气消失;单纯皮下气肿2例,保守观察后皮下气肿消失;无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肺不张等并发症。14例随访1~12个月,中位数8个月,复查胸部CT均未见残余病灶,患侧胸腔无残腔。结论对于病灶位于S^(10)外周的小儿CPAM,胸腔镜下经下肺韧带入路进行解剖性病灶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郭锐翟允鹏张士松赵华善许洪修吕龙飞
关键词:胸腔镜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二十年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本文以医疗体制改革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成功的原因,借鉴国外医疗体制改革成功经验,对今后...
郭锐
关键词:卫生投入
文献传递
基于OMAP平台的AVS-M解码器设计
由于视频在多媒体通信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实现支持最新视频编码标准的解码功能就成为一项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本文的主要内容——在OMAP平台上实现支持国产视频编码标准AVS-M的解码器正是基于这个...
郭锐
关键词:视频编码AVS-M解码器OMAP掌纹
文献传递
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在胸腔镜下外后基底段切除治疗儿童先天性肺气道畸形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使用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在胸腔镜下外后基底段(S9+10)切除治疗儿童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PAM)中进行段间平面确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胸腔镜进行S9+10切除的12例CPAM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50~11.50个月;体质量为6.5~11.5 kg。术中均使用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段间平面(S9+10处于膨胀状态,余肺处于萎陷状态)后进行S9+10切除,对其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的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病例。11例患儿成功使用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准确判定段间平面后完成肺段切除,其中右S9+10切除8例,左S9+10切除3例。1例患儿在采用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判定段间平面过程中,麻醉医师鼓肺至全肺膨胀后手术者需夹闭结扎夹,因操作不够稳定导致结扎夹脱落没有夹住S9+10,出现操作失败,然后改为传统"膨胀萎陷法"进行操作,又误断基底段支气管,被迫行右基底段切除。手术时间为85~205 min,中位数为149 min;术中出血量为5~15 mL,中位数为10 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4 d,中位数为3 d;术后住院时间为5~8 d,中位数为6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1型4例,2型6例,3型2例。术后单纯皮下气肿2例,无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28个月,中位数为15个月,复查患儿胸部CT均未见残余病灶、患侧胸腔无残腔。结论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进行段间平面确定适用于胸腔空间狭小的CPAM患儿,且操作简单、有效,在S9+10切除中使用该法相对安全、可行。
郭锐于宝华翟允鹏赵华善许洪修吕龙飞张士松
关键词:胸腔镜肺段切除
室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术后顽固低氧血症1例
2014年
患儿男,8 d,因发现口唇、甲床发紫8 d入院。孕38周,足月顺产。入院体检:T 36.8℃,HR 150次/min,R 40次/min,体质量3 200 g,四肢血氧饱和度65%~68%。精神反应可,口唇、甲床紫绀,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罗音,心音有力,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入院心脏彩超示:心脏位于左侧胸腔,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一致;主动脉连接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左心室,两大动脉为前后位关系,主动脉在前、肺动脉在后;
郭锐王辉李磊
关键词:大动脉转位低氧血症双肺呼吸音粗糙术后入院体检心脏彩超
单术者双孔法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叶外型肺隔离症中的早期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总结单术者双孔法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叶外型肺隔离症中的操作流程,评价此术式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由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外肿瘤外科同一术者完成手术的45例膈肌上型叶外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双孔组(n=15)和三孔组(n=30),其中双孔组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4~19个月,三孔组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3~59个月,通过秩和检验、t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术中中转开放手术。与三孔组相比,双孔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更低(31165元vs 35555元,t=-6.093,P<0.001,手术时间更短(40 min vs 45 min,Z=-2.322,P=0.020),住院时间更短(5 d vs 6 d,Z=-3.519,P<0.001),胸壁切口长度更短(1.0 cm vs 1.6 cm,Z=-5.489,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术者双孔法在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叶外型肺隔离症中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小患者胸壁切口的长度、节省患者的住院费用,更加符合当今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吕龙飞李继如翟允鹏翟允鹏郭锐赵华善郭锐郭锐
关键词:儿童加速康复外科
6月龄以下婴儿肾上腺区肿物后腹腔镜手术体会
2024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治疗6月龄以下婴儿肾上腺区肿物的可行性。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1月,对5例6月龄以下的肾上腺区肿物行后腹腔镜手术,年龄1月18天~4月27天,体重5~8 kg。1例产检超声发现,4例出生后其他原因腹部超声发现。超声和CT提示肾上腺区肿物直径1.7~5.5 cm。结果手术均在后腹腔镜下完成,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65~135 min,中位数94 min,术中出血量<10 ml,引流管留置时间3~6 d,中位数5 d。病理诊断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4例,肾上腺增生1例。随访1~36个月,中位数3个月,复查腹部彩超、CT等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对于6月龄以下婴儿肾上腺区肿瘤(瘤体边界尚可者),后腹腔镜手术相对安全。
赵华善翟允鹏郭锐许洪修黄赛吕龙飞张士松
关键词:后腹腔镜手术婴幼儿肾上腺区
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合并完全性心包缺如1例报告
2022年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 CPAM)在儿童肺部畸形疾病中发病率较低,占出生活胎的1/72 000~1/35 000,随着产检超声等筛查手段的提高呈现增加态势^([1,2])。先天性心包缺如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心脏疾病,大多数是在其他手术及尸检中偶然发现。CPAM合并先天性心包缺如更为罕见,婴儿病例更是鲜有报告。
赵华善翟允鹏郭锐许洪修吕龙飞张士松
关键词:筛查手段PULMONARY偶然发现婴儿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围手术期治疗(附30例报告)
2011年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 or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TAPVD or TAPVC)是一类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房间隔或室间隔分流通道较小或(和)合并垂直静脉梗阻时,应予心外科急症或亚急症手术,往往病情危重,
刘义敏王辉杨宇强毕思明徐惠刘春晓郭锐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围手术期
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在分期治疗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在分期治疗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Mc Goon指数0.94±0.27)患儿8例,手术年龄10 d^11个月,平均(3.2±4.7)个月。通过建立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恢复肺动脉前向血流。术后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当肺动脉发育满意,Mc Goon指数达到根治标准时实施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后早期死亡。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8.5±3.1)个月,肺动脉Mc Goon指数0.92~1.63,平均1.21±0.35,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其中1例术后13个月M c Goon指数为1.63,接受根治手术。1例术后12个月频繁缺氧发作,M c Goon指数1.27,接受根治手术。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顺利,最后一次随访心功能Ⅰ级。其他6例Mc Goon指数尚未达到根治手术标准,继续随访等待根治手术。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患儿早期采用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恢复肺动脉前向血流,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明显促进自身肺动脉发育,可在肺血管发育满意时进行根治手术,临床效果良好。
冯致余郭锐杨彦亮李海明董明亮徐惠惠刘义敏郭凯王广震王辉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姑息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