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单术者双孔法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叶外型肺隔离症中的操作流程,评价此术式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由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外肿瘤外科同一术者完成手术的45例膈肌上型叶外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双孔组(n=15)和三孔组(n=30),其中双孔组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4~19个月,三孔组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3~59个月,通过秩和检验、t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术中中转开放手术。与三孔组相比,双孔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更低(31165元vs 35555元,t=-6.093,P<0.001,手术时间更短(40 min vs 45 min,Z=-2.322,P=0.020),住院时间更短(5 d vs 6 d,Z=-3.519,P<0.001),胸壁切口长度更短(1.0 cm vs 1.6 cm,Z=-5.489,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术者双孔法在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叶外型肺隔离症中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小患者胸壁切口的长度、节省患者的住院费用,更加符合当今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 or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TAPVD or TAPVC)是一类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房间隔或室间隔分流通道较小或(和)合并垂直静脉梗阻时,应予心外科急症或亚急症手术,往往病情危重,
目的探讨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在分期治疗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Mc Goon指数0.94±0.27)患儿8例,手术年龄10 d^11个月,平均(3.2±4.7)个月。通过建立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恢复肺动脉前向血流。术后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当肺动脉发育满意,Mc Goon指数达到根治标准时实施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后早期死亡。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8.5±3.1)个月,肺动脉Mc Goon指数0.92~1.63,平均1.21±0.35,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其中1例术后13个月M c Goon指数为1.63,接受根治手术。1例术后12个月频繁缺氧发作,M c Goon指数1.27,接受根治手术。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顺利,最后一次随访心功能Ⅰ级。其他6例Mc Goon指数尚未达到根治手术标准,继续随访等待根治手术。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患儿早期采用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恢复肺动脉前向血流,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明显促进自身肺动脉发育,可在肺血管发育满意时进行根治手术,临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