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鄢雄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造影
  • 3篇造影剂
  • 3篇微球
  • 3篇细胞
  • 3篇巨噬细胞
  • 3篇超声
  • 3篇超声造影
  • 3篇超声造影剂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前哨
  • 2篇前哨淋巴结
  • 2篇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分子
  • 2篇高分子
  • 2篇GD-DTP...
  • 1篇动物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鄢雄
  • 6篇王志刚
  • 5篇牛诚诚
  • 5篇冉海涛
  • 5篇郑元义
  • 4篇郭大静
  • 4篇张辉
  • 3篇赵建农
  • 3篇余聪
  • 1篇钟维佳
  • 1篇冉立峰
  • 1篇张霞
  • 1篇敖梦
  • 1篇邱秋
  • 1篇张凤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医学会超...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增强扫描评估HIFU治疗原发骨肉瘤的短期疗效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估MR平扫和增强扫描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骨肉瘤短期疗效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骨肉瘤患者HIFU治疗前后的MR平扫和增强图像,观察病灶HIFU治疗前后的信号变化和强化特点。结果 HIFU治疗前11例原发骨肉瘤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强化。HIFU治疗后病灶T1WI信号增高,T2WI信号减低;8例治疗1个月后病灶未见强化,其周围区域见条带样强化,3~4个月后呈线样强化;1例治疗1个月后在病变骨干内见片状强化;1例治疗1个月后在病灶边缘出现结节样强化,再次HIFU治疗后强化消失,病灶周围见条带状强化;1例治疗后与治疗前强化形式相似,再次HIFU治疗后病灶未见强化,周围出现线样强化带。结论 MR增强扫描能准确评估原发骨肉瘤HIFU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根据常规MR平扫的信号改变不能准确判断肿瘤完全坏死或残留。
鄢雄余聪郭大静赵建农冉立峰
关键词:骨肿瘤磁共振成像
载苏丹黑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增强兔淋巴结显影的初步实验研究
牛诚诚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张辉鄢雄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间质瘤1例报道
2010年
患者,男,55岁,因"间断黑便19年,再发7个月"入院.19年前不明原因出现黑便,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治后缓解.其后多次复发.本次入院前7个月再次出现黑便,自行服药(具体不详)后缓解.入院前10 d出现不明原因返酸、烧心.入院查体:贫血貌,心肺及腹部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大便隐血阳性;血常规示重度贫血(HGB56 g/L);肝功能异常[碱性磷酸酶(ALP)369 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415 U/L,总胆红素(TB)35.4/μmol/L,结合胆红素(CB)24.4μmol/L,游离胆红素(UCB)11.0μmol/L];肿瘤标志物阴性;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CT示胰头区占位性病变,胆总管受压扩张,胰管不扩张,考虑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或胰头癌可能.经内科治疗出血停止遂转外科手术.
邱秋张凤鄢雄张霞
关键词:间质瘤Γ-谷氨酰转移酶胃镜诊断入院查体阳性体征
载苏丹黑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增强兔淋巴结显影的初步实验研究
SB-PLGA超声造影剂是一种良好的肿瘤淋巴结显影剂。淋巴结内巨噬细胞吞噬造影剂后导致造影剂在淋巴结内滞留和聚集可能与其增强淋巴结显影的机制有关,同时苏丹黑是一种良好的脂溶性药物的载药模型,很好的模拟了载肿瘤药物的高分子...
牛诚诚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张辉鄢雄
关键词:淋巴结肿瘤超声造影剂前哨淋巴结
载苏丹黑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增强兔淋巴结显影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制备一种载染料苏丹黑的聚乳酸羟基乙酸高分子超声造影剂(SB-PLGA),研究其增强兔肿瘤淋巴结显像的效果及作为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示踪剂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载苏丹黑的高分子超声造影...
牛诚诚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张辉鄢雄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巨噬细胞动物实验
扩散张量成像轴向弥散和放射弥散在脑白质疏松症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DTI轴向弥散(DA)和放射弥散(DR)在脑白质疏松症(L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LA患者行DTI,测量LA病灶以及病灶周围看似正常白质区(NAWM)弥散特征向量值,计算DA值和DR值。结果 LA病灶在特征向量图上表现为较NAWM稍高信号,LA病灶DA值和DR值高于灶周NAW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侧脑室前角LA病灶DR值高于后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白质半卵圆中心LA病灶DR值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的DA和DR可以初步揭示LA的微结构变化,是无创性检测LA病理改变的潜在工具。
鄢雄郭大静余聪钟维佳赵建农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扩散磁共振成像
载超顺磁性氧化铁和DiI荧光高分子微球巨噬细胞MR成像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制备载超顺磁氧化铁(SPIO)纳米粒和DiI荧光高分子微球(DiI-SPIO-PLGA),探讨其作为MRI对比剂体外巨噬细胞成像的效果和作为荧光示踪剂体外示踪巨噬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DiI-SPIO-PLGA微球,并检测其理化性质。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与DiI-SPIO-PLGA微球共孵育12 h后行普鲁士蓝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将吞噬了微球的细胞和空白细胞分别重悬于0.5 ml 1%琼脂糖Eppendof管中,行MR扫描。结果所得样品为外壳装载SPIO颗粒和DiI荧光的微球,粒径(868.00±68.73)nm。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细胞内都有蓝染颗粒分布,部分区域聚集成堆;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有大量红色微球。MRI显示吞噬了DiI-SPIO-PLGA微球的实验组管内信号显著降低,管内信号值/背景信号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iI-SPIO-PLGA微球能有效加强MR成像效果,荧光信号强烈,可同时作为MRI阴性对比剂和荧光示踪剂。
牛诚诚郑元义鄢雄郭大静赵建农冉海涛王志刚
关键词:超顺磁性氧化铁荧光标记高分子微球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钆喷酸葡甲胺微球的优化制备和弛豫性能研究
目的:制备PLGA包裹Gd-DTPA微球的MRI对比剂,重点研究其弛豫性能、体外释放规律,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为MR分子影像学探针制备打下研究基础。   方法:⑴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水/油/水,W/O/W)制备PLGA...
鄢雄
关键词:PLGA微球弛豫GD-DTPA水相
文献传递
载苏丹黑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增强兔淋巴结显影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制备一种载染料苏丹黑的聚乳酸羟基乙酸高分子超声造影剂(SB-PLGA),研究其增强兔肿瘤淋巴结显像的效果及作为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示踪剂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载苏丹黑的高分子超声造影...
牛诚诚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张辉鄢雄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高分子前哨淋巴结巨噬细胞示踪剂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Gd-DTPA微球的弛豫性能和体外释放规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Gd-DTPA微球制成Gd-PLGA,观察其弛豫性能、体外释放规律,为构建靶向MR分子探针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水/油/水)制备Gd-PLGA,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d-DTPA含量,以离心法测量Gd-PLGA微球包封率。采用MR扫描仪测定T1,计算Gd-PLGA微球的弛预率(R1);在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和双蒸水环境下(双蒸水组)模拟Gd-PLGA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成功制备出Gd-PLGA,被包裹的Gd-DTPA为15.00 mg,包封率为31.99%,包裹后R1弛豫性能下降(P=0.008)。体外释放规律研究发现微球在双蒸水环境释放量多于PBS,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组间单位时间累计释放曲线形态相似。结论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成功制备出Gd-PLGA,Gd-DTPA被PLGA包裹后R1下降,释放规律与其他PLGA微球体系相似。
鄢雄郭大静余聪王志刚敖梦
关键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钆DTPA磁共振成像对比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