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婵

作品数:21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颗粒物
  • 4篇页岩
  • 4篇孔隙
  • 2篇血压
  • 2篇四川盆地
  • 2篇盆地
  • 2篇氩离子
  • 2篇微观孔隙
  • 2篇微观孔隙结构
  • 2篇穆斯堡尔
  • 2篇穆斯堡尔谱
  • 2篇纳米颗粒物
  • 2篇颗粒物中元素
  • 2篇孔隙结构
  • 2篇高血压
  • 2篇肺部
  • 2篇大气颗粒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等离子体波
  • 1篇等离子体波导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上...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作者

  • 21篇金婵
  • 7篇王建强
  • 7篇李燕
  • 6篇张桂林
  • 5篇姜政
  • 5篇汪丽华
  • 3篇林俊
  • 3篇彭岚
  • 3篇李玉兰
  • 3篇王彦飞
  • 3篇刘卫
  • 3篇王羽
  • 3篇王羽
  • 2篇陆文忠
  • 2篇李爱国
  • 2篇汪丽华
  • 2篇王芳
  • 2篇宋伟民
  • 2篇蒋蓉芳
  • 2篇王羽

传媒

  • 5篇岩矿测试
  • 3篇核技术
  • 1篇物理学报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红外技术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2007年全...
  • 1篇北京同步辐射...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同步XANES谱研究交通来源颗粒物中铅的化学种态
采集上海某隧道三个不同位置PM10颗粒物,以此研究交通来源颗粒物中铅元素的浓度和化学种态。ICP-MS测量结果显示:隧道外颗粒物中铅的含量(939.4±20.6ppm)比隧道内颗粒物中铅的含量(308.1±1.8ppm)...
金婵李玉兰张桂林谈明光李燕
文献传递
应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研究四川九老洞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被引量:35
2015年
微观孔隙结构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点,而扫描电镜方法无法识别机械抛光中由于页岩硬度差异所造成的不规则形貌。本文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对四川威远区块九老洞组页岩进行研究,发现了三种孔隙类型:1无机孔以粒间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为主,同时发育晶间孔和生物孔,孔径主体100~500 nm;2有机孔受控于热成熟度或有机黏土复合体,孔径范围数十纳米至数微米;3微裂缝包括成岩收缩裂缝、高压碎裂缝、构造裂缝和人为裂缝,缝宽数微米,缝长数微米至数十微米。研究表明无机孔和微裂缝是九老洞组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
王羽金婵汪丽华王建强姜政王彦飞普洁
关键词:微观孔隙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四川盆地
利用纳米透射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研究页岩有机孔三维结构特征被引量:14
2017年
页岩纳米级孔隙的三维结构特征直接决定页岩气微观渗流机理,是完善页岩储层流动模型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孔样品(直径约7μm)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同步辐射纳米CT和实验室纳米CT重建有机孔三维空间结构,针对两个装置获得的孔隙结构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孔样品呈蜂窝状,孔隙度约60%,连通性较好;孔径分布呈双峰模式,集中于60~150nm和500~1400 nm;孔径大于500 nm的孔隙对样品的总孔隙度贡献较大。(2)同步辐射纳米CT与实验室纳米CT结果相较,孔隙度和孔隙总数两参数基本一致,喉道总数和喉道半径偏差较大;孔径分布和配位数分布规律虽然类似,但具体数值存在明显差异,值得进一步深入比较分析和研究。(3)纳米CT方法在页岩纳米孔隙三维结构表征方面存在阈值划分难度大与扫描视场过小的问题,可从切片重构算法、三维数据处理、表征单元体三方面进行改进。
王羽王羽汪丽华汪丽华王建强姜政
上海地区PM_(10)和PM_(2.5)中铁元素的种态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本工作采集了上海市吴淞、南汇和人民广场三个典型地区的PM10、PM2.5样品,对这些颗粒物样品进行穆斯堡尔光谱测量,研究了PM10、PM2.5样品中铁元素的化学种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气颗粒物中铁元素主要以α-Fe2O3、Fe3O4、铁的硫酸盐以及少量的α-FeOOH的形式存在。
金婵张桂林李爱国彭岚陆文忠李燕张元茂山祖慈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穆斯堡尔谱
^(59)Fe标记的纳米颗粒物从大鼠肺部的渗透过程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超细颗粒物四氧化三铁模拟不溶性大气超细颗粒物对高血压模型大鼠的作用,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液及其他器官的放射性分布,研究超细颗粒物在肺部的清除规律和进入体内的代谢途径。实验发现,无论是高血压动物还是正常动物,超细颗粒物能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然后进入肝脏参与体内代谢,最后由肠道排出体外。高血压实验组超细颗粒物通过肺部进入血液明显快于对照组,但高血压组对超细颗粒物的排泄明显要慢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由于不溶性超细颗粒物更易通过肺部进入体内又比较难于排除出体外的原因,超细颗粒物对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的病人比正常人群有着更大的危害,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可能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易感人群。
梁峰李超赵金镯蒋蓉芳林俊刘卫金婵宋伟民范我张桂林李燕
关键词:高血压纳米颗粒物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被引量:6
2021年
红外小目标检测因其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空中目标探测与跟踪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目前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在复杂背景下检测准确率低、虚警率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端到端红外小目标检测模型(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 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MFSSD)。考虑到红外小目标的特点,通过细化和融合特征图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特征融合模块,通过SP模块提高特征图不同通道的相关性,3种不同序列红外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红外小目标检测中的平均检测精度高达87.8%。与传统的多尺度目标检测算法相比,准确率和召回率都有显著提高。
王芳王芳伍博于坤金婵金婵卢颖慧
关键词:红外小目标SSD
用XAFS谱研究隧道颗粒物中元素的种态
本文用XAFS谱研究了上海某隧道内外3个不同位置的PM10颗粒物样品中铁和铅元素的化学种态.运用IFEFFIT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显示:隧道不同位置的颗粒物中铁主要以氧化亚铁、硝酸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种态...
金婵刘涛邹杨张桂林谈明光彭岚李玉兰陆文忠李燕谢亚宁
关键词:颗粒物
文献传递
59Fe标记的纳米颗粒物从大鼠肺部的渗透过程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超细颗粒物四氧化三铁模拟不溶性大气超细颗粒物对高血压模型大鼠的作用,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液及其他器官的放射性分布,研究超细颗粒物在肺部的清除规律和进入体内的代谢途径。实验发现,无论是高血压动物还是...
梁峰李超赵金镯蒋蓉芳林俊刘卫金婵宋伟民张桂林李燕
关键词:高血压纳米颗粒物
文献传递
4-氨基-1,2,4-三氮唑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对Au(Ⅲ)的吸附机理
2020年
利用预辐射接枝技术将4-氨基-1,2,4-三氮唑(ATZ)引入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上,制备成4-氨基-1,2,4-三氮唑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g(-GMA-ATZ))。探讨溶液初始pH对UHMWPE-g(-GMA-ATZ)纤维吸附Au(III)的影响和ATZ改性UHMWPE纤维对Au(III)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在Au(III)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剂为2 g/L的条件下,当溶液pH=2.0时,Au(III)的吸附效率达到了98.7%;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结果显示金元素主要以金单质颗粒存在于纤维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发现吸附Au(III)后亚氨基团(−NH−)消失,羧基产生。综合得到UHMWPE-g(-GMA-ATZ)纤维对Au(III)的吸附机理是基于Au(III)与纤维上的−N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伴随着羧基的生成,同时Au(III)被还原为Au(0)。该功能纤维开辟出一种简单高效的从废水中回收贵金属元素的有效途径。
梁育林魏向军庞利娟曾建荣金婵李燕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AU(III)
非对称银膜多孔硅-氟化钙等离子体波导及其波导灵敏度特性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研究了一种非对称银膜多孔硅-氟化钙混合等离子体波导,并对其模式特性和波导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波导中两个不同偏振态基模(PM 1和PM 2)的有效折射率、传输损耗、归一化有效模场面积、品质因数和波导灵敏度,并对几何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中红外波长3.5μm附近,非对称银膜多孔硅-氟化钙混合等离子体波导具有良好的模场约束能力和低损耗特性;此时,PM 1和PM 2的归一化有效模场面积分别为0.30和0.52,传输损耗分别为0.019 dB/μm和0.016 dB/μm,品质因数分别为1335.54和1594.99,波导灵敏度分别为0.080和0.064.通过制造容差分析可知,非对称银膜多孔硅-氟化钙混合等离子波导在±10 nm的制造容差范围内保持了良好的模式特性和传感特性.非对称银膜多孔硅-氟化钙混合等离子体波导结构简单,损耗小,易于实现表面等离子体传感,为无标记生物化学传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另外,波导的非对称结构也可用于模式偏振态变换.
王芳王芳李传强马涛卢颖慧马涛金婵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