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流行区,HB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是HBV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其中大多数育龄期的乙肝女性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的HBV母婴阻断成了临床愈发关注的问题。实践中,即使HBsAg阳性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仍有5%-10%的新生儿感染HBV,尤其母亲为HBe Ag阳性、高病毒载量者。因此,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欧洲肝病学会(EASL)和英国国立优质卫生和保健研究所(NICE)指南推荐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在妊娠晚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替比夫定进行母婴阻断,减少新生儿感染HBV的机率,但目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和预防策略尚未达成共识,尤其是母乳喂养和分娩方式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谨从HBsAg筛查、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阻断方法、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如何优化管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并对未来HBV母婴阻断的研究进行展望。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产妇应用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期间哺乳婴儿的安全性,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流程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妊娠期服用TDF行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且产后继续服用的产妇70例为研究对象,产后按照有无哺乳意愿分为哺乳组(42例)和人工喂养组(28例),观察两组产妇与新生儿围产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访至产后72周,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产后28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及HBV DNA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HBs Ab)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产后28周、48周与72周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等智力发育指标与身长、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结果产后28周两组婴儿HBs Ag和HBV DNA阳性率均为0%,哺乳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HBs 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0,P=0.267)。哺乳组女婴28周和48周身长显著高于中国标准值,28周、48周和72周体重数值均高于中国标准值,哺乳组男婴48周体重高于中国标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时间点体格发育指标与中国标准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喂养方式婴幼儿上述指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8周不同喂养方式婴儿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732)。哺乳组婴儿产后28周和48周的MDI及PDI值高于人工喂养组,产后72周两组幼儿的MDI和P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诺福韦酯抗HBV治疗的产妇哺乳不增加HBV母婴传播率,且初步显示婴幼儿安全性良好。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HBsAb)作为可中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保护性抗体,在预防HB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HBsAb的保护力至少可持续30年,但对于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的高危儿童,临床观察到仍存在HBV再感染的风险。因此本文针对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婴幼儿在联合免疫后HBsAb的应答情况、免疫后HBV再感染情况及加强免疫的相关建议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及是否需要加强免疫等热点问题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