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森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三维有限元
  • 2篇摇椅
  • 2篇上颌
  • 2篇前牙
  • 1篇牙模型
  • 1篇正畸
  • 1篇正畸临床
  • 1篇三维有限元分...
  • 1篇三维有限元模...
  • 1篇三维有限元应...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上前牙
  • 1篇生物力学
  • 1篇氢氟酸
  • 1篇颌面
  • 1篇颌面骨
  • 1篇微观形貌
  • 1篇面骨
  • 1篇磨牙
  • 1篇磨牙压低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口腔...
  • 2篇长春市口腔医...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作者

  • 5篇闫森
  • 5篇朱宪春
  • 3篇史学明
  • 3篇张娴
  • 2篇台银霞
  • 2篇吴佩蓉
  • 2篇刘畅
  • 1篇张星

传媒

  • 3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上颌种植钉配合摇椅曲内收上前牙的位移趋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改变摇椅曲的曲度和游离牵引钩的高度,分析使用种植钉配合摇椅曲整体内收前牙时该力学体系对磨牙压低作用的成因和力学机制。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并用Mimics 10.0建模软件建立上牙列及其支持组织,以及不同曲度摇椅曲(5°、10°、15°、20°、25°)和不同高度牵引钩(2.1、4.0、5.5 mm)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1.5 N向后的内收力,分析上颌各牙齿的位移趋势。结果摇椅曲使切牙唇倾压低、远中直立和近中唇向扭转,尖牙唇倾升高、近中倾斜和近中唇向扭转,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颊倾压低、远中直立和近中唇向扭转。随着摇椅曲曲度的增加,磨牙的位移趋势增加;但随着牵引钩高度的增加,磨牙的位移趋势减少。结论摇椅曲曲度增加,磨牙被压低的程度增加;游离牵引钩高度增加,磨牙被压低的程度降低。5°的摇椅曲配合5.5 mm的游离牵引钩,磨牙被压低的程度最小。
吴佩蓉朱宪春闫森张娴史学明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磨牙压低
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骨缝实体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在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建立与上颌骨生长密切相关的4条骨缝实体模型。方法以1名个别正常、牙周组织健康、无颞下颌关节疾病的16岁女性为建模素材,应用螺旋CT扫描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颌面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额颌缝、颧颌缝、颞颧缝、翼腭缝4条与上颌骨生长有关的骨缝实体模型。结果生成了具有86 575个节点、485 915个单元的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包括额颌缝、颧颌缝、颞颧缝、翼腭缝4条实体骨缝。结论获得了生物相似性良好的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刘畅朱宪春张星台银霞闫森
关键词:生物力学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上颌种植钉配合摇椅曲内收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改变摇椅曲度和游离牵引钩高度来分析牙齿的受力情况。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Mimics建模软件和Ansys分析软件,建立上牙列及其支持组织、以及不同曲度摇椅曲(5°、10°、15°、20°、25°)和不同高度的牵引钩(2.1mm、4.0mm、5.5mm)模型,施加1.5N向后的内收力。结果:牙齿受到的应力值大于牙周膜,牙齿应力集中区主要在托槽和颊面管区域,牙周膜主要在牙颈部。尖牙受到的应力值最大,其次是侧切牙。结论:牙齿和牙周膜所受到的最大应力都是随着摇椅曲和游离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吴佩蓉朱宪春闫森张娴史学明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
三维数字化牙模型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化牙模型在错畸形诊断及矫治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评价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错畸形患者一名,全口洁牙后取硅橡胶印模,灌注石膏模型,三维激光扫描仪多角度扫描模型获取三维点云数据...
闫森朱宪春台银霞王丽泉张娴
文献传递
不同处理方法对瓷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瓷表面处理方法对瓷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方法制备6组金属烤瓷试样,分别在瓷表面进行如下处理:A组不作处理(对照组),B组采用质量分数9.6%氢氟酸(HF)酸蚀,c组用金刚砂车针与HF联合处理,D、E、F组分别用0.75、1.05、1.45W的Nd:YAG激光与HF联合处理。处理后的试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观察其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处理后瓷表面的微观形貌不同;E组经1.05w的Nd:YAG激光与HF联合处理,瓷表面可见网格形裂纹,裂纹的侧壁及底部布满类圆形小孔,裂纹内壁圆钝,并且观察到直径约为20“m的圆形弹坑样结构,其内壁附有直径为1~5txm不等的圆形隐窝,形成倒凹结构。结论能量参数为1.05W的Nd:YAG激光与9.6%HF联合处理瓷面后可使瓷面均匀粗化,是一种有效的瓷表面处理方法。
台银霞朱宪春闫森刘畅张娴史学明
关键词:表面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氢氟酸NDYAG激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