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雄
- 作品数:39 被引量:166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产生机制及其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 2021年
-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诊断明确时常常伴有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PVTT形成的原因复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HCC患者细胞基因的改变或者体内内环境的变化等原因相关。目前PVTT的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本身,较少涉及到内环境的相关因素。本文总结了目前PVTT产生机制研究的进展,同时阐述了PVTT介入治疗的现状。
- 张浩阎雄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
- 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 opic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ITP患者在腹腔镜下采用解剖二级脾蒂的方法,超声刀切开脾蒂浆膜,自下而上沿脾脏逐支分离脾动、静脉的二级分支,Hem—O—lok结扎夹钳夹2道,在两结扎夹之间用超声刀离断,切除脾脏。结果41例患者均完成LS,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180min,术中出血量50~800ml。术中发现并切除副脾7例,2例患者术中脾蒂改为Endo—GIA切割离断。住院时间4~9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血小板明显上升,5—7d到达高峰。随访3~20个月,总有效率达到85.4%(35/41)。结论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LS治疗ITP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 孔宪炳阎雄杜成友王建渝刘林陈建斌
-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抑癌基因maspin在肝癌中的蛋白表达与uPA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 <正>目的研究抑癌基因 maspin 在肝癌中的表达与 uPA 的相关性,并讨论其在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4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30例肝癌病人和30例来源于外伤及非肝病患者的正...
- 阎雄
- 文献传递
- γ-谷氨酰转移酶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γ-GT水平,以正常值为分界点,分为正常值组(﹤36 U/L,n=77)和高水平组(≥36 U/L,n=110)。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γ-GT正常值组和高水平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γ-GT水平正常值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为68.83%,高于高水平组患者的5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为Ⅲ期、γ-GT水平≥36 U/L、肿瘤直径≥3 cm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肿瘤直径≥3 cm、γ-GT水平≥36 U/L是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γ-GT水平正常值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率高于高水平组,γ-GT水平、TNM分期和肿瘤直径是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代鸿华张高明杨慧林王智阎雄
- 关键词:Γ-谷氨酰转移酶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
- 抑癌基因maspin在肝癌中的蛋白表达与AFP的相关性和其临床意义
- 2008年
-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maspin在肝癌中的蛋白表达与AFP的相关性,并讨论其在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4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30例肝癌病人和30例来源于外伤及非肝病患者的正常肝组织(Normaltissue,NT)、癌旁组织(Paratumor tissue,PT)和肝癌组织(Tumor tissue,TT)中maspin和AFP的蛋白表达,检测其面密度(Aeraldensity,AD)。结果:(1)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maspin蛋白的面密度分别是20712.48±1826.28,7347.40±441.16,85.68±19.81,而AFP蛋白的面密度分别是66.00±10.70,7005.04±335.69,13094.00±516.3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maspin和AFP的相关性比较,Perason系数=-0.9815,r为负值。结论: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maspin的蛋白表达,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正常肝组织表达最高,在癌旁组织中表达较低,而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最低;而AFP的蛋白表达却正好相反;maspin蛋白和AFP蛋白呈负相关,maspin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因此maspin可以作为判断肝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 阎雄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AFP免疫组织化学
- 基于微课理论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 2017年
- 本文对基于微课理论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对大数据时代民族地方高校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提供一些前期资料,从而为跨越地域、学校之间的鸿沟,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尽绵薄之力。
- 秧茂盛向志钢阎雄张红宾王灵刘晓凤杜建林罗家顺
- 关键词:大数据教学模式
-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14年
- 1991年,Delaitre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此后短短20多年时间里,LS发展迅速,凭借其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目前,LS已被公认为微创治疗脾脏相关疾病的"金标准"[1].本文就LS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手术要点、疗效评价及其并发症作一综述.
- 黄军伟洪明阎雄
-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适应证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微创治疗手术要点
- 抑癌基因maspin在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有增加的趋势,肝癌的浸润和转移常常是治疗失败以及影响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肝癌的浸润、转移受到许多特殊基因的调控,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涉及...
- 阎雄
- 关键词:抑癌基因MASPIN肝癌肿瘤抑制肝癌转移细胞凋亡
- ABO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术后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系统评价ABO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ABO-I LDLT)术后的疗效,并与ABO血型相合活体肝移植(ABO-C LDLT)相比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集关于ABO-I LDLT及ABO-C LDLT疗效对比的文献。根据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文献432篇,按纳入标准筛选共纳入6篇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ABO-I LDLT组与ABO-C LDLT组的受体及移植物术后1、3、5年存活率和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O-I LDLT组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和肝动脉栓塞发生率均高于ABO-C LDL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2.08,95%可信区间(CI)1.25~3.45,P=0.005;OR=2.24,95%CI 1.03~4.89,P=0.04)。结论与ABO-C LDLT相比,ABO-I LDLT疗效稍差,但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
- 刘强罗芳标阎雄罗诗樵杜成友
- 关键词:活体供体血型不合ABO血型系统META分析胆道并发症
- 中晚期肝癌转化治疗方法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手术切除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获益的主要手段,但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时机。转化治疗可通过介入或系统疗法将不可切除肝癌转化为可切除肝癌,为这类患者提供手术机会。介入疗法为中晚期肝癌一线治疗手段,传统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不断改进的同时,也衍生出肝动脉放射栓塞术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在肝癌转化治疗上均取得了不错的转化效果。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代表的系统疗法也在肝癌转化治疗相关研究中取得突破。介入疗法联合系统疗法的转化治疗方案正逐步应用到临床研究中并体现出不错的前景。
- 何龙阎雄
- 关键词:免疫疗法靶向疗法介入疗法肝细胞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