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济璞

作品数:24 被引量:246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变质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化学特征
  • 5篇构造环境
  • 5篇变质岩
  • 4篇地层
  • 4篇地质
  • 4篇早古生代
  • 4篇古生代
  • 3篇北部
  • 2篇地层划分
  • 2篇新元古代
  • 2篇岩带
  • 2篇元古代
  • 2篇杂岩
  • 2篇造山带
  • 2篇中北部
  • 2篇三叠

机构

  • 24篇广西区域地质...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青海省地质调...

作者

  • 24篇陆济璞
  • 13篇许华
  • 11篇覃小锋
  • 10篇李江
  • 10篇李乾
  • 10篇唐专红
  • 9篇张能
  • 8篇胡贵昂
  • 8篇周府生
  • 6篇夏斌
  • 6篇李玉坤
  • 5篇唐娟红
  • 4篇黄位鸿
  • 2篇康云骥
  • 2篇陆刚
  • 2篇白艳萍
  • 2篇黎春泉
  • 2篇周秋娥
  • 1篇汤新田
  • 1篇刘燕学

传媒

  • 4篇地质通报
  • 3篇广西地质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华南地质与矿...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2005年青...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第三届华南青...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1999
  • 1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尔金碰撞造山带西段的构造特征被引量:36
2006年
根据阿尔金山西段前早古生代变质岩的岩石组成、沉积建造、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历史、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将阿尔金碰撞造山带西段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北阿尔金地块、中阿尔金地块(包括英格里克构造-蛇绿混杂岩带、肖鲁克·布拉克高压变质岩带和塔什萨依玉石矿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带)和南阿尔金地块(包括南阿尔金中—新元古界隆起带和阿尔金南缘复合构造-蛇绿混杂岩带)。提出该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前长城纪古陆核形成阶段、长城纪—青白口纪不同基底联合阶段和早古生代洋陆转换阶段3个阶段的构造演化。
覃小锋李江陆济璞许华胡贵昂周府生李乾
关键词:碰撞造山带
藏北红脊山地区角闪岩相变质地层的划分及时代被引量:2
2009年
关于藏北羌塘中北部地区的变质地层的划分及其时代归属一直有不同的认识。红脊山地区出露的猫耳山岩组是一套由变质碎屑岩夹变质基性火山岩、大理岩和少量硅质岩组成,遭受了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改造的地层体,泥质变质岩中出现了十字石、蓝晶石、石榴石、角闪石等变质矿物,是羌塘中北部地区出露面积较大,变形强变质较深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其岩性组合、变质特征以及形成的构造环境均与上石炭统擦蒙组、展金组有明显的区别,二者之间为断层接触关系。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猫耳山岩组是弧后盆地沉积的产物。获得角闪片岩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值401±18M a,可能代表了猫耳山岩组的沉积时代,也是红脊山地区早泥盆世或更早的地质时期发生了一次弧后盆地扩张作用与沉积演化的年代学记录。
陆济璞张能唐专红荣红汤新田
关键词:地层划分弧后盆地
阿尔金碰撞造山带西段的构造特征
根据阿尔金山西段前早古生代变质岩的岩石组成、沉积建造、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历史、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将阿尔金碰撞造山带西段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北阿尔金地块、中阿尔金地块(包括英格里克构造-蛇绿混杂岩带、肖鲁克·布拉克高压...
覃小锋李江陆济璞许华胡贵昂周府生李乾
关键词:碰撞造山带
文献传递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早古生代绿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被引量:19
2007年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混杂岩伴生有大量较为新鲜的绿片岩构造岩块。对绿片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其原岩属于基性火山岩类(拉斑玄武岩类),并存在洋岛(板内)型(OIB)、洋中脊型(E-MORB)和火山弧型(IAT)三类玄武岩。E-MOR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的TiO2含量均较低,为0.93%~1.75%,平均1.34%;P2O5含量为0.09%~0.15%,平均0.13%;高场强元素Zr为79×10-6~146×10-6,Hf为2.6×10-6~3.5×10-6,Nb为6.6×10-6~15.3×10-6,轻稀土呈亏损-略富集型,具洋中脊玄武岩特征。IAT型TiO2含量比E-MORB型更低,为0.4%,P2O5为0.08%;高场强元素Zr为56×10-6,Hf为1.6×10-6,Nb为5.9×10-6,轻稀土呈略富集型,具岛弧型玄武岩特征。而OIB型均富集TiO2,含量为1.96%~3.08%,平均2.49%;P2O5为0.23%~0.34%,平均值0.26%;高场强元素Zr为204×10-6~237×10-6,Hf为4.2×10-6~7.2×10-6,Nb为14.6×10-6~22.1×10-6,轻稀土呈富集型,具洋岛(板内)玄武岩特征。OIB、E-MORB和IAT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早古生代阿尔金南缘可能存在过洋盆。
覃小锋夏斌李江陆济璞许华周府生胡贵昂李乾
关键词:绿片岩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辉绿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被引量:17
2008年
对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辉绿岩墙群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区辉绿岩墙群为拉斑系列岩石,其主量元素以中等TiO2(1.19%~1.59%)、高MgO(5.51%~7.88%)、贫K2O(0.04%~0.84%)和P2O5(0.10%~0.20%)、Na2O〉K2O为特征;高场强元素(HFSE)丰度特征显示其为E-MORB型或过渡型玄武岩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显著[(La/Yb)N=1.93~3.61,LREE/HREE:3.01~4.10],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略富集型。结合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综合分析推测,它们可能形成于一种裂谷向MORB环境过渡的构造环境,即初始小洋盆构造环境。
覃小锋夏斌李江陆济璞许华周府生胡贵昂李乾
关键词: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岩系的变质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一早古生代变质岩系为一套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并形成绢云母-白云母带、黑云母带和石榴石-角闪石带3个递增变质带。通过对石榴石-角闪石带变质作用P-T轨迹的深入研究表明,其经历了3个阶段变质作用:即经历了俯冲碰撞深埋到30~35km深度的中高压变质作用(M1),压力可达7.27×10^8~9.63×10^8Pa;随后经历了快速抬升所导致的近等温降压变质过程(M2),压力降至4.1×10^8~5.62×10^8Pa;晚期经历了降温降压退变质作用(M3)。整个过程为顺时针方向演化的P—T轨迹,其地质动力学过程属于较典型的板块俯冲碰撞→抬升模式,表明阿尔金南缘构造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俯冲碰撞及碰撞后的快速抬升过程。
覃小锋夏斌李江黎春泉陆济璞许华周府生胡贵昂李乾
关键词:高压变质作用
桂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51
2013年
桂西北变质基底四堡群及上覆地层丹洲群之间存在着角度不整合,而丹洲群与南华纪地层之间为平行不整合,说明它们是隶属三个构造域的产物。其地层时代的定位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的对比,也制约着华南地区沉积盖层的地质关系。根据丹洲群合桐组凝灰岩锆石U-Pb年龄(801±3)Ma、拱洞组锆石U-Pb年龄(786±6)Ma、南华系长安组的底界年龄(778±5)Ma和大塘坡组年龄(661±7)Ma,结合从桂北地区四堡群顶部沉积地层中凝灰砂岩获得的锆石U-Pb年龄(842±13)Ma和侵入四堡群火成岩锆石U-Pb年龄(834±4)Ma,将四堡群变质砂板岩明确定为形成于820 Ma之下的地层。该年龄对南华纪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高林志陆济璞丁孝忠王汉荣刘燕学李江
关键词:四堡群凝灰岩锆石SHRIMP定年
变质岩区构造地层单位划分及鉴别标志探讨被引量:3
1999年
文章提出了构造地层单位中“岩群 -岩组 -岩段”和“片麻岩套 -片麻岩”实质上就是正常的“群 -组 -段”或“超单元 -单元”与杂岩之间的过渡类型。以此认识为基础 ,根据变质岩系遭受改造和再造作用的主因、方式、强烈程度以及原岩类型等的不同 ,把构造地层单位划分为两大套 4种基本类型 ,并对其鉴别标志、等级体系划分等予以总结和探讨。
覃小锋陆济璞陆国斌
关键词:变质岩区
“天堂山地体”初探被引量:3
1998年
文章提出天堂山地体是一个由变形变质花岗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的变质地体,形成于寒武纪。东吴运动,天堂山地体右旋扭动向北运动,最终与钦州地体发生拼合。两地体之间的构造分界线是灵山构造带。
康云骥唐娟红陆济璞
关键词:变质地体桂东南地体变质岩
藏北大横山—弯岛湖一带的中—晚三叠世地层——对若拉岗日构造带地质演化的地层学制约被引量:6
2006年
在藏北大横山地区二岔沟一带的硅质岩、硅质泥岩中首次发现了拉丁晚期—卡尼早期的放射虫动物群,建立了二岔沟组。二岔沟组在区域上出露比较广泛,并往往与蛇绿岩相伴产出,系蛇绿岩的上覆沉积岩系,根据其中的放射虫化石的时代及获得的蛇绿岩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值232Ma±11Ma,推断蛇绿岩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若拉岗日群的解体和二岔沟组、弯岛湖蛇绿岩的基本特征,表明大横山地区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为多岛洋盆扩张的鼎盛时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的消减闭合、碰撞造山运动形成了大横山构造蛇绿混杂岩带。
陆济璞唐专红李玉坤张能黄位鸿许华
关键词:放射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