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君 作品数:11 被引量:4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的研究 被引量:26 1992年 对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研究证明,它与苹果黑腐皮壳的内子座形态相同,但与外子座形态、菌落色泽、质地、结构、酯酶同工酶谱及寄主反应等均有明显差异。室外人工交互接种,均不发病。室内交互接种均发病,病斑再分离培养所得菌株再测定,上述性状皆不因寄主不同而变异,有明显的稳定性。因此,梨树腐烂病病原菌是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的一个新变种——苹果黑腐皮壳梨变种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 var.pyriY.J.Lu.var.nov.。 陆燕君关键词:腐烂病 病原菌 短小芽孢杆菌A3菌株对泡桐腐烂病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4 1993年 室内平板拮抗作用测定,短小芽孢杆菌A3菌株对泡桐黑腐皮壳的菌丝及分生孢子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圈直径为8~4cm。在林地3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单用A8菌株的发酵液,防冶效果为97.8%;与多菌灵混用为99.4%。均比常用农药福美胂(89.3%)好。A3菌株拮抗物可使泡桐黑腐皮壳菌丝及分生孢子膨大畸形,进而胞壁破裂,内含物外流。 陆燕君 李桂林 赵西珍 宁召臣关键词:短小芽孢杆菌 泡桐 腐烂病 拮抗 山东杨树大斑溃疡病研究 被引量:3 1990年 1984年5月,作者于山东省胶县、昌邑县首次发现杨树大斑溃疡病(Dothichiza populea Sacc. et Briard).重病地块沙兰杨死亡株率达80~90%。病原菌分生孢子发芽的有利条件是在PDA膜上(空气相对湿度100%) 或有营养的液滴、pH6~7、温度25℃及无光的黑暗处,3小时即可发芽,分生孢子存活期较短,仅4~5个月,不能过夏。分生孢子发芽侵入期在4~7月份,病菌是弱寄生菌,有潜伏侵染的特性。该病在3月上、中旬开始发病,4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5月中、下旬病斑停止扩展,秋季不发病。人工于12月份接种,潜育期为2~3个月;3月份接种潜育期30天;4月份为22天。发病轻重与立地条件、栽培管理、雨量及杨树生长强弱有密切关系,与树种也有一定关系。药剂对分生孢子的毒力测定以福美肿、退菌特、代森铵最好。防治应采取以科学的营林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为主的综合防治。 陆燕君 李桂林 张秉新 王小宁关键词:杨树 盘二孢属一新种——花椒盘二孢 被引量:2 1995年 花椒盘二孢Marssonina zanthoxyla Y.J.Lu et G.L.Li sp.nov.是寄生在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上的一种寄生菌,本文有汉文和拉丁文的形态描述和新种的讨论。 陆燕君 李桂林关键词:分类学 泡桐腐烂病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1 1992年 经13种配液毒力测定和86.67公顷林地涂干试验,以25%多菌灵加抗生菌Bacillus sp.防治泡桐腐烂病效果最好,药效达99.4—100%。 陆燕君 李桂林 赵西珍 宁召臣关键词:泡桐 腐烂病 杨树大斑溃疡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990年 杨树大斑溃疡病是欧洲、美洲的重要杨树病害。在我国1978年首先发现于南京林学院苗圃,1979年又发现于辽宁等省,危害甚重。在我省1984年5月作者首次发现于胶县和昌邑县。1986年列为我省林木病虫检疫对象。国内外对此病曾作过一些研究,但在本省尚无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对该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陆燕君 李桂林 张秉新 王小宁关键词:杨树造林 检疫对象 沙兰杨 营林措施 林学 枯梢 松树枝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3 1990年 松枝枯病又名松干枯病、松烂皮病。危害赤松、黑松及油松等多种松树,在我省崂山、昆嵛山、徂徕山、泰山、沂蒙山区及沿海松林中分布较普遍,危害时轻时重。作者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将结果报导如下。 一、症状特点 松枝枯病,一般先在树冠下部的侧枝发病,如蔓延到主干上易引起整株枯死。病枝上的针叶初期呈绿色、黄绿色,后期变褐色枯死;这时病枝皮层内已变褐色腐烂,渐见有集生的黑色菌丝体,并形成了囊盘雏形,后突破木栓层或从叶痕处长出茶绿色或黑褐色,卷曲成丛的子囊盘。 陆燕君关键词:松树 合欢锈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992年 合欢锈病Ravenelia japonica Diet et Syd.为害梢、枝、干、叶及荚果。8月病斑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在水滴上20℃、25℃及30℃发芽率4%、10%及2.7%,34℃时不发芽,18~23℃人工接种潜育期8~13天。9月上中旬至落叶前产生冬孢子堆。苗圃地湿度大发病重,应注意通风透光和8月初用杀菌剂防治。 陆燕君 张秉新 王小宁关键词:合欢 锈病 发病条件 花椒盘二孢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996年 花椒盘二抱为花椒褐斑病的病原菌,是作者近年发现的新种。经室内培养试验,明确该病原菌菌落生长及及分生抱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为: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温度10~30℃均可,25℃最适,好气,pH4.5~5.0为宜,碳源以蔗糖为好,氮源以蛋白胖为好。分生孢子发芽温度为10~30℃,20℃最适,需在水滴或相对湿度100%下才能发芽,pH4~6为宜,不需营养,光照影响不大。由以上结果可了解该病的有关发病规律,并作为防治研究的依据。 陆燕君 李桂林 李士竹 刘振宇 杨雪梅 自孝全 尹旭飞 许金爱关键词:花椒 生物学特性 泡桐腐烂病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991年 泡桐腐烂病在山东、河南等省发生严重。病原菌为Valsapaulowniae Miyabe etHemmi,菌落生长最适温25℃,在0~3℃仍能生长。对碳源利用以麦芽糖及蔗糖为好,氮源以蛋白胨及牛肉膏为好。pH 范围2~4;菌落生长过程中分泌酸。分生孢子与子囊孢子在25℃、有丰富营养与空气及相对湿度100%条件下最易发芽;在0~5℃仍能发芽。以分生孢子出现机率大。伤口侵入,潜育期半月至4个多月,孢子全年可由风雨等传播,侵染期在9月至翌年4月,发病期为10月底至翌年4月下旬,孢子及菌丝在病斑内越冬。枝干有伤口是极重要的发病因素。 陆燕君 李桂林 赵西珍 宁召臣关键词:泡桐 腐烂病 发病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