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道夫

作品数:38 被引量:449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化科学
  • 15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大众
  • 10篇大众文化
  • 9篇约翰·菲斯克
  • 9篇文化
  • 7篇文化研究
  • 6篇媒介
  • 5篇文本
  • 4篇受众
  • 4篇文学
  • 4篇媒介文化
  • 4篇伯明翰学派
  • 2篇大众文化研究
  • 2篇代文
  • 2篇电视观众
  • 2篇雕龙
  • 2篇亚文化
  • 2篇英语
  • 2篇女性
  • 2篇主体性
  • 2篇主义

机构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广州大学
  • 8篇广东技术师范...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职业技术...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广东外语艺术...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挪威卑尔根大...

作者

  • 38篇陆道夫
  • 3篇胡疆锋
  • 1篇邓文华
  • 1篇宋淑芳
  • 1篇史敏
  • 1篇顾红曦
  • 1篇张来民
  • 1篇谢秀娟

传媒

  • 8篇广东技术师范...
  • 5篇郑州师范教育
  • 4篇河南社会科学
  • 4篇学术论坛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重庆工商大学...
  • 2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广东职业技术...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阜阳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8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萨拉·沃特斯《轻舔丝绒》中的女性亚文化风格
2021年
《轻舔丝绒》是英国当代小说家萨拉·沃特斯“维多利亚三部曲”的开篇之作,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生活方式和父权制主宰下的女性边缘化地位等都在这部小说中得以呈现。女性亚文化风格在服饰、场景、语言三个维度上表现了与当时主流文化有所背离的“抵制”与“反抗”因子。女性亚文化风格的形成得益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变革、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外来新观念新文明的冲击,长期受制于父权社会审查和监视的维多利亚女性终于能在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彰显了自我。
陆道夫魏韵玲
关键词:抵制反抗
《文心雕龙》新解
2003年
本文是《文心雕龙》有关问题的专论。在《文心雕龙》中,“气”字被频繁使用,就刘勰的创作论和鉴赏批评的主张来看,“气”在作者、读者和作品之间形成了一种绵延不断、循环往复的“气脉”式的连贯关系,所以,以“生命力”来解释“气”字或许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文心雕龙》的写作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经学文化背景,刘勰本人也有着比较明确而自觉的经学意图,这一点同样体现在“风骨”篇中。“风骨“篇以“体要”为基本前提提出了“风清骨峻”的理想美学规范,使这一范畴具有了以“防文滥”为其现实指向的经学旨趣,这在当时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是务实而深刻的。文章或从“情”和“采”的关系入手,重新阐释“情采”篇,可以看出“情采”篇所谈问题的核心是“情之采”,而非“情与采”,真情的自我表现是一种至上的“采”即“贲象穷白”之“采”。其真情是一种圣情,是承载自然之道的儒家真情。“物色”篇的主旨是“心物交融”,刘勰在文中关于审美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分析,不是一般的“物感”,是在强调“物感”的同时,还强调了心对物的驾驭和统摄,把“随物宛转”和“与心徘徊”视为不可偏废的同一过程。
陆道夫宋淑芳
关键词:《文心雕龙》经学心物交融
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特质论被引量:28
2003年
上世纪60年代形成的伯明翰学派开创了文化研究的一代新风,对当代西方学术界乃至整个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式。虽然伯明翰学派成员繁多,理论庞杂,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但其研究目标和理论旨趣却是基本一致的。他们关注日常生活的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批判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压迫性、虚伪性和欺骗性,积极建构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和批判性的大众文化消费群体,并以此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研究特质。
陆道夫
关键词:伯明翰学派文化文化研究大众文化大众传媒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霸权概念主要是指统治阶级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和领导。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即统治权和领导权,市民社会,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它给文化研究包括大众文化研究带来了崭新的启示意义,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大众文化要么褒扬要么贬抑的看法,使得人们以新的视角去反思大众文化,重新界定大众文化。
陆道夫
关键词:霸权意识形态社会大众文化
英美两国文化研究论争焦点评析被引量:10
2001年
文化研究的论争和探讨源自于 2 0世纪 6 0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40多年来 ,英美学术界一直围绕着文化和社会、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文化霸权、文化符号学研究方法、文化资本等热点问题展开拉锯式的争论。有些争论已经澄清 ,有些仍为悬案。但毋容置疑的是 。
陆道夫
关键词:文化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精英文化
狂欢理论与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研究被引量:83
2002年
作为一种文化模式 ,狂欢节至今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大众文化 ,从好莱坞电影、通俗期刊、电视搞笑肥皂剧、摇滚音乐等等之中都不难发现这种文化的影子。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精髓就在于其狂欢精神的体现 ,亦即狂欢节的全民性、仪式性、平等性和颠覆性。
陆道夫
关键词:狂欢节狂欢理论大众文化摔跤比赛
电视观众:意义和快感的生产者——试论约翰·菲斯克两种经济的电视文化理论被引量:10
2004年
约翰·菲斯克的电视研究主要是在上世纪 80年代完成的 ,以《解读电视》和《电视文化》两本著作以及散见于各学术杂志上的论文为代表成果。菲斯克在自己的电视研究中注重运用符号学方法去研究电视文本、电视观众以及电视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霸权建构关系 ,在他眼里 ,符号学是揭示接受者接受信息认识途径的有效方法 ,而符号学特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 ,特别是其对“意义”的基本认识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决定了他的电视研究对接收者 (也即观众 )的角色予以特别的关注。菲斯克通过对电视的两种经济流程的分析 ,发掘了电视观众创造意义和快感的价值 ,彰显了大众文化潜在的进步力量。
陆道夫
关键词:电视电视观众金融经济文化经济
走向一种媒介文化理论——约翰·菲斯克论文本、受众与体验
本论文尝试考察约翰·菲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由此揭示其作为媒介文化研究理论资源和文化研究路径的借鉴意义。论文认为,菲斯克以文本、受众和体验为核心而展开媒介文化理论研究。论文运用文本分析、文化语境分析及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
陆道夫
关键词:媒介文化电视文本文化语境
中国大学校训英译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广州大学校训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中外大学因为办学理念和教育制度的差异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大学校训文化。但中国大学校训的英译问题长期以来未受重视。随着中国大学办学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大学校训的英译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大学校训的内涵与外延出发,以广州大学校训作为案例,通过比较分析中外大学校训的主题内核与文化特质,重点研究中国大学校训文化在汉译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功能对等或文化适应的英译策略,以期为学界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与参考。
陆道夫黄紫玲陈树澄
关键词:大学校训文化适应功能对等归化直译意译
戴瑞克·德科柯夫媒介文化观述略被引量:1
2003年
众所周知,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文化自身的形态,而且还改变了生存于其中的人类生活本身。与此相应的电子媒介文化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样式,它构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观念,并以此而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观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作为加拿大已故著名思想家麦克卢汉和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学术传人,戴瑞克·德科柯夫充分利用自己驾轻就熟的多学科资源,通过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和科学的实地调查实验,对以电视、电子计算机、国际互联网、虚拟现实和赛伯空间等为载体的电子媒介文化做了富有启迪性和创新性的考察,从而使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得以进一步的充实和发扬光大。
陆道夫
关键词:电子媒介文化心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