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骋

作品数:7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盆地
  • 6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延长组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断缝
  • 2篇油气
  • 2篇油气成藏
  • 2篇油源
  • 2篇油源对比
  • 2篇原油地球化学
  • 2篇源岩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化学特征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成藏
  • 1篇低渗

机构

  • 4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7篇陆骋
  • 3篇张枝焕
  • 2篇李文浩
  • 2篇邓南涛
  • 2篇王付斌
  • 2篇赵双丰
  • 2篇罗梦姣
  • 1篇平宏伟
  • 1篇鲍志东
  • 1篇梁承春
  • 1篇雷涛
  • 1篇唐大卿
  • 1篇刘洛夫
  • 1篇何发岐
  • 1篇李宇翔
  • 1篇邵隆坎
  • 1篇安川
  • 1篇黎小伟
  • 1篇袁春艳
  • 1篇王艳茹

传媒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中生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系统采集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中生界的烃源岩、原油及油砂样品,对它们抽提物中的饱和烃馏分进行GC-MS分析,研究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探讨研究区中生界原油的来源。研究表明:根据姥植比、C30重排藿烷和8β(H)-补身烷相对含量,镇泾地区中生界烃源岩可划分为A1、A2、A3、B 4类,原油可划分为Ⅰ、Ⅱ2类。Ⅰ类原油来自深湖相沉积相带的长7油页岩(A1类),Ⅱ类原油来自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带的长7暗色泥岩(A2类)。长7油页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各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来自该烃源岩。
邓南涛张枝焕王付斌梁全胜李宇翔李文浩陆骋赵双丰罗梦姣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生物标志化合物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原油密度大、黏度高的特点,通过开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进行了原油稠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彬长区块的高黏度原油是原生因素和次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彬长区块原油形成于还原环境中,烃源岩长7油页岩Ro为0.5%~0.8%,成熟度较低,导致生成原油重质组分偏高;②彬长区块断裂、裂缝普遍发育,油藏易遭受后期破坏改造,断层沟通地层水导致原油中可溶性烃类被选择性地溶解,以及原油在运移过程中轻质组分散失导致原油稠化。
陆骋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有效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识别标志被引量:19
2013年
在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精细剖析、类型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有效烃源岩主要为长7油页岩和长7暗色泥岩,结合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测井响应特征,建立有效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常规地球化学评价参数、测井电性参数三级识别标志,即8β(H)-升补身烷/8β(H)-补身烷<2,w(TOC)>1.6%,S1+S2>4 mg/g,IH>170 mg/g,GR>120 API,Δt>260μs/m,RT>15Ω.m,CNL>25%,并根据地化参数与电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w(TOC)及IH的测井计算公式,从而实现从有限岩心的地球化学信息到全区全井段测井信息的衔接。
邓南涛张枝焕鲍志东王付斌梁全胜李文浩陆骋赵双丰罗梦姣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
应用测井数据计算泥页岩厚度——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_3油层为例被引量:8
2012年
对烃源岩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对盆地泥页岩厚度进行合理估算。利用泥质颗粒能吸附放射性物质的特性,将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建立数学关系,计算结果中的泥质含量为一系列0~1的数据。在鄂尔多斯盆地选取了8口典型井,在单井的取心段读取泥页岩与非泥页岩的泥质含量的大小,根据这些统计数据确定识别泥页岩与非泥页岩的泥质含量界限为0.7。利用此界限,在该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3油层读取泥页岩厚度值,编制其平面分布图。通过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且较准确,为进一步评价烃源岩奠定了基础。
李薇刘洛夫王艳茹张枝焕陆骋
关键词:烃源岩泥质含量鄂尔多斯盆地
泾河油田长7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泾河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藏为典型的岩性油藏,通过对比长7油藏分布与烃源岩参数、储层砂岩类型及物性、盖层分布范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长7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张家滩油页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适中,是油气聚集成藏的基础;优质储层溶蚀孔隙发育,渗流能力相对较强,是油气富集的重要载体;长7顶部及长6中下部发育的异常压力泥岩是直接优质盖层,对长7油气聚集成藏起到显著的高压封堵作用,是制约长7油藏富集的关键因素。
陆骋李宇翔安川
关键词:成藏条件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致密-低渗油藏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被引量:29
2020年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构造复杂,成藏条件与盆内不同,断裂、裂缝的发育为致密-低渗储层提供了重要的渗流通道和优质储集空间。在明确区域构造应力特征和断裂、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岩心、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的精细相干、振幅变化、曲率属性等技术,开展了断裂、裂缝的识别技术研究。裂缝型储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储层类型,针对这种储层提出了断缝体的概念,认为断缝体是由断裂、伴生脆性破碎带及被其改造过的致密低渗砂岩共同构成的储集体,其上部及侧面均有非渗透泥质岩、致密层等封挡。目前已在断缝体中发现多个油藏,开发效果良好,意义重大。通过对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明确了大-中尺度裂缝的组合展布决定断缝体的骨架形态,小-微尺度裂缝发育边界与砂体发育边界叠合决定断缝体的边界,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断缝体识别与描述流程,阐述了断缝体油藏的基本地质特征。实践证实,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技术对于盆缘构造带低丰度致密-低渗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何发岐梁承春陆骋袁春艳黎小伟
关键词:致密油藏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泾河油田走滑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及控藏机制
2023年
近年来,泾河油田围绕走滑断裂带断缝体油藏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揭示了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深入理解走滑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及控藏机制则是厘定断缝体型油藏富集规律的重要前提.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结合方解石超低浓度U⁃Pb定年对储层成岩作用和油气充注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走滑断裂带油气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主要发育两期早期方解石胶结(185±27 Ma和159±52 Ma)以及相对较晚的橙黄色、蓝绿色和蓝色荧光三期油连续充注(140.1~96.8 Ma),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征.走向上,走滑断裂带原油物性具有“东低西高”、产量具有“东高西低”、油气成藏时间均具有“东早西晚”的分段特点;垂向上,走滑断裂带流体活动也存在明显差异,长6、长7段储层碳酸盐胶结作用较弱,以蓝绿色和蓝色荧光晚期油充注为主;而长8段碳酸岩盐胶结作用较强,表现为三期油充注、多期油成藏的特征.总体上,走滑断裂控制了研究区油气整体由东向西高效侧向运移,但由于走向上构造应力的变化局部控制了油气沿走滑断裂带分段差异富集(单井产量高低).长6-长7储层原始物性差以及长7段大套泥页岩的发育,限制了走滑断裂垂向流体输导能力,导致流体主要在长8段优势聚集,分层差异富集.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明确研究区的断缝体油藏的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提供重要支撑.
杨鑫平宏伟雷涛张新乐邵隆坎苏奥陆骋孟玉净唐大卿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走滑断裂油气成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