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娜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3篇动脉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介入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2篇术后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干预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性
  • 1篇调适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短期预后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调适

机构

  • 11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陈丽娜
  • 7篇张学萍
  • 3篇姜明慧
  • 3篇孙红侠
  • 2篇沈莹
  • 2篇齐艳丽
  • 1篇牟静
  • 1篇刘怡
  • 1篇卢薇薇
  • 1篇赵丽
  • 1篇张晓瑜
  • 1篇马小艳

传媒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护理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方式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情况、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后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即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陈丽娜张学萍姜明慧
关键词:综合护理胺碘酮心肌梗死
一种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装置,包括床架和固定在床架上端的床板,床板侧壁内开设有收纳腔,床板下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收纳腔一侧内壁上对称转动连接有一对第一丝杠,收纳腔另一侧内壁上对称转动连接有一对第二丝杠,相邻...
陈丽娜
文献传递
心脏电风暴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心脏电风暴的救治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7例并发心脏电风暴患者的救治与护理经过。结果:经多次电除颤并加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射频消融术等综合治疗,15例顺利康复出院,2例救治无效死亡。结论:对发生心脏电风暴的患者严密监护、准确判断和及时的电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陈丽娜张学萍姜明慧
关键词:术后护理
PDCA管理模式联合随机考核在CCU年轻护士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PDCA管理联合随机考核模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监护病房(Cardiac Care Unit,CCU)年轻护士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工作的30名心内科CCU年轻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1—12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为对照组,以2023年1—12月实施PDCA管理联合随机考核模式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演练评估能力、考核成绩、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演练评估能力、考核成绩、护理能力、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CCU年轻护士的管理中,PDCA管理联合随机考核模式更为理想,可显著提升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演练评估能力,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提升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
孙红侠齐艳丽陈丽娜夏荩洁李昕娱
关键词:思维能力护理能力护理质量
1例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监测与护理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男,56岁,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于2012年11月2日9:38急诊入院,经急救绿色通道,由急诊科直接人导管室行急诊冠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管壁不规则,前降支管壁不规则,回旋支管壁不规则,右冠近段血栓,中段闭塞。
张学萍张晓瑜夏荩洁陈丽娜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护理替罗非班
基于BCW理论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探究基于行为改变模式(BCW)理论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存在运动恐惧的患者9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且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基于BCW理论制定的运动恐惧干预方案,首先组建干预团队和专家组,构建基于BCW理论的运动恐惧干预方案并实施。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恐惧水平、焦虑抑郁水平以及运动自我效能水平的差异性。结果经过干预后,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TSK-SV Heart)得分、广泛性焦虑障碍(GAD)-7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SEE)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CW理论设计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干预方案,内容翔实,体系科学,实用性强,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此干预方案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运动恐惧水平,缓解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还能增强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进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赵颖孙红侠齐艳丽陈丽娜夏荩洁杜为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负面情绪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便秘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时间超过7d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4例,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成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65)。观察组于入院当天评估入院前排便情况,对入院当日已存在便秘且有便意者,在入院当天给予开塞露灌肠;对入院当日已存在便秘但无便意者在入院次日上午给予开塞露灌肠;对照组在入院次日询问排便情况,酌情给予开塞露塞肛。观察比较两组的便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前评估排便情况并干预能避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的便秘形成,改善其排便状况。
沈莹张学萍马小艳朱达侠陈丽娜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便秘护理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钠离子和尿酸水平及患者的心理调适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分析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钠离子和尿酸水平以及患者心理调适能力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68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钠离子浓度、尿酸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治疗史、实验室检测指标、罗杰斯心理健康调适问卷评分及出院后30 d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30 d内是否出现不良事件,将268例患者分为事件组107例和非事件组161例。结果事件组患者血清钠离子浓度、LVEF、罗杰斯心理健康调适问卷评分明显低于非事件组(t=10.312、12.123、13.924,P<0.01),而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事件组(t=12.30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钠离子浓度、LVEF、罗杰斯心理健康调适问卷评分和血清尿酸水平是出院后30 d内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OR(95%CI)=0.755(0.681~0.844)、0.865(0.753~0.922)、3.013(1.188~5.776)、1.433(1.388~1.989),P<0.05]。结论血清钠离子浓度和尿酸水平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患者心理调适能力对短期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陈丽娜付丽卢薇薇
关键词: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钠离子尿酸心理调适
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迟发型心脏压塞的急救护理被引量:12
2014年
总结了6例心脏介入性诊疗手术并发迟发心脏压塞的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建立迟发型心脏压塞发生的预警机制,实现早期识别是抢救成功的前提;确诊后各部门快速配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心包穿刺术的正确实施及护理是抢救并发迟发型心脏压塞的有效措施。经过正确判断、早期识别及抢救护理,救治成功5例,死亡1例。
张学萍沈莹姜明慧夏荩洁孙红侠陈丽娜
关键词:心脏介入性治疗护理
有氧结合抗阻运动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复训练中对运动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22年
目的:探讨有氧结合抗阻运动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复训练中对运动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A组实施有氧运动训练方案,研究B组实施有氧结合抗阻运动训练方案。收集3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血管内皮功能、血脂水平、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B组治疗6个月后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Crouse斑块积分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A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高于对照组、研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高于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治疗6个月后峰值耗氧量(VO_(2)peak)、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_(2)A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有氧运动,有氧结合抗阻运动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复训练中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血脂水平,提高运动功能。
牟静陈丽娜张学萍刘怡
关键词: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血脂生活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