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蕾
- 作品数:17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铋的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调查了我国34个省(区)、市的40种主要土类中Bi的含量,首次提出了我国Bi的土壤环境背景值,并对主要土类及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影响Bi分布的主要因素.
- 齐文启曹杰山陈亚蕾
- 关键词:铋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
- 大气颗粒物的形态、成分分布的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研究被引量:7
- 1993年
-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酸雨危害较为严重的重庆市市区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了较力细致的研究工作。通过对大气飘尘的表面状态、元素组成以及其结合形态的研究,发现粒度较小的球状颗粒物及粗柱状矿物飘尘对酸雨形成影响较大。同时,本文还对酸雨的形成机理进行了一些探讨。
- 齐文启陈亚蕾陈树渝林淑钦
- 关键词: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颗粒物
-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在环境样品状态分析中的应用
- 1991年
- 综述了自1985年以来国内外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其它测试技术联用等方法,进行环境试样中金属状态分析的技术进展,引述文献86篇.
- 齐文启陈亚蕾
- 关键词:环境样品原子吸收光谱
- 钯涂层石墨炉原子吸收热处理分离测定环境水样中的As^(3+)/As^(5+)被引量:7
- 1994年
- 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简便的测定环境水体中As3+和As5+的方法。在研究了钯涂层石墨管性能的基础上,利用AsCl3的低沸点、高挥发性,在石墨炉升温过程中,使As3+在灰化阶段分离;改变灰化温度可以测定总As含量。
- 齐文启陈亚蕾张懋森曹杰山
- 关键词:砷环境水样原子吸收光谱
- 水中微量铝的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被引量:4
- 1994年
- 在HAc—NaAc缓冲溶液(pH4.5)体系中,利用1-(2-吡定偶氮)-2-萘酚(PAN),Al^(3+)与Cu^(2+)—EDTA发生定量交换反应,用氯仿萃取出Cu^(2+)—PAN,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Cu^(2+),以间接测定Al^(3+)。方法的最佳线性范围为0.1~1.0mg/L,最低检出浓度为0.1mg/L;测定河水、饮用水、地下水中的Al^(3+),其回收率在85.0%~109%之间,变异系数为1.5%~3.9%。
- 齐文启刘京陈亚蕾
- 关键词:水质分析铝原子吸收光谱
- 铟(In)和铊(Tl)的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被引量:43
- 1992年
- 本文首次提出我国铟(In)、铊(Tl)的土壤环境背景值.对853个A层土样分析测定结果表明,In、Tl95%置信度的含量范围值是0.022—0.167mg/kg和0.292—1.172mg/kg,中位值分别是6.064mg/kg和0.580mg/kg,几何均值为0.0605mg/kg和0.584mg/kg,在土壤中均呈正态分布.对40种主要土类及各省(区)土壤中In和Tl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影响背景值分布的因素.
- 齐文启曹杰山陈亚蕾
- 关键词:铟铊环境背景值土壤
-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1994年
- 介绍了ICP-AE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USEPA、APHA-AWWA-WPCE和JIS采用的ICP-AES的方法。并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ICP-MS、MIP和MIP-MS法进行了概述。引用1986年~1993年的主要文献共14篇。
- 齐斐齐文启陈亚蕾
- 关键词:环境监测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微量In和Tl被引量:3
- 1990年
- 1.前言 In、Tl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别是0.01和0.2ppm,属于稀散元素,按地球化学分类属于亲石元素。In的生理功能研究较少,而Tl是有毒元素。 矿物、岩石中In、Tl的测定多采用H_2SO_4—KBr/MIBK萃取,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也有的用MIBK萃取溴化物的离子缔合物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In,Tl的分析方法报导较少,由于K、Na、Ca、Mg、Ba、Pb、Cu、Ni、Mn、Fe、Al以及SO_4^(2-)、ClO_4^-、NO_3^-等干扰直接原子吸收测定,故须适当分离。
- 齐文启曹杰山钱利斌陈亚蕾
- 关键词:土壤铟铊原子吸收
- 无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土壤中的Pb、Cd
- 1990年
- 微量Pb、Cd的测定多采用原子吸收方法。土壤、岩石中的Pb的测定,由于受到Al、Mg、Ca、Fe等共存元素的干扰,所以采用DDTC或双硫腙/MIBK萃取。也有的用APDC/MIBK、双硫腙/CCl_4萃取后,用0.02NHCl反萃取。在萃取时,要首先在8
- 齐文启曹杰山陈亚蕾
- 关键词:土壤铅镉光谱法
- 涂层石墨管结合基体改进剂电热原子吸收直接测定环境样品中的铍被引量:9
- 1991年
- 在铍的测定方法中,荧光法灵敏度较高,但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操作。气相色谱法灵敏度也很高,尤其当其与质谱联用时,但其操作复杂,费用昂贵,很难普及。相比之下,原子光谱法以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潜在的抗干扰能力、高准确度,而在日常监测中被经常采用。但是,由于各种离子对铍的测定存在正、负干扰,故无法直接测定。一般需要对样品进行萃取——反萃取或共沉淀分离以后,才能进行测定。
- 陈亚蕾齐文启张懋森
- 关键词:环境样品铍电热原子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