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君柱

作品数:332 被引量:1,545H指数:2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81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325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7篇动脉
  • 46篇血管
  • 46篇冠状
  • 45篇内皮
  • 44篇心肌
  • 41篇冠状动脉
  • 39篇祖细胞
  • 39篇内皮祖细胞
  • 38篇心脏
  • 38篇细胞
  • 33篇消融
  • 31篇心房
  • 31篇血压
  • 31篇高血压
  • 22篇射频
  • 21篇原发性
  • 21篇射频消融
  • 21篇综合征
  • 19篇心房颤动
  • 19篇心律

机构

  • 288篇浙江大学医学...
  • 28篇浙江医科大学
  • 27篇浙江大学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杭州市第一人...
  • 7篇复旦大学
  • 7篇温州医学院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南昌大学第四...
  • 6篇浙江省立同德...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绍兴市人民医...
  • 5篇慈溪市人民医...
  • 4篇北京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浙江省台州医...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32篇陈君柱
  • 103篇朱建华
  • 97篇郑良荣
  • 90篇陶谦民
  • 89篇张芙荣
  • 58篇王兴祥
  • 35篇胡晓晟
  • 29篇邱原刚
  • 29篇尚云鹏
  • 23篇郭晓纲
  • 23篇朱军慧
  • 21篇朱建华
  • 21篇谢旭东
  • 21篇陈瑶
  • 16篇连苗军
  • 16篇孙坚
  • 16篇赵莉莉
  • 13篇王利宏
  • 13篇姚雪艳
  • 12篇黄元伟

传媒

  • 33篇浙江医学
  • 24篇中华心血管病...
  • 18篇浙江大学学报...
  • 13篇中国病理生理...
  • 1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1篇临床心血管病...
  • 8篇中华心律失常...
  • 7篇浙江临床医学
  • 6篇中华急诊医学...
  • 6篇高血压杂志
  • 6篇心电学杂志
  • 5篇中国综合临床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生理学报
  • 5篇浙江医科大学...
  • 5篇心脑血管病防...
  • 5篇2004年浙...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13篇2009
  • 28篇2008
  • 20篇2007
  • 36篇2006
  • 28篇2005
  • 51篇2004
  • 30篇2003
  • 31篇2002
  • 16篇2001
  • 12篇2000
  • 12篇1999
  • 8篇1998
  • 5篇1997
  • 6篇1996
  • 4篇1995
3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离体家兔心脏房压增加所致的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变化及机制
2004年
目的 :探讨心脏房压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及链霉素 (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阻断剂 )和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腔静脉和肺静脉、贯通房间隔、调节肺动脉灌注压 (5cmH2 O到 2 5cmH2 O)的离体Langendorff心脏模型 ,观察房压增加前后心肌有效不应期 (ERP)、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 和房颤阈 (AFT)的变化 ,并比较链霉素和维拉帕米对这些电生理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 :房压上升 (2 0cmH2 O)引起ERP和MAPD90 缩短 ,AFT下降 (P <0 0 1) ;链霉素可有效抑制这些电生理变化 ;而维拉帕米对此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的活化可能参与房压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过程。
王兴祥陈君柱程龙献
关键词:心房纤颤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对心电图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PTSMA)对心电图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26例患者[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4±11.2)岁]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 HOCM,在我院行 PTSMA,术前3天、术后3天、术后3年分别行体表12导联心电图、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 PR 间期、传导阻滞情况、QRS 时限、QT、QT 离散度(QTd)、校正 QT 离散度(QTcd)、JT 间期、JT 离散度(JTd)、校正 JT 离散度(JTcd)及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RR 间期标准差(SDNN)、RR 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 RR 间期差均方根(rMSSD)、相邻 RR 间期差值超过50 ms 的心搏数占 RR 间期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_(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 比值。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 PTSMA,1例患者术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植入永久起搏器,PR 间期术后3天显著延长,术后3年恢复正常;术后3天所有患者均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3年仍有24例患者为右束支传导阻滞;QRS 时限、QT 间期术后3天、3年均明显延长;QTd、QTcd 术后3天明显延长,术后3年恢复至术前水平;JT、JTd、JTcd 术后3天、3年均无明显变化;LF、HF、rMSSD、PNN_(50)术后3天、术后3年均较术前明显增加,而 LF/HF 比值、SDNN、SDANN 术后3天、术后3年无明显变化。结论 PTSMA 治疗 HOCM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心电图主要改变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短期 QTd、QTcd 明显延长,对中远期的心电学参数无明显影响,其可能通过增高迷走神经张力而改善 HOCM 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邢杨波郭航远王平游斌权陈君柱
关键词:心肌病导管消融术心电描记术
X综合征Q-T_c间期及其离散度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自主神经活动在调节冠状动脉血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将导致冠状动脉血流的减少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下降.X综合征(具有胸痛、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储备功能下降.为此我们对X综合征患者的Q-Tc间期及其离散度(Q-Ted)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该病的自主神经活动情况.
章渭方陈君柱
关键词:X综合征Q-TC间期Q-TC离散度心电图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复合电交替1例
2003年
连苗军郭晓纲陈君柱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心脏电交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静脉注射那屈肝素的抗血栓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静脉注射那屈肝素或普通肝素的抗血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多中心研究的设计,共入选98例因患冠心病需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那屈肝素组(0 .075ml/10kg,手术时间超过1h补充半量)及普通肝素组( 100U/kg,手术时间超过1h补充2000U)。PCI前静脉注射那屈肝素或普通肝素。那屈肝素组前22例患者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8min、1h、2h和4h,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出血程度的判断根据TIMI研究的标准进行。结果 (1)性别、年龄、体重、血压、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合并糖尿病的例数、冠心病类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部位、介入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术前血浆cTNI>2ng/ml的例数在二组之间分布均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那屈肝素组前22例患者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测定显示,用药前、用药后8min、1h、2h及4h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分别为( 0 .10±0. 00 )IU/ml、(1. 89±0 .24)IU/ml、(0 .96±0 .24)IU/ml、( 0 .47±0. 13 )IU/ml和( 0 .30±0 .12 )IU/ml。注射那屈肝素后8min及1h,所有患者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均在治疗水平( >0 .5IU/ml),注射后2h及4h分别仅有45%及9%的患者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维持在治疗水平。(3)那屈肝素组术后血红蛋白数量、红细?
朱建华邱原刚陈君柱张芙荣傅国胜沈法荣黄伟剑王建安赵莉莉陶谦民郑良荣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那屈肝素静脉注射抗血栓心血管病事件发色底物法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建立自发性高血压和氯沙坦干预后高血压大鼠肾脏的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利用Imagemaster2Dv5.0软件分析蛋白点,并通过LC-MS/MS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两组凝胶的平均蛋白点数分别为570±48、686±30。氯沙坦干预后有13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表达增强4个,表达降低4个,蛋白点消失5个。13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出的7个蛋白质为Heat shock protein(Hsp)、Tubulin alpha-1chain、Transthyretin precursor、Liver regeneration-related protein LRRG03、Ezrin-radixin-moesin binding phosphoprotein50、Phosphoglycerate kinase1、Anionic trypsin I precursor。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在氯沙坦对高血压肾脏保护中发挥一定作用。
杜于茜余敏陈君柱王兴祥孙坚李淑萍
关键词:肾脏高血压蛋白质组氯沙坦
冠状动脉痉挛伴反复晕厥1例
2008年
池菊芳郭航远彭放杨彪陈君柱
关键词:反复晕厥冠状动脉痉挛反复胸闷抗血小板治疗心房纤颤心电图示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左心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观察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患者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对左心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5 0例继发型ASD患者 ,年龄 16~ 70 (39 2 4± 14 77)岁 ,其中男性 16例、女性 34例 ;房间隔缺损大小为 9~ 35 (2 1 85± 11 6 5 )mm ,在透视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 ,术前、术后 2 4h、术后 1个月及 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结果  5 0例患者均置入成功 ,术前左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有 11例、Ⅲ级有 2例 ,术后 1个月心功能Ⅱ级 4例 ,术后 6个月为 1例。术后 2 4h开始 ,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横径开始增加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1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明显增加 (P <0 0 1)。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但左室缩短率无变化 (P >0 0 5 ) ;二尖瓣口E峰流速明显增加 (P <0 0 1) ,而左心室舒张末期长径、左心房横径及左右径变化不明显。结论 继发型ASD患者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钱彩珍陈君柱张芙荣姚磊朱建华陶谦民郑良荣牟芸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左心形态左心功能导管置入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随访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室再同步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在中国单中心心脏性猝死(SCD)高危患者一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符合一级预防适应证并植入ICD/CRT-D的患者共80例,其中33例植入单腔/双腔ICD,47例植入CRT-D。基础病因主要为扩张性心肌病(55.0%)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7.5%)。植入ICD/CRT-D后第1个月末和第3个月末各随访1次,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若患者发生电击等ICD治疗事件,则即时进行检查。结果 80例患者平均随访(23±7)个月,非计划性再入院11例(13.7%),死亡4例(5.0%)。记录ICD治疗事件共38次,其中有26次(68.4%)为ICD识别持续性VT/VF发作而进行的适当治疗,12次(31.6%)为由于心房颤动而进行的不适当治疗事件。结论 ICD/CRT-D能在短时间内对发生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识别及实施治疗,在SCD一级预防中疗效明确,可使SCD的高危患者获益。
朱良枫胡晓晟郑良荣陶谦民陈君柱
关键词:除颤器植入型猝死心脏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01年
单江张雪华蔡思宇陈君柱胡晓晟戚文航邱慧丽范明昌欧阳淑其郭令军周芝兰苏海刘东吕兴广阮邹荣
关键词:高血压病厄贝沙坦疗效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