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大年

作品数:69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49篇理学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建筑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1篇本构
  • 17篇无氧铜
  • 14篇数值模拟
  • 14篇值模拟
  • 10篇本构关系
  • 9篇高应变
  • 9篇高应变率
  • 8篇试件
  • 8篇层裂
  • 6篇本构方程
  • 5篇应力
  • 5篇载荷
  • 5篇铜杆
  • 5篇无氧铜杆
  • 5篇板条
  • 4篇动态本构关系
  • 4篇动态本构模型
  • 4篇延性
  • 4篇延性材料
  • 4篇圆柱

机构

  • 69篇宁波大学
  • 9篇中国工程物理...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嘉兴南洋职业...
  • 1篇江铃汽车股份...
  • 1篇建筑工程系

作者

  • 69篇陈大年
  • 53篇王焕然
  • 28篇马东方
  • 27篇吴善幸
  • 21篇俞宇颖
  • 18篇胡金伟
  • 13篇尹志华
  • 13篇贾存威
  • 11篇谢书港
  • 10篇刘国庆
  • 10篇金扬辉
  • 9篇侯延军
  • 9篇范春雷
  • 8篇谭华
  • 4篇蔡灿元
  • 4篇戴诚达
  • 4篇陈建平
  • 4篇胡建波
  • 3篇沈雄伟
  • 2篇张铎

传媒

  • 10篇爆炸与冲击
  • 8篇工程力学
  • 6篇兵工学报
  • 5篇宁波大学学报...
  • 4篇高压物理学报
  • 3篇力学学报
  • 3篇固体力学学报
  • 3篇中国力学学会...
  • 2篇物理学报
  • 2篇第七届全国工...
  • 2篇中国力学大会...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第七届全国爆...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8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圆柱壳体冲击平板靶的实验与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一级气炮进行了高导无氧铜(OFHC)圆柱壳冲击平板靶实验,对圆柱壳进行回收观测。采用Johnson-Cook(J-C)和Zerilli-Armstrong(Z-A)两种本构模型对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与实验观测的壳体变形比较表明:采用J-C本构模型计算的结果与试验更接近。本构模型的影响是明显的,采用J-C本构模型和Z-A本构模型数值模拟的圆柱壳中的应变、速度以及吸能的历史有较大差异。
吴善幸陈大年张铎马东方金扬辉王焕然
关键词:圆柱壳本构模型
高导无氧铜杆冲击拉伸断裂研究
对于高导无氧铜(OFHC)杆进行了一系列不同拉伸速度下的拉伸断裂试验。杆的局部化断裂应变随拉伸速度的增大并不明显增大,杆的断裂位置有随机性。当冲击拉伸速度大于40m/s时,杆的颈缩与断裂均发生在杆的受冲击拉伸端附近,杆的...
马东方陈大年吴善幸王焕然金扬辉贾存威
文献传递
基于应变受控Hopkinson拉伸试验的QP980钢相变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研究QP980钢在高应变率拉伸下的相变规律,在通常的Hopkinson拉杆装置入射杆和透射杆之间增加应变受控装置,根据试件应变预值设计装置尺寸,进行应变受控Hopkinson拉伸试验。利用回收试件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试件中应变对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的影响规律。分析发现QP980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而呈非线性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高应变率拉伸下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随着应变量增加的变化规律与准静态拉伸下的变化规律几乎一致。根据Olson和Cohen建立的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理论,结合X射线衍射试验结果得到了单轴拉伸下QP980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和等效塑性应变的关系函数。
张文超王焕然陈大年雷国华
关键词:相变
理论与实验临界冲击拉伸速度研究
<正>分析了理论临界冲击拉伸速度。指出,率相关的Karman-Taylor塑性波传播理论、完全热耦合的高应变率本构关系以及绝热升温方程确定了理论临界冲击拉伸速度。对于高导无氧铜,采用典型的两类高应变率本构关系计算了理论临...
王焕然陈大年吴善幸马东方胡金伟
文献传递
高导无氧铜圆柱-平板冲击实验及不同本构模型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一级气炮对高导无氧铜(OFHC)进行了圆柱以205 m/s速度冲击平板实验,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用锰铜应力计测试了靶中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回收观测。采用Johnson-Cook(J-C)、Zerilli-Arm-strong(Z-A)、Steinberg-Cochran-Guinan(S-C-G)3种本构模型对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比较表明:就峰值应力而言,采用J-C、Z-A及S-C-G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都比较接近实验;就圆柱变形而言,Z-A及S-C-G模型的计算较J-C模型结果更符合实验。然而,速度为500 m/s冲击实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种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差异明显。
吴善幸陈大年胡金伟张铎金扬辉王焕然
关键词:本构模型圆柱平板
一种基于空穴聚集的层裂模型
<正> 基于如下假设,给出了层裂过程中的应力松弛方程,并建立了一种基于空穴聚集的延性层裂模型:在层裂早期,微空穴的主要效应是减小应力的作用面积;在层裂后期,应力按空穴聚集时的应力-空隙度依赖关系减小。由Thomason,...
陈大年谭华俞宇寅谢书港王焕然刘国庆尹志华
文献传递
无氧铜的平面冲击波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纵向锰铜应力计,对于无氧铜(OFHC)进行了层裂实验,得到了典型的层裂信号;同时测量了试件中的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以直接确定材料的流动应力.采用构建的2种本构模型对无氧铜平面冲击波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并分析了相关的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
范春雷陈大年
关键词:层裂纵向应力横向应力流动应力
高导无氧铜的高压与高应变率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基于Y/G及G/B为常数的假设,构建了高导无氧铜的七种高压与高应变率本构模型.对于高导无氧铜进行了平面冲击波试验,采用纵向与横向锰铜应力计记录了试件中的纵向与横向应力,从而得到了屈服应力历史.用所构建的七种本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高导无氧铜的平面冲击波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面冲击波载荷下高导无氧铜的屈服强度对于压力、密度、温度以及塑性应变的依赖性是本构描述的关键.而由Hopkinson试验取得的高导无氧铜高应变率本构模型,并不适合描述平面冲击波载荷下的本构特性.
陈大年范春雷胡金伟吴善幸王焕然谭华俞宇颖
关键词:本构模型
固粒击靶的有效摩擦系数被引量:3
2004年
定义一种固粒击靶的有效冲击摩擦系数为粘着项与犁沟项的组合,其中包含表征剪切金属结合点的状态滑动或滚动的状态参数以及表征冲击物在击靶过程中产生犁沟效应的状态参数。研究表明,对于硬钢球斜冲击软钢靶情况,在连续滑移的情况下,只有在计及接触斑点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的一定条件下,粘着项的值才可能接近0.05,这是Hutchings为使一系列数值计算的钢球反弹速度及角度与实验结果一致,在所有计算中所取的调节参数“摩擦系数”值。然而,研究表明,对于著名的Hutchings实验,如果连续犁沟发生,犁沟项则是冲击过程及初始冲击角的函数,就过程平均而言,其值大于0.05。由此,可认为,冲击过程中可滑移界面瞬间的滑移、滚动及犁沟状态的转化使Hutchings实验中的“摩擦系数”约为0.05;一般而言,这些状态的转化使固粒击靶的有效摩擦系数的过程平均值远小于低速简单滑移的摩擦系数。
陈大年S.T.S.Al-Hassani陈建平俞宇颖尹志华
论层裂强度(英文)被引量:1
2003年
讨论了层裂强度的理论预估及经验确定.指出,平面冲击波致层裂试验的试件自由面速度或界面应力历史的实验最小值与损伤演化过程有关.数值模拟揭示,层裂面上的损伤演化严重影响层裂碎片中的波剖面传播.因此,平面层裂试验的“拉回”信号必须赋予新的解释。层裂强度的实验确定必须涉及层裂过程中的损伤演化.
陈大年俞宇颖尹志华王焕然刘国庆
关键词:层裂强度数值模拟界面应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